堅持疾病和健康科普,是我對社會的回報

2019-10-20   肝膽疾病專家王東

相關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70餘萬人左右患有肝癌,而中國肝癌的總發病數量就占了全世界數量的一半以上,肝癌的死亡率在所有惡性腫瘤腫排在第2位。相信很多外科醫生都和我有同感,遇到晚期不具備治療條件的癌症患者,我們的心中總是會感到非常惋惜和遺憾。

2016年在廣播電台直播健康健康科普節目

一、在肝癌的預防中,其實健康科普很重要

「怎麼不早點來醫院看病呢?」明知道這句話蒼白無力,但經常還是忍不住脫口而出,但畢竟病患不是醫生,不具備相關的健康知識,就算是醫生,也會因為專業的不同,對不是自己專業的疾病缺乏深刻認識。一名合格外科醫生的責任感和使命,促使著我總想做點兒什麼。

肝炎病毒一直是中國人的痛

肝癌的形成大多和長期的慢性肝病有關,如果可以把B肝、C肝病毒的感染率降低,保護易感人群(新生兒、嬰幼兒、青少年、常接觸肝炎病毒人群等),對於已經患有B肝、C肝病毒的患者,早點排查及時治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嚴格戒酒,注意飲食衛生,那麼和其相關的肝癌發生率就會有明顯下降,這其實要站在很高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醫生不能只滿足於看病救人。

二、美國之行是促使我產生做疾病科普的動力

我在10多年前美國進修的時候,就曾注意到美國醫院的等候就診區有很多科普宣傳冊,而當時這在國內是絕對沒有的,很多時候,大家都認為中國和美國醫療差距僅僅在新技術,其實不然,我們醫療的很多細節還是和國外存在不小差距,這也是我開始關注疾病科普的一個起點。

在美國UCLA器官移植中心和主任Ronald Busutil在一起

三、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回國後,我開始嘗試自己製作各種宣傳冊,總結出來和疾病相關的知識,寫出了至少有幾十種外科手術的相關疾病科普知識小冊子,在科室里發給需要的病患和家屬,同時利用業餘時間。在學校、社區、電台、電視台、網絡、醫院裡開展各種形式的講座和健康教育活動,進行科普宣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歡迎。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5年起,我更是每個月都在醫院的健康大講堂連續開展科普健康講座,共十餘個主題講座,圍繞肝、膽、胰腺疾病進行深入地科普,每期爆滿,還曾經在網絡上做過直播,網絡在線聽眾最多時達20餘萬,從中收穫的不僅是患者的信任和支持,更是對自己工作的認可。

健康科普,任重而道遠

我常說的一句話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肝癌,讓更多的人了解肝癌,減少肝癌的困擾,如果通過科普,讓我們這個肝癌大國意識到肝癌的預防大於治療,對我而言,就是最大的欣慰

四、今日頭條,把我的健康科普推向新的高度

也許是機緣巧合,也許是大勢所趨,我在2019年開始入駐今日頭條,在這個最受關注的平台上開始留下自己的足跡。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裡,我參與了不少主題活動,或是圖文並茂的疾病介紹,或是視頻專輯和具體回答問題,或是某個讓我記憶尤深的醫患故事,或是短短百言還原健康真相。

每天看著粉絲給予的點贊和評論區里的鼓勵,我既感到一絲欣慰,更感到一份壓力,健康生活是每個人都追求的目標,健康科普,任重而道遠。在此,特別感謝今日頭條背後的支持者和推動者,也在這個平台上感受到自己其實並不孤獨,有那麼多的同道也在一起前行!

今日頭條,開啟我的新生活

結語

個人畢竟力量有限,我們今天的些許收穫,那都是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如果沒有前人的工作積累和打下的基礎,我們也走不到今天這樣一個高度。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我所能,是我對社會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