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關於「影視寒冬」的說法不絕於耳。但也絕不是空穴來風。
2018年8月,優酷、騰訊、愛奇藝三大視頻平台就聯合正午陽光等六大影視製作公司聯合發布聲明,抵制不合理片酬,對採購或製作的所有影視劇,單個演員的單集片酬(含稅)不得超過100萬元人民幣,其總片酬(含稅)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
2018年10月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出通知: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
限薪令,給2019年整個影視行業敲了個警鐘。
01 寒冬中瑟瑟發抖的影視圈
據相關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共646部,比去年同期的886部減少27%;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共24617集,比去年同期的35209集減少30%。
天眼查數據顯示,5001家影視企業中吊銷和註銷的企業數量為819家。
中國電影前三季度凈利潤為8.74億元,同比下降32.67%;萬達電影前三季度凈利潤為8.29億元,同比下降57.25%;光線傳媒前三季度凈利潤為11.09億元,同比下降51.46%。
赤裸裸的數據對比是最直觀的表現。
而另一個側面表現就是綜藝節目的扎堆而起。
演技類選秀節目《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演技派》,直教觀眾傻傻分不清楚。
明星旅遊、戀愛、結婚、生子、育兒類節目更是層出不迭。
如果你突然在電影和電視劇中找不著某個之前活躍的身影了,別怕,總有一個綜藝節目裡能找著他/她。
在《演員請就位》的舞台上,明道說:「這是我今年第一次拍戲」,震驚了一大波人——
昔日的偶像劇王子竟也無戲可拍,雖說可能是因為沒有適合的角色,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竟真的一個也沒有嗎?
如果明道的無戲可拍是因為年齡、外形等方面的「過氣」,那麼正處在上升期的演員總不該無戲可拍了吧。
然而現實是,迪麗熱巴也在某節目中說出了「七八個月沒有拍戲」這種話。
要知道,迪麗熱巴可是在去年憑藉接二連三的作品登上了金鷹女神之位。
即使有流量加持,但製作方在自身都緊衣縮食的情況下,在選角方面也是慎之又慎。
02誰不動聲色地被貼上了「暖寶寶」?
2019年的影視圈,消失了一波人,但依舊有人活躍。
於是小十君對今年的情況做了個粗略的統計。
演員以及對應作品的統計標準在於:
- 作品需在2019年上映/播出;
- 演員在劇中有主要角色及大量戲份,也就是說,友情客串或較少戲份的被排除在外;以《我和我的祖國》為例,黃渤在《前夜》單元中主演升旗儀式設計師一角,因此被統計在內;而吳京在《奪冠》單元中僅客串長大的冬冬,因此不在統計範疇內。
- 作品引起了一定的社會反響,幾乎沒有水花的也會被排除在外。
綜上,產生了以下統計表單(只取了十位):
可以看出,往年霸屏的幾位「頂級流量」都沒了蹤影。
楊洋只有一部《全職高手》,鹿晗僅有的一部《上海堡壘》慘遭低評,李易峰和楊冪更是在電影方面顆粒無收。
而榜上的前五位,黃渤自不用說,自成風格,但又不局限於某一風格。
從題材來看,《瘋狂的外星人》是喜劇,《我的我的祖國》是獻禮電影,《被光抓走的人》又是懸疑劇。
搞得了笑,扮得了酷,玩得了狠,又煽得了情,黃渤沒有底色,所以他什麼都能演。
這樣的演員,不受電影題材限制,不受流量升降影響,只要片子本身過關,就會有觀眾買單。在電影市場裡活躍,當之無愧。
接著看女演員譚卓,自去年憑藉《我不是藥神》、《延禧攻略》大火後,她迅速引起關注,並在今年依舊活躍在大螢屏。
大眾認可度高了,但又不是什麼大腕兒,比起片酬過高、演技還不一定有保證的流量明星,譚卓確實是很好的選擇。
歐豪和杜江在今年的電影作品簡直高度重合,國慶三部曲都參演了其中兩部,但因歐豪在《我和我的祖國》中戲份不多,所以未在榜單上體現,另外還有一部《烈火英雄》也是都有參演。
杜江屬於一看就很「正」的長相,濃眉大眼;歐豪則像帶點刺兒的、滿腔熱血的愣頭青,所以主旋律電影愛找這兩人,一點不奇怪。
再加上歐豪獨有的痞氣,放到主旋律外單獨的電影(《鋌而走險》)里又能夠彰顯個性。
再說到周冬雨,先有一部《陽台上》,雖然評分不高,但大多吐槽的是電影劇情;後有一部《少年的你》,成功憑藉「陳小念」刷屏。
看完了大銀幕,我們再來看看小螢屏。
同樣的統計標準,並只取了十位。
同樣的情況在小螢屏上再次出現。
往年電視劇霸屏女王楊冪一部《築夢奇緣》反響平平;Anglelababy一部《我的真朋友》還沾了很多去年爆火的朱一龍、鄧倫的熱度;
唐嫣、趙麗穎結婚生子,但趙麗穎憑藉著一部《知否》還是在觀眾心中占了不少地位。
再看回榜單前五,在春節電影《流浪地球》中小火一把的李光潔,今年又播出了兩部衛視劇,一部口碑不錯的網劇,說其活在溫暖的春天確不為過。
李一桐也一直因為影視劇曝光率很高被稱為「資源咖」,三部劇輪番轟炸,今年的電視劇霸屏女主沒跑了。
王鷗因《偽裝者》中的 「蛇蠍美人」汪曼春一角被觀眾熟知,一時成了有顏值有演技的青衣,今年三部衛視劇的女主,也可以看出製作方對這類青衣的青睞。
楊紫、李現則是因為《親愛的,熱愛的》一部小甜劇引爆了暑假,同時楊紫還有在電影《沉默的證人》和《烈火英雄》中出演,在她身上還真看不太出「影視寒冬」的影子。
張若昀也是穩紮穩打,一部《諜戰深海之驚蟄》在前,年末憋了個《慶餘年》的大招。
03 現在市場到底青睞什麼樣的演員?
首先,光靠流量明星定天下的路子是肯定走不通了。
那需要什麼樣的演員?我們掉過頭來看榜單。
男演員里,黃渤沒有特定的路線,演什麼就是什麼;吳京和葛優則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他們的電影,帶有他們自己的味兒,觀眾就奔著他們的獨特性往電影院裡跑。
歐豪、杜江、井柏然則屬於頂級流量談不上,但有不少粉絲基礎,又有演技、有悟性的類型,也很對製作方胃口。
女演員里,看周冬雨和楊紫。
說玄乎點,周冬雨「長了一張適合大銀幕的臉」;
說實在點,她長得雖然不夠精緻,但耐看,而且看著舒服。
乍一眼看,她長得太普通了,普通到觀眾願意去相信她就是那個普通的陳小念。
但她又有自己獨特的靈氣,所以不是所有普通人都能演成陳小念。
所有人都問張藝謀當初為什麼選她拍《山楂樹之戀》,張導的回答是:「她天生就是為大銀幕而生的。」
而對於楊紫,就連一向挑剔的於媽都對她讚不絕口,表示很喜歡她的表演,「鄰家小女生的女孩,特別容易表達愛情」。
至於為什麼楊紫容易帶火男演員,於媽的回答是:「因為男演員不用演。」
好吧,果然還是一如既往地犀利毒舌。(李現躺著中槍)
但當問到楊紫本人這個問題時,她的回答很有意思:「可能是因為我本身的長相沒有攻擊性。」
影視圈裡,最不缺的就是顏值上等、演技過關的女演員。要說今年扎堆的演技選拔綜藝里,有幾個女演員沒顏值沒演技?
但要讓觀眾想看你演戲並且看得進去,不是件容易的事。
以《親愛的,熱愛的》為例,女生長得太精緻,觀眾沒有代入感;但若只有相貌普通,斷然也是不行。
說來說去,又是「靈氣」這門玄學。
再比如,今年也有一些演員,雖然在作品數量上不算多,但因為某些作品的成功而被肯定。
比如肖戰的《陳情令》和《誅仙》,易烊千璽的《長安十二時辰》和《少年的你》,促成了對「流量」這個詞的重新定義。
流量固然重要得緊,但是表演不到位、沒張力,市場號召力也就別妄談了。
最後引用一段電影人文雋在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上關於「影視寒冬」問題的回答:
「我們現在日子很多人都不好過,但是我覺得這種日子是有好處的,因為把一些沒本事的,不入流的,混的這些給淘汰掉。
黑夜之後黎明就來了,那些亂七八糟的淘汰掉,我們這個行業就會健康了。」
影視寒冬,說到底,就是一場殘酷的洗牌局。
等來年開了春,這場遊戲又會重新開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w--YOm8BMH2_cNUgB7p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