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常探討中醫養生的問題。可是在談養生之前,卻很少有人能意識到中醫這個問題。首先在我們討論養生的時候,在理念上一定要要有個清楚的判斷,那就是去客觀地看待中醫。
中醫不是「玄秘」的東西,也沒有披著「神秘的外衣」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反而對治療一些疑難雜症起到了獨特的作用。
中醫絕對是醫學領域的奇葩。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傳統的民間醫學,但隨著現代醫學的興起,這些各國的傳統醫學基本就慢慢退出醫療領域。但唯獨我們中國的傳統醫學、中醫學非但沒有衰退,反而更加彭勃發展,有龐大的中醫教學、科研及醫療從業人員,這在全世界是絕無僅有的。
對待這樣一種非常有生命力的傳統醫學,有個非常奇特的現象,那就是人們會對它有截然相反的態度。沒有一門學科能像中醫這般受到如此激烈的爭議。褒之者稱之為「國粹」,貶之者稱為「偽科學」。
第一個原因:個人經歷。導致人們對中醫有不同看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個人經歷會深深影響一個人對中醫的理性判斷。有個小伙子想要治療已歪的半邊臉。這是病毒引起的周圍性面神經炎引起的面癱,過了一定的時間窗口很難治療。
他不停在埋怨自己的媽媽,這位母親年輕時也得過這個病,是一位針灸師治好的,所以建議兒子也針灸治療,後來未見好轉再找西醫治療,醫生說太晚治不了了,所以兒子認為是中醫延誤了他的病,毀了他的容貌。
我想他可能會一輩子痛恨中醫。但是曾遇到另一位患有同樣疾病的小伙子,經一位民間醫生外敷中藥很快治好,他總是夸中醫太神奇。
所以說,一個人經歷會影響一個對中醫的判斷。
中醫容易引起爭議的第二個原因,許多人喜歡用今天自然科學的方法與技術來檢驗中醫、評判中醫,這就涉及到中醫與現代科學之間的關係。
有些概念很難用科學來論證的,或者至少目前暫時不能用科學來證明的。
中醫重視人的整體性、重視形態功能的合一、重視疾病的動態變化與個體差異及自我癒合能力,而現代科技重視分子機制和局部定量方法。這種局部定量式的方法至少目前暫時不能恰當合理的來評價中醫的整體動態的指標,也許將來某一天科技進步後能解決。
所以被科學證明了的不見得就是中醫的全部或者是它的精髓,沒被證明了的更不一定是錯誤的或者偽科學的。
傳統醫學的豐富與蕪雜
這是第三個原因,傳統醫學是個筐,什麼都可以往裡裝。不同的人看到了傳統醫學中不同的內容,有的人盯著個別的愚昧荒唐,有人發現其超越時空的瑰寶。
歷史上許多人為了治好疾病,作過無數次的真正意義上的人體試驗,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當然,這其中夾雜著一些錯誤的或荒唐的東西,也是在所難免,不足為怪的。
第四個原因:中醫哲學理論易被誤讀。小孩反覆感冒發燒,同時有食慾差,大便稀,一位中醫大夫在病歷上寫了培土生金的方法治,那個孩子的媽媽就問,什麼是培土生金?醫生解釋這是用五行理論來解釋病理和治療,就是通過調補腸胃達到補肺的目的。
可能這個媽媽就會認為這是迷信算命才有的。但是五行理論中相生相剋本來指自然界的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整體平衡關係,中醫用來幫助解釋人體各系統間的相互關係,是用五行的基本精神。
陰陽五行這些理論有它產生的歷史背景,但無限地放大去解釋一切時,就會出現理論使用不當的問題。這給捧中醫和貶低中醫的人以依據,捧的人會說,你看,中醫的理論多高明啊,它的理論可以解釋宇宙間的一切,那麼任何治療成功的案例都要去從這些理論來套。
而貶低中醫的人,可能會說,中醫使用這些算命、風水、迷信等使用的工具,這樣的醫學能靠譜嗎?我們在後面的中醫常識中會詳細講解上述這些理論的來龍去脈,剝去它們的神秘外衣。
我們應該理性客觀地來看待中醫,承認中醫有其獨特性和生命力,但它並不玄秘,也不是某些人宣稱的超現代的包治百病的完美的學科,當然也有其明顯的缺陷。
不是專業從事中醫的人很容易從自己的有限經歷或道聽途說來判斷中醫如何如何。所以想真正地理性判斷中醫,首先必須對中醫有一個全面的學習和了解,那時再下結論比較好。相信只要你了解了中醫,一定會在自己的心中給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合理的答案!
蔣文躍,中西醫結合碩士,中醫博士,現任北京大學醫學部中西醫結合教研副教授。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三十餘年,治療病例愈數萬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