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服了1001位明星,拍攝真正素顏照

2020-03-07     藝術新青年

明星們總是光鮮亮麗地出現在鏡頭中,如果讓他們真正素顏出現在大眾面前,他們會自然而然的抗拒。但有位攝影師,說服了1001位明星拍攝了真正的素顏照,並以展覽形式展出。


他就是逄小威,中國著名攝影家,1956年生於北京。


演員 范冰冰


他要求被攝人物真正素顏,並在自然光下還原一個真實的、自然的、樸素的、單純的自己。一開始有些明星人物是牴觸的、質疑的,而當他把拍攝好的照片給他們看的時候,他們都會覺得這樣的自己才是更真實的自我。


演員 高圓圓


「服裝、妝容等東西是短暫的、善變的,不耐看,不真誠」。


所有人在逄小威的鏡頭裡一律平等,拍照時,對方的社會屬性、職業屬性等通通被拿掉,此時此刻,你是你本人。而我,負責捕捉你最自然的一個表情,及時按下快門。


演員 李小璐


不過,仔細看,有些女明星們還是塗了口紅,描了眼線。但是,她們在鏡頭面前,都很鬆弛,完全沒有在時尚雜誌上面的那種擺POSE狀態。


演員、導演 趙薇


他是如何讓這些銀幕上的女神放下偽裝,卸下面具,真實以待呢?


「其實,我以前也是個演員。」逄小威說,他懂得並了解演員這個職業,也了解演員的心態。外形並不出眾的他當時還只是在舞台上跑龍套。沒有戲演的時候,他拿起了相機,同一個文工團的好友葛優成為了他的模特。


演員 葛優


那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他還並沒有想到自己將來會成為一名專業攝影師。八十年代末,他隨著出國熱潮到了日本,1997年他和夫人增田順子一起回到中國,開始潛心從事攝影工作。


演員 章子怡


在媒體和粉絲面前,明星們可能不自覺地會端起架勢,耍大牌。但當他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時,可能就會變得放鬆和親近。因此,這位攝影師從不帶化妝師甚至不帶助理,就是與演員們面對面,環境越安靜,光線、服裝、狀態越自然越好,現場工作照甚至是讓街邊路人、環衛工人幫忙拍的。


演員 周迅


「我會把尊嚴和榮耀讓給對方,並且在拍攝過程中不斷告訴他「非常好,就這樣!真的漂亮!」


演員 李冰冰


最初拍攝電影百年人物肖像的時候,他的想法很簡單——以影像的方式向那些為中國電影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致敬。沒想到一拍就是四年,足跡遍布全國所有地區,最終拍攝了1000多位電影人。


「找葛優,他一下就介紹了十個二十個,就這樣不斷擴大聯繫範圍。」


演員、導演 徐靜蕾


有一次,他想拍攝一位女明星的素顏照,輾轉聯繫上對方的經紀人,表明來意後,對方直接拒絕了他,連原因都沒講。也許是擔心他的「素顏拍法」對自己藝人的形象打折,也許是因為確實沒有檔期接受拍攝,他並沒有把種種猜想視為阻撓,而是拿出更加謙卑的態度,與對方「軟磨硬泡,死磕到底」。終於,對方同意他在藝人拍戲的空檔前來拍攝,但時間有限,只有半小時。


演員 鞏俐


他滿心激動,帶著相機、三腳架和反光板獨自前往。見面後,他恪守自己的拍攝信條——自然、簡單、真誠,與藝人輕鬆地交談,十五分鐘後,完成了拍攝。那天陽光不錯,照片里的藝人笑容很放鬆很自然,與之前他的設想似乎大相逕庭。或許是自己堅持不懈地追尋,或許是自己謙卑卻不失尊嚴的態度,又或許是那天的陽光確實令人輕鬆,總之,他做到了。


演員 許晴


從那以後,他更加堅信——沒有人會對真誠的人說不。


演員 梅婷


演員 陶紅


他還用鏡頭記錄了剛剛從秦城監獄出來的劉曉慶,這個一直走在整容的風口浪尖之上的女人,如此真實的被他記錄。


演員 劉曉慶


演員 朱旭


來自朱旭老師內心的祥和自然的呈現在他的臉部線條上。


演員、導演 蔣雯麗


「我覺得最有力量的,尤其是男人,還是正面。」


演員 陳坤


演員 張震


導演、演員 姜文


姜文這張照片,是我們見過的姜文肖像最具個性的一張,這張照片完全可以當做人像攝影的教材。


演員 李雪健


導演 田壯壯


俗話說看人先看臉,看臉先看眼。他拍攝肖像的時候通常採用大光圈,將焦點對準眼睛,儘可能虛化背景。為了保持形式上的統一,他選擇規避掉服裝、環境、光線等外部因素的干擾——將人臉布滿畫面,形成一種穩定的美感。


導演 張藝謀


導演 陳凱歌


導演 何平


他們臉上的每一條紋路里好像都有故事。


演員 劉燁


演員 張豐毅


拍攝過程中最難安排的就是時間,他的戰術是靈活機動的,「他們都很忙,沒辦法把一千個電影人都請到工作室里,於是我只能用減法,來面對眼前的各種大腕兒。每個人的拍攝前後加起來不超過15分鐘」。


導演 顧長衛


他「知道自己在拍誰」。他當過演員,因此對電影人、藝術行業了解得比較多,抓得比較准。在他看來,把人拍得「準確」是首位的,遵從對方的氣質、個性、年齡、職業,這是一個群體氣質的劃分,是具有共性的不同。此外,每個人的學識、個性、氣質也不盡相同。


演員 斯琴高娃


演員 潘虹


「比如馮小剛平時和工作中狀態是不同的,他工作起來特別專注。大部分導演也都是這樣,這些我比較了解。一般我拍照片不希望被攝者有太多表情,只是此時此刻自然的狀態就可以了。因為『沒有表情』才可能是有著最豐富的內涵,因而可能是最耐看的。而人的表情一旦有了喜、怒、哀、樂傳達出的情感也就單一了。」


導演 馮小剛


2003年的冬天,已經有了幾部電影編劇作品的程青松,也接到了他的電話,拍攝過程很順利,就在程青松家所在的小區,這一天他還拍攝了賈樟柯。


導演 賈樟柯


「于是之晚年癱瘓在床,其實能拍到他老人家已經是一件很神奇和幸運的事情。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努力與他的家人聯繫,才得以拍攝。我拍攝他時,他本人已經毫無意識。」


他的真誠和執著不僅贏得了被拍攝者的尊重,也得到了眾多人的幫助。當他的作品越來越多的時候,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頻道《中國電影報導》先後提供給他拍攝的支持和授權,2005年,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年的年份,電影投資人王中軍也資助他出版了攝影集《面孔》。


2005年12月,《面孔》—— 中國電影人黑白肖像攝影作品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展出,這些作品被中國電影博物館收藏,並在館內設立專館永久展出。


導演 徐克


「收藏家馬未都評價說:「每一位看過逄小威先生攝影作品的觀眾,都能感覺到作為攝影家的不易。這種不易,不單單是付出體力與耐心,更多的是付出一個優秀藝術家的執著。」看完後你有什麼感想...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vgGos3AB3uTiws8KP3p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