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糯豆包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美盲」指的就缺乏審美力,不認識美不追求美,也不懂得欣賞美的一部分人。現代社會很多成年人都面臨著成為「美盲」的窘境。
像小路這樣的「美盲」家長不在少數,因為自身審美力的缺乏,而擔憂對孩子的審美教育,害怕孩子無法擁有正確的健康的「美商」。這樣的擔心不無道理,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關於孩子們的「美商「教育。
對大部分家長來說,智商情商包括這幾年常提起的逆商教育,還是比較熟悉的,至於「美商」,就稍顯陌生了。
近年來,美商越發成為社會中一股新興競爭力,對孩子來說,越早進行「美商」教育,就越有益於日後的健康成長。
1 ) 有利於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主持人董卿就曾說過,小時候父親堅決不允許她臭美,只讓她讀書,以至於她長大後一度認為自己是不配擁有美的,甚至為此產生自卑的心理。
科學懂得美欣賞美的孩子,能夠被美所吸引,也能夠從美的事物汲取到正能量,轉化成自身優質的能量和品格。
2 ) 有利於孩子開發大腦潛能
大腦左半球主要負責邏輯分析以及語言等部分,而大腦的右半球則主要負責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審美活動。左右半球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協調,才能讓大腦的潛能得到充分的開發。
3)有利於提升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
有研究表明,在幼兒時期對審美活動產生濃厚興趣的孩子,在上學後往往思維更加敏捷、動作更加協調、感情也更加充沛。孩子多參與審美活動,會讓他們的創造力想像力都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1)接受具有階段性
孩子的成長是階段性的,心理的成熟度也是逐步發展的,對美的認知和感受能力也是隨著年齡在不斷變化不斷成長的,家長們需要在孩子的不同年齡段,進行不同的引導和協助,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2)感知具有直觀性
即使是剛出生的小嬰兒,我們也建議不要一直給他穿戴襪子和手套,為的就是能讓他更多地去感知感觸這個世界。年紀越小的孩子,感知越具有直觀性,就像涼水或是熱水,一摸便知。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直觀的感知會慢慢消退,邏輯和理性思維會漸漸發展。
3)想像具有活躍性
我們都知道,孩子到了一定階段會變成「十萬個為什麼」,對一切都感到好奇,想像力也會得到充分發展,他們總是天馬行空地想像一切。而這種想像力會讓他們的生活變得五彩繽紛,對美的認識和感受也是活躍的,多變的。
4)情感具有強烈性
有一位文學家說過,麻木的心靈是不會產生藝術的。而孩子是最容易感動的,當我們給他講了一個生動的故事後,他們會沉浸在情節里久久不能走出來。如果是感人的情節,他們更會特別容易被感動。
「美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家長們要如何做才能有效培養孩子的「美商」,讓孩子在日後的工作生活中更加具備競爭力呢?
1)自己動手去感受美
對於低齡的孩子,幼兒園的老師常常會布置各種各樣的手工作業,其實都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
家長可以多參與到這種手工作業中,和孩子一起搭配顏色形狀,多進行嘗試,鼓勵孩子可以多進行探索和創造。然後把完成的作品可以擺在明顯處,裝點家裡的環境。
2)多去親近大自然
每一塊石頭,每一棵樹,甚至每一粒沙子,都是美的象徵。家長們可以多帶孩子走進大自然,去感受最天然的鬼斧神工。哪怕只是在樹林中跑一跑,追一追蝴蝶,都是一次寶貴的美的體驗。
所以家長們有精力和時間的時候要多帶孩子出門看看,體驗不同感覺的美。
3)欣賞藝術的美
藝術來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家長不要認為孩子年齡小,就不帶他們去感受藝術的美,比如廣場上的雕塑,美術館裡的展覽,都是美的代表。
即使孩子暫時看不明白,但是那樣環境里的氛圍是非常可貴的,會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孩子對美的認識。
您還有哪些想法和經驗呢?歡迎留言~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