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46歲汪涵被曝「騙錢」100億:成年人的貪慾,有多可怕?

2020-07-01     喵姐種草

原標題:剛剛,46歲汪涵被曝「騙錢」100億:成年人的貪慾,有多可怕?

汪涵又翻車了!

繼上次他說出「感謝疫情」,被全網狙擊的翻車事件才過了不到2個月。

今天曝出消息:汪涵曾代言的某理財app爆雷了。

有超過10萬人被平台騙,涉及金額超過100億元,大量投資者血本無歸。

不少受害者舉橫幅求還錢,受害者稱是看到汪涵代言才大膽購買,並要求汪涵能夠出面幫忙維權。

但實際上,汪涵是2018年代言的,到現在已經過去兩年時間。

而且在汪涵之後,2019年接替代言的,是國家隊教練劉國梁。

按理說,跟汪涵八竿子打不著關係,但是粉絲才不管這些。

在微博留言區群情激憤,罵汪涵恰爛錢,沒良心;消費者信任汪涵才買的,現在出了事,不吭聲了。

當然,也有人說:「為了高額回報才買的」、「貪婪的人」、「為了高利息,沒人逼著你買」……

一針見血地指出有些人之所以會買,無非投機+僥倖心理在作祟。

稍稍冷靜一下,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事情:

首先,作為公眾人物,汪涵的代言廣告出了問題,但是他卻遲遲沒有回應,這確實有點辜負粉絲對他的信任。

但是,如果說汪涵「恰爛錢」其實有點冤枉他了。

這個P2P平台是2013年創立的,2018年找汪涵代言的時候,已經算是行業里比較「長壽」的平台。

據網貸天眼評級顯示,截至 2018 年12 月,這個品牌在行業評級排進前10,是為數不多的幾家綜合評價較好的頭部平台之一。

所以,如果硬說汪涵為了廣告代言費,瞎了眼,被豬油蒙了心,欺騙消費者,這還真是有點冤枉他。

畢竟,未來的事誰又能預料到呢?

平台被曝出問題,是在2020年5月初的時候,因為一封所謂的「內部信」火了。

內部信中公開了公司最近的經營情況,稱已經墊付了累積超過120億的逾期壞帳,接下來將暫停債權轉讓。

其實在那時候,大量的「出借人」們就坐不住了,紛紛開始了自己艱難的維權之路,有向上級部門反映的,有找當地機關部門的……

自然而然,維權未果的人就會遷怒到平台代言人汪涵身上。

但某種程度來說,汪涵也算是受害者,畢竟2年前他代言的時候,平台一切都還是正常的。

而且,這款理財app繼2018年汪涵代言之後,2019年還找了劉國梁代言。

是,現在平台暴雷,消費者各種途徑維權未果,現在帶著一腔怒火,全都涌到微博找汪涵維權,背後的意圖也很明顯:

其一,大部分人願意投錢都來自於汪涵為其代言的廣告,現在出了事汪涵必須出面給說法。

其二,大家找汪涵,還是更看重他本人的影響力,希望他發聲幫助維權。

其實,消費者這兩點訴求無可厚非。

但是緊接著大家手舉「汪涵還我血汗錢」的牌子,要求汪涵還錢,這個要求就有點不太理智了。

像微博這樣的社交平台,說到底它傳播信息的工具,可以幫你擴散消息,但是並不能斷官司。

現在,這件事已經立案偵查,相信調查結果很快會出來,也會給這些受害者一個交代。

產品出現問題,最應該追究的是企業、工商等部門,要正確維權。

但是話又說回來,明星代言人們置身事外,像沒事人一樣,這樣多多少少還是會寒了粉絲的心。

1

「明星代言翻車」

稍微留心就會發現,類似於汪涵這樣的明星代言翻車事件,總是驚人的相似。

2018年暴雷的「貝米錢包」和如今的「愛錢進」幾乎一模一樣的翻車路徑。

羅振宇曾在節目中強烈推薦「貝米錢包」的理財軟體,還表示自己已經投了不少資金進去。

同時,羅振宇還曾和貝米錢包聯合推出套裝書《送給現在和未來的有錢人》,限量推出850套。

但是火爆程度超乎想像,在發布當天就有400+人參加活動並且參與理財。

隨後,羅輯思維的官微上發布了貝米錢包的廣告,還「貼心」地附上連結。

「吆喝買賣一時爽,暴雷翻車火葬場」,曾為平台背書的羅振宇同樣也被輿論推上風口浪尖。

那些曾經罵羅振宇的人,和現在罵汪涵的人,其實說到底,都是可憐人。

辛辛苦苦掙的錢就這麼打了水漂,擱誰身上不生氣!

但是生氣歸生氣,也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

黑格爾說: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別抱僥倖心理。

當然,前面提到的理財類的明星代言翻車只是冰山一角,近幾年明星代言翻車可以說五花八門。

前段時間,李佳琦直播間賣不粘鍋,助理打了雞蛋進去,一度費力地想要將粘在鍋底的雞蛋翻面卻失敗。

李佳琦親自上手,拿著鍋鏟救場,向觀眾解釋:「它是不會粘的,對,而且不會糊,就很好啊」。

然鵝,雞蛋液牢牢粘在鍋底,摳都摳不下來。

觀眾們紛紛吐槽「垮了」、「粘鍋了」,場面一度十分尷尬,賣貨當眾翻車,被網友群嘲到現在。

其實,像這樣因為產品不給力,導致直播整段垮掉,消費者可以選擇不買,看個熱鬧也就過去了。

但是,有些明星代言的產品,因為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傷害消費者,也讓自己名譽受損,得不償失。

當年,德雲社大當家——郭德綱代言的藏密排油,就被查出質量有問題,並且在央視「三一五」上曝光涉及虛假廣告。

因為這件事,郭德綱一下就成了大家口誅筆伐的對象。

但是,郭德綱當時拒不道歉,直接和媒體開懟,說自己親自測試過,確實有減肥效果,瘦了6斤,自己覺得沒問題才代言的。

雖然,後來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這次產品代言對於郭德綱來算是比較大的一次名譽污點了。

明星廣告代言,原本是雙贏的營銷手段。

但是,如果產品有問題,就會損害明星本身的名譽,就像郭德綱一樣。

同樣,如果明星自己「作死」,也會反噬品牌本身。

就像前段時間,羅志祥被曝出「多人運動」事件。

前一天,蒙牛旗下產品純甄剛剛官宣羅志祥為代言人,沒想第二天就遇到羅志祥就陷入人設崩塌的危機。

網友們表示:羅志祥代言,我拒絕喝純甄。

逼得蒙牛緊急換代言人,挽救品牌形象。

(羅志祥第一時間刪掉這條微博)

不僅蒙牛緊急換人,原本羅志祥還要擔任創造營2020的導師,後來也查無此人。

像這樣明星和品牌互相反噬的「悲劇」,在娛樂圈裡一抓一大把。

產品出問題,用戶受傷,明星也要背鍋,連帶名譽受損;

明星整出來么蛾子,產品品牌也會連帶受牽連。

說到底,明星代言是一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高風險行為。

2

「廣告是一場利益合謀」

既然代言翻車風險這麼高,為什麼明星代言反而有增無減?

答案兩個字:利益

流量經濟時代,品牌找流量明星代言,意圖很明顯:提高銷量。

粉絲們看到自家愛豆代言,當然拚命買買買。

大冪冪隨便背個包,很快這個包就在官網就被搶購一空;

她代言一款手鍊,也是分分鐘售罄,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斷貨王」。

蔡徐坤紅了以後,代言的面膜銷量也從之前的幾千,暴增到三萬多,後續還在持續增長。

坊間還曾流傳,朱一龍爆紅後代言的保溫杯,創造了保溫杯界的銷量「奇蹟」。

完美日記官宣羅雲熙成為其色彩代言人以後, 2019年品牌吸引了大批年輕女孩的關注,銷售迅猛暴增。

總之,「提高銷量」、「塑造品牌形象」是品牌找廣告代言明星核心動力。

同樣,明星接廣告的初衷也離不開「利益」兩個字。

經常網上衝浪的人應該看到過這樣的辣眼明星代言廣告:

「嗨!我是張家輝,我是古天樂,點一下,玩一年,裝備不花一分錢,是兄弟就跟我來!來到了就是賺到!」

之所以會有這麼多曾經大牌的「天王級」明星,代言這種看起來粗製濫造的遊戲廣告,就是因為有錢賺,有曝光

網頁遊戲廣告,相對來說爆雷的幾率比較小,不像食品、藥品等需要質量嚴格把關,遊戲廣告簡單的拍照+錄音,而且代言費也都不低。

當然,除了這種肉眼可見的利益,某些明星代言廣告也是為了自身長遠發展,想要通過品牌提升自身level.

要說現在娛樂圈裡的廣告女王,周冬雨一定是排的上號的。

2018年,Burberry連續發布兩條官宣微博,宣布趙薇、周冬雨成為品牌全新代言人。

可以很明顯看出來,周冬雨有作品、有人氣,在廣告代言方面也更國際化、更大牌。

當明星的曝光增加,自身的level提高了,賺錢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所以說到底,無論你多喜歡一個明星,對他們來說,廣告代言本質上就是一場生意。

而消費者自己花錢買產品,還是要擦亮眼睛,帶上腦子才行。

最後提醒一句,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如果你也同意,記得點 「在看」,幫助更多人 遠離消費陷阱吧。

素材來源丨網絡

編輯丨江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uwt7DnMBnkjnB-0z0j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