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步,與世界同步
上過學的都知道,一個班肯定是要有班幹部的,但一般班幹部只有幾個人,很少有見到一個班的學生全是班幹部的,但四川達州某中學的班級做到了。
四川達州,某初級中學一班級62名學生每人都是班幹部,除了班長、學習委員等熟知的職務外,該班班主任還設立了門鎖管理員、黑板管理員、掃把管理員、女廁衛生管理員,甚至電風扇、電燈都有管理員!
宣漢縣胡家初級中學一班級,62名學生每人都是班幹部。除班長、學習委員等職務外,班級還設有負責管理電燈、風扇甚至廁所的班幹部。班級李老師稱,這樣的設置是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提升責任感。
這位李老師說:最開始,我本來想採取讓大家自願報名來參與班級的管理,但是學生們的積極性不高。所以提議讓所有同學都參與到班級管理裡面去,除了一些常規的班委幹部之外,還增加了很多管理員。以前就是有幾個班幹部管理,現在有所有的學生參與管理。
李老師介紹,給大家強調的是主要稱呼,其實它代表的是某種責任,是你必須要去肩負起某種責任。如果你把廁所的衛生清潔負責監督好了,對整個班來講,也是有非常大的貢獻的。效果這塊肯定還是有一小部分同學可能他們自覺性或者說各方面意識還是差了一些,可能他們在做這個工作還是不能夠把它做的比較好,這個時候我就經常提醒他們,然後會單獨找他們談話,跟他們交流,讓他們把自己這一小塊任務一定要盡職盡責地去做好。
大部分網友的看法是這樣:把班級里的大大小小物盡其用,不讓任何一個學生失望,把自己當成班級一分子,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孩子班級榮譽感和責任感。
讓全班同學都當上班幹部,這是老師的一種管理方式,一方面讓同學們都把自己當成班級的「主人」,以班幹部身份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也增強每位學生的榮譽感,更加自信,畢竟優秀的學生更容易成為班幹部。
也有網友認為,班幹部有明確的職責分工。擔任班幹部,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服務意識。幹部就是應該為群眾服務,學校里也不例外。
每位學生都是班幹部,就是要讓他們每個人都能有服務意識,為班裡的其他同學做好服務、為這個集體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日本電影《小花的味噌湯》,電影女主角安武千惠,在女兒小花9個月的時候,乳腺癌復發。
隨著她的病情加重,在自己所剩無幾的生病中,她想留下些什麼給小花。在小花4歲生日的時候,媽媽送給她圍裙,爸爸送了她料理刀,媽媽決定教小花做料理。
千惠帶著小花做味噌湯,還教小花學挑菜、擇菜,做日式點心,媽媽精心做了一份料理筆記給女兒。並且還教會了女兒洗衣服、疊衣服等家務事。
雖然最後千惠還是走了,但是小花每天恪守著和她的約定,自己煮味噌湯,打理家務,樂觀、堅強地和爸爸繼續生活下去……
千惠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不僅教會了小花生活技能,更讓她學會承擔起那份責任。
詩人於戈曾說:
「你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
孩子是家裡的一部分,要學會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勞動中去,參與勞動,孩子更能感覺到,自己是這個家的主人。
讓孩子共同經歷這個家的風風雨雨,抵抗生活中的種種難題,孩子的責任感自然油然而生。
讓孩子明白什麼時候承擔後果是適當的
在通常情況下,讓孩子能正確意識到每件事情帶來的後果是一個好的主意,但是家長們要理智的去做每件事。如果孩子第一次做錯一件事情,或者做了一個不符合當時場合的事情,我們家長應當給他們一些警告,正確分析與引導。
孩子們正值在健壯成長,我們家長不能指望孩子們像我們成年人一樣去思考。但是,如果孩子總是在重複做一些他們明知道這是不能做的事情,應當讓孩子們學會承擔事情所帶來的後果。
提醒孩子做事情的後果
做每件事情之前,如果能預測出後果,必須警告孩子並告訴孩子之後將要會發生的一些事情。稍後再說,等發生後再說也不行,因為會讓你的孩子知道他們不需要立刻對你的要求與警告作出反應。
反之,如果孩子們即將做某個錯誤的行為或者已經做了,馬上告訴他們,如果不停下來會有什麼樣的後果,並對他們適時的實施一些懲罰,學會反思。
把動作行為和事情後果聯繫起來
孩子們的每個動作行為與事情後果應該是相互匹配的、合乎邏輯的。我們做家長不奢求孩子們能完全知道到底做錯了什麼,或者不明白為什麼這件事是錯誤的。
但要給他們適當的懲罰,這樣子才可以避免他們對挫折過度的反應。例如,孩子把沒有吃完的飯倒掉,那就要讓他們自己清掃。如果孩子們為了一個玩具而進行打架,把玩具收走一段時間。如果天氣寒冷他們不想穿外套,就讓他們凍一會。
正如季羨林在《讀書與做人》一書中所說:
「如果人生真的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孩子做人、成人的基礎,是他們一生的底氣。
願每一個家庭,都可以培養出有責任感的孩子。讓這份責任感,陪伴他們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