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份,一部國產恐怖短劇悄然走紅。
總共12集,每集8分鐘,體量極小,成本寒酸,但卻勝在構思精妙,氛圍抓人。
它的出現,讓恐怖片影迷們欣慰至極:妥妥的國產恐怖之光啊!
記性好的小夥伴們,也一定不會忘記小石榴這篇激情澎湃的安利文:
越缺錢,越能拍出嚇死人的國產恐怖片。
誰也沒想到,僅僅過去了九個月,它居然就再次轟轟烈烈的殺了回來。
劇組看上去比以前更沒錢,但"嚇唬人"的功力,它可是一點沒減:
《不思異:錄像》2019
豆瓣評分:7.6
一// 耳蝸
小秦是個盲人。
獨居在單身公寓的她,今天迎來了三位拜訪者。
他們興高采烈,舉著相機,敲開了小秦的家門。
他們是誰?
小秦的朋友、登門送溫暖的志願者、還是電視台的記者?
都不是。
只見他們用戲謔的語氣叫著小秦"秦姐",大聲嚷嚷著在屋裡亂翻一氣。
甚至連衣櫃里的內衣,都成了他們手裡的"玩具"。
小秦手足無措,只好低聲下氣的請他們回去。
他們卻假裝離開房間,再偷偷走近小秦,用大叫來捉弄她。
小秦再也忍不住,崩潰的大哭起來。
可三個人卻變本加厲,開始拿著粘著果汁的紙巾給她擦眼淚,品行惡劣的男孩,甚至用杯子接了一杯尿液,準備騙小秦喝下去。
混亂之間,燈突然關掉了。
伴隨著黑暗而來的,是一片無聲的死寂。
女孩還以為是跳閘了,罵罵咧咧的重新開燈,回頭一看,竟看到阿豪四仰八叉,倒在一片血泊里。
驚魂未定之時,燈又一次黑了下來。
幾秒後,燈再次亮起,地上,又多了一具女孩的屍體。
僅存的一人嚇得失聲,卻發現門的把手怎麼也拉不開。
燈,再一次熄滅了...
畫面一轉,來到了燈光明亮的房間內。
小秦無辜的笑著:
我這種人,怎麼能做得了那樣的事呢?
笑容停在她絕望的臉上,緊接著,那雙無神的眼睛,竟突然對上了焦點...
二// 眼瞳
這個故事中的主角,不算是個好人。
直白點說,他有點像個變態。
每天上下班的地鐵上,他都會偷看一個長相出眾,愛穿紅色鞋子的女孩。
不僅偷看,還偷拍。
拿著手機,假裝什麼都沒做,其實正偷偷摸摸,從頭到腳把女孩子拍了個遍。
為了偷拍,他掐准了女孩每天進地鐵的時間,和經常乘坐的車廂。
甚至,他還搞出了自己的一套"偷拍理論":
手機要橫著,眼神要自然,動作和表情,都不能有絲毫的破綻。
在他心裡,這不算是變態。
畢竟,自己又沒有侵犯她的生活,只是遠遠的"觀賞"而已。
又是新的一天,女孩又穿了那雙紅鞋子。
男主拍的忘了神,透過手機螢幕,女孩抬起頭來,厭惡的瞅了鏡頭一眼。
接著,地鐵靠站,女孩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男主不是好人,卻也不是沒有良知。
第二天,他寫了紙條,準備當面向女孩道歉。
可是,女孩再也沒有出現。
女孩去了哪裡?出了什麼事?
男主沒有說。
但只要你留心看看男主偷拍的每一幀畫面,答案,就會呼之欲出。
實在沒看出來的話,那就聽男主角的話:
再看一遍。
看看這一群眼熟的演員,看看那些在前兩季中反覆出現的道具...
還是那個窮酸的劇組沒錯了!
但這次,劇組可不是因為拉不到投資才這麼的貧窮。
導演歐丁丁說,他們這次就是想看看,在有限的預算下,能把劇集做到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好在,他們沒有讓觀眾失望。
這次,在拍攝形式上,《不思異》給大家來了個翻天覆地的大轉變:
偽紀錄片形式+單人訪談。
偽紀錄片形式的驚悚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90年代有《女巫布萊爾》,00年代有《死亡錄像》,再到國產佳作《中邪》,以及去年刷爆朋友圈的《昆池岩》...
在這種拍攝形式下,敘事的主要承擔者不再是主人公,而是一位不帶任何情感的"旁觀者":
攝像機。
晃動的鏡頭、毫無頭緒的主觀拍攝畫面,以及畫面外種種未知的條件。
這些因子組合起來,帶來的是無比真實的臨場感。
《不思異:錄像》的主要形式就是如此。
沒有了"美杜莎病毒",也沒有了"人生遙控器"。
比起前兩季的天馬行空,《不思異:錄像》給人的感受,更多的是真實。
一種身臨其境,細思極恐的真實——
深夜的好友聚會,桌下的箱子裡藏著遲到好友的屍體;
沉迷愛情的女孩,戴上了染血的帽子;
不斷在地上發現指甲的民宿,有一間不准入內的儲藏室...
日常化的場景雖然簡陋,卻更叫人覺得毛骨悚然。
當然,它並不完美。
比如有些轉折頗顯牽強,劇作也稍顯薄弱...
但是,它有著國產驚悚片行業里最缺少的東西:
誠意。
從第一季《辭典》,再到第三季《錄像》,《不思異》在形式、內容,甚至是社會意義上,都做出了許多轉變。
而且在求變的同時,獨具特色的個人風格卻依舊被延續了下來,簡直不能再有靈氣!
這樣的創作者,真正讓人看到了國產恐怖片的希望。
終於不用只看著那些裝神弄鬼國產爛片卑微嘆氣了...
最後,衷心希望《不思異》劇組早日發財!
國產恐怖之光的大旗,你們可要抗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