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3000人抵抗13萬叛軍,死後被葬在商丘,江浙一帶許多人常來拜祭

2019-09-10     旅遊看開封

商丘古城南門外有一處占地廣闊的陵園,園內埋葬著唐代的文人將軍——張巡。如今,此地已成為一處名勝古蹟,每年還有江浙一帶乃至全國的民眾常來祭拜。

張巡祠堂前有一條小河,大門掩藏在鬱鬱蔥蔥的松柏之後。由祠堂門進入,順著一條松柏夾持的神道直通大殿。大殿為仿唐建築,重檐廡殿頂。上層檐下懸藍底金字豎匾,上書"功昭日月",二層檐下則是篆字橫匾,上書"忠烈千秋"。

大殿神龕內張巡身著戎裝,端坐在堂上,張巡的朔像上方有橫匾,上書"乾坤正氣",祠堂宏偉壯觀,莊嚴肅穆。

說到張巡,很多人都會想到殺妾分給將士們食用的"狠人",後人對於這一點可以說是詬病甚深。然而,在當時的那種條件下,張巡以微弱的3000兵士對抗13萬安史叛軍,其歷史作用不容低估。

商丘當時名為睢陽,是南北交通要衝。安史之亂時,叛軍為了得到江浙一帶糧草的補給,派遣尹子奇率13萬大軍南攻睢陽。睢陽太守徐遠求助於雍丘防禦史張巡,張巡遂率領3000人前來相助。

憑藉手中3000人,以及城中原有的3000多人,張巡、徐遠奮勇抵抗、日夜奮戰,殺敵無數。據統計,他們守了睢陽十個多月,經歷大小戰鬥400多場,平均每天均有一場戰鬥。其間,城中的糧食、戰馬、麻雀、老鼠、樹皮、草根、紙、茶等能吃之物全部吃光,最後只剩下400人,終因飢餓疲憊,戰至不能再戰時,睢陽才被攻克。

不過,經過睢陽之戰,安史叛軍再也無力南下,為唐中央政府調集軍隊平叛奠定了基礎。而在平定安史之亂後,江浙一帶也是唐中央最重要的糧食基地,可以說是延續了唐朝的命脈。

因此,在江浙一帶對於張巡的信奉者眾多,並在商丘重建張巡祠時,江浙一帶的民眾捐獻錢物者甚眾,這也算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tbAyN20BJleJMoPMXMS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