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四大名旦」,他們的藝術特色到底是什麼樣的?

2019-12-13     荷露團珠

京劇的「四大名旦」,估計喜歡戲曲的人沒有不知道的,可是誰能想到,開始可不叫「四大名旦」,叫做「四大金剛」,我的天,夠生猛的吧。當時天津報人沙大風,就是那個給孟小冬冠以「冬皇」的著名記者,覺得這個稱呼不好聽,一夥唱旦角兒的,怎麼弄的和健身教練差不多,於是,他給改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稱譽:「四大名旦」。這樣說沒多少技術含量,但是直觀明了,一目了然!他很得意,為此還刻一枚印章:「四大名旦是我封」,嚯,這人有意思。

在民國16年,也就是公元1927年,《順天日報》發動觀眾讀者投票選舉了「首屆京劇旦角名伶評選」,不出意外,當時伶界身名顯赫的京劇名伶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榮獲前四名,他們獲選的劇目分別是:梅蘭芳編演的大型古裝歌舞劇《太真外傳》得了第一,尚小雲編演的一出古今中外結合的魔幻歌舞劇《摩登伽女》獲得第二名,程硯秋則是一出古典傳奇劇《紅拂傳》獲第三名,荀慧生編演的古典愛情劇《丹青引》獲得第四名。

梅蘭芳 尚小雲 程硯秋 荀慧生

今天我們看這四位大家的傳奇經歷,他們的藝術特色確實是異彩紛呈,各具特點。

第一位,全面高手梅蘭芳

「四大名旦」的老大是梅蘭芳。梅派的特點用我的話講,就兩個字:「和諧」,唱腔身法等諸多因素,全部需要貫穿這兩個字:和諧,「中和平正」是他這一派的最大特點。

這其中有幾個關鍵詞大家要注意:分寸、火候、大氣、中和。梅派的唱做大氣,講究精準合度,那就是不偏不倚,很像儒家提倡的「中庸」。姜鳳山說過:梅先生的藝術是「官中腔、私房唱」。我和朋友談梅派唱腔的時候就說,梅派學腔,要先領悟他的精神特色,否則根本就唱不好,凡是唱得好的無不是對梅派精神有極高,極其精準的領悟而成為好唱家。

梅蘭芳演《太真外傳》

其實梅派的唱念行腔也是講究「剛柔相濟」的,只是他的腔更趨平和,不顯山漏水,剛柔之間讓人覺得舒適自然,不會大起大落,硬山擱檀,突兀彆扭。他的唱「圓潤流暢」,舞蹈身段「平和大氣」卻耐人尋味,回味無窮,他善演仙女、富家小姐、王妃娘娘,這些女性很符合他這一派的氣質。

梅蘭芳的藝術,達到了戲曲演繹的極高境界,用六個字形容,那就是:「腔純、字清、板正」。

梅派名劇《天女散花》

第二位,唱腔高手程硯秋

《順天日報》當年選的第二名是尚小雲,所以開始的「四大名旦」熟稱:「梅尚程荀」,後來慢慢的演變成:「梅程荀尚」,就是因為尚老闆的藝術太凋零的原因。程老闆能夠逐漸坐上第二把交椅,也和他的藝術精湛有關係,特別是他的身段水袖以及他的唱,當時評選四大,程老闆的唱就得票第一,今天看來,程派確實還是勝在唱上,確實高人一頭。

程派的特點也可以用兩個字形容:變化。程派唱、做、念、表「含蓄內斂」,「細膩典雅」「剛勁柔韌」,這其中,程派的唱最吸引人,原因就是程先生對字音的講究琢磨,特別注重吐字發音,可能因為他的嗓子不是特別出色的原因吧,那就揚長避短,另闢蹊徑。

程硯秋俞振飛演《武家坡》

程派的唱腔多在中低音區行腔,他時而低回婉轉,時而若斷若續,程派的唱腔以演繹悲劇見長,我想原因就是和他的腔有關,嗓音嗚嗚咽咽,就和鬼哭一樣,這不是和悲劇正契合嗎?

程先生除了唱腔的極具個性以外,他的身段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他悟出了太極的理,由此運用到了他的身段身法中,創造性的發明了水袖十法,並且巧妙結合,組成無窮無盡的優美舞姿,所以京劇界歷來認為程硯秋的水袖功高人一等。

程派名劇《鎖麟囊》

第三位,表演高手荀慧生

荀派用兩個字形容:曲情。其實,當年京朝派捧的名旦只有三個人: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大家可以看看那一時代拍的照片,梅尚程三人拍了好多戲照,唯獨沒有荀慧生,各種緣由其實很耐人尋味!所以作為從梆子起家的荀老闆,能夠躋身四大是何等的不易。他當時創立的所謂新腔就是因為梆子味「濃郁」,而橫遭詬病。比如,《辛安驛》里那段南梆子的那句「哪咿呀呼嗨」,人家就說,這是嘛玩意啊,怎麼京劇里還出這動靜,可是今天的人聽這段南梆子,如果沒有這句「哪咿呀呼嗨」,那誰也會說不好聽。

荀派名劇《辛安驛》

荀派最大的成就和突破,就是打破門戶劇種的桎梏,什麼外江派,什麼京朝派,什麼海派,什麼京戲,什麼梆子,我荀慧生什麼好我拿來什麼,「取南北不同風格的旦角藝術之所長」為我所用!

所以,論戲路寬,四大里無人可比!有人這樣說,論青衣戲,四大基本平分秋色,但是荀老闆還有一樣特長:花旦戲,這一點其他老三位就不能比了。雖然程硯秋早年學過花旦練過蹺功,但後來因為嗓音個頭的諸多原因,也改學青衣正旦,所以,論蹺工荀慧生穩拿第一。

今天我們看荀先生的演繹劇目那真是豐富多彩,有人甚至總結出了他的所謂「六大」劇目,什麼六大悲劇,六大喜劇等等,他的表演也是別具一格,特別是演繹少女的特性,那真是高人一頭,其中他的指法、轉身,眼神,都極具個性,演繹少女的撒嬌,斗俏,給人一種活潑嫵媚,天真憨直,俏麗不俗的感覺,據說和他早年走野台子觀察民間生活有關。

荀慧生演《杜十娘》

他的唱腔「柔美婉轉」似行雲流水,配合表演總能夠在細小的地方,情緒中打動人心,讓人覺得他的表演真摯動人,使人流連忘返,感同身受。

第四位,武功高手尚小雲

尚派的特點也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剛勁。常聽人們說,尚派老腔老調,是這麼回事嗎?未必,他的腔只是比較強調勁頭和嗓音的關係,不飾花哨,直白明了,不裝模作樣罷了,但這種唱做念表,也有他過人的特點,那就是剛勁挺拔、痛快淋漓!

說尚先生的藝術剛勁也是泛指,其實是「婀娜剛勁」更加精準。他就是憑藉優美勁健的獨特演繹風格,而受到很多觀眾的歡迎和喜愛痴迷的,我的一位陝西籍朋友,就喜歡聽尚派唱腔,說過癮痛快!

尚小雲演《能仁寺》

尚老闆刻畫人物,往往會調動許多戲曲因素參與,這其中包括,唱念做打舞,他的表演風格往往都是歌舞並重,剛勁挺拔,載歌載舞,尤為出色的是他憑藉深厚的武功功底,所表現的身法水袖,以及武戲中的舞蹈身段,武功對打,都讓人嘆為觀止,留下深刻印象。今天我們探討尚先生的藝術特色,還會從他留下的一些影音資料里一窺端倪。最典型的就是他留下的電影《昭君出塞》,其中趟馬的洗鍊和俏麗,剛猛中卻不失嫵媚,真是讓人目不暇接,驚嘆不已!

尚派名劇《昭君出塞》

尚老闆的唱基本也是和他的表演風格相一致,那就是唱腔唱法平直而高亢,鏗鏘挺拔,但細緻之處卻收放自如,弱化處理,這一點和老青衣的唱法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即挺拔洒脫,又柔婉細膩,所以世人用八個字形容尚先生的藝術:「文武兼長,剛勁婀娜」。

上面按照我個人的理解參考大眾的評說,說了一下京劇「四大名旦」的藝術特點,在當時的那個年代,京劇之所以能夠成為國劇,就是因為當時京劇的名角眾多,而且都是頂級高手,就如同華山論劍,各大高手爭奇鬥豔,各展其能!在這種良性的競爭中,京劇這門藝術迅速的完善而成熟發展了起來。

京劇的「四大名旦」

當時的觀眾,在大飽耳福、眼福的同時,也會對個大名角兒的藝術進行評點指正建議,以促進他們的藝術的更加精進成熟和提高,在這種氛圍里,京劇那更會一步步的走向完善。那個時代,是京劇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峰,我個人認為,京劇也基本完成了它各方面的建設,已經是一種成熟和基本完善的藝術了,其實,這種藝術形式,後來的人保持就可以了,但是非常可惜的是,隨著這些藝術大師的老去和離世,以及後來世事的變更,這種京劇演藝上的高峰再也沒有出現過,京劇的藝術雖然定型,但是沒有「名角兒」的支撐,那就是空談,因為京劇就是以「角兒」為中心的藝術,沒有「角兒」的京劇,那就是另外一種玩意。

打個比方,就像一輛名牌轎車一樣,無論這輛轎車有多麼的好,過去的歷史有多麼輝煌,後來,沒有好的司機去操縱駕馭它,它都不能顯現出它的光彩,人們,也只能在茶餘飯後發泄一些感嘆,並且眼睜睜地看到,隨著歲月的流逝,它慢慢的變成廢銅爛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tX2K_G4BMH2_cNUgtx7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