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粥左羅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01
王興的抱負是什麼?
2018年6月22日,美團正式遞交招股書,確認將在港交所上市。
美團已創業8年,王興已創業15年。
但王興依然保持耐心,在美團招股書中,主動在風險欄中坦誠:「我們歷史上產生了較大虧損,未來可能會繼續產生較大虧損」。
什麼意思?美團拓展邊界的優先級,高於利潤。
美團已具備盈利能力,但王興的野心不允許美團短期盈利。
2005年,那時候還沒有美團,王興看過一篇寫亞馬遜的文章。文章開篇就說,這個公司已經十幾年了,依然像一個跌跌撞撞的飛機,最後是拉起來還是墜下去,沒有人知道。
十幾年過去,今天的亞馬遜已經長成巨無霸,這給王興很多啟發。
受王興影響,美團內部推崇亞馬遜,而亞馬遜的貝佐斯推崇長期戰略。王興對亞馬遜的戰略、創新和管理有深刻共識,兩年前,他曾帶高管團去與亞馬遜管理層交流學習。
2011年3月,王興第一次見馬云:
王興:你最強的是什麼?
馬云:你覺得呢?
王興:戰略和忽悠。
馬云:其實我最強的是管理。
王興:我相信。
而後,美團拿了阿里5000萬美金融資。馬雲沒看破的是,王興的野心是建立跟阿里一樣龐大的帝國。
充滿野心的拓展邊界,充滿耐心的長成巨無霸,一旦盈利,即可規模盈利。
1995年,亞馬遜創立時僅是個網絡書店,經過不斷疊代,拓展邊界,如今已是美國最大的一家網絡電子商務公司,是全球商品品種最多的網上零售商和全球第二大網際網路企業。
2010年,美團創立時就是個團購網站,之後美團先拓展到電影票業務、酒旅業務,然後拓展到餐飲外賣業務,再向網約車、共享單車戰場拓展,還沒完。
02
美團的邊界,王興的耐心,無限的遊戲
關於無休止的拓展邊界,王興在接受《財經》採訪時說:太多人關注邊界,而不關注核心。
王興讀過一本書《有限與無限的遊戲》,讀完他還有個短評:
有限遊戲在邊界內玩,無限遊戲卻在和邊界,也就是和規則玩,探索改變邊界本身。實際上只有一個無限遊戲,那就是你的人生,死亡是不可逾越的邊界。與之相比,其他的邊界並不是那麼重要了。
王興稱,邊界思維和終局思維一樣,但很多事不能用這種思維來看,很多事情沒有真正的終局,終局本來就是下棋的術語。很多時候,我們要看,怎麼讓棋盤不斷擴大。
這個短評給我很大啟發。
我們很多煩惱和焦慮都來自於有限的終局思維,你和你媽都這樣。
比如高中時你媽說:等你考上大學後就好了;考上大學後你媽又說:等你畢業工作安穩了,我們就踏實了;工作後你媽又說:你這一天不結婚,我們一天盼著,你接了婚,我跟你爸也就解放了;等你接了婚你媽還不停:早點要孩子,我跟你爸還等著抱孫子呢。
你的思維不比你媽強,比如你月薪5000時說:等我月入3萬後,肯定就不那麼拼了,活得自在點兒;等你月入3萬後你又說:現在拚命賺錢,買了房子後就沒啥壓力了。你做一個項目做得要死的時候說:做完這個項目,熬過去就好了;等熬過這一個,還有下一個,還有下一個。
我們不要給生活設置那樣的邊界,不會有你期待的那個邊界。要知道,生活不會只苦一陣子,它會一直苦下去。若沒有這個心態,你就會一直很痛苦。
王興講過一個美國棒球手的故事。
棒球手的職業生涯中有非常輝煌的成績,但體育競爭非常激烈,大家認為他會走下坡路。
別人問他說:你過去職業生涯是一直向上的,但到了一定年齡,體力會下降,你怎麼看待這個事情。
他給了一個非常簡潔的回答:對我來講,重要的事情不是一定向上或是向下,關鍵是我在持續向前。
職業、人生、創業,都是如此吧。
說回王興自己,他不希望給美團設置會成為束縛的邊界,如同那本書所講,他希望美團的遊戲是無限的遊戲。
滴滴創始人程維在微博上也對這本書有個短評:
有限遊戲的目的是終結這個遊戲,要贏;無限遊戲的目的是讓遊戲得以繼續,不需要結束。有限的遊戲是在規則內玩的,無限的遊戲玩的就是規則,探索改變邊界本身。有限的遊戲比如打牌、比如投資;無限遊戲比如創業、比如人生!
王興的創業就是典型的無限遊戲,2003年輟學創業至今15年,經歷多個創業項目,有成有敗,沒有結束,他一直在探索改變邊界。
如今王興要把美團打造成最好的「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台」,使命是幫大家「eat better,live better.」
王興的算盤裡,餐飲、旅遊、到店綜合類每個領域都能做到幾百億美金。他說光餐飲這個事就能淘寶一樣大,因此美團有機會做到阿里、騰訊這樣的體量。
不過,這可能需要再等5到10年,但王興耐得住寂寞。
去年,記者問現在的王興和以前的王興有什麼變化。王興就回答:比原來更有耐心了。
美團的同事說王興做決策非常慢,光是「eat better,live better」這句話他就整整花了一年才想出來。
王興說自己總是花很長時間思考很多問題。
王興認為,一個人想做到 TOP ,就要理解 TOP 這個詞:
TOP=talent + opportunity + patience
這個人需要有天分、有才能,要有合適的機會,同時還有長期的耐心。
為此,他說過一個攝影師的例子。一位攝影師在比賽中得了金獎,有人問他得獎照片拍攝花了多長時間。也許按下快門只需要0.001秒,但是他為了找到這個機會花了10年。
03
王興何以成為王興?
談王興的出身、經歷和心性
問題來了:既有不斷突破舒適區不斷拓展邊界的勇氣,又有放棄眼下利益追求長期價值的耐心,一個人何以成為這樣的人?
這跟王興的出身有關,經歷有關,更跟他的心性有關。
先說王興的出身。
一個人的出身,會悄無聲息的影響他一輩子。
劉強東老家流傳一句話:世上三樣苦,駛船、打鐵、賣豆腐。劉強東家就以駛船為生,父親說:你比別人多流一滴汗,你就比別人多一點機會;你想生活得比別人好,你就必須比別人做得多、比別人努力。這句話劉強東記了一輩子,所以他很能吃苦。
吳曉波採訪潘石屹,問他是個保守的人還是激進的人,潘石屹說他很保守,這跟小時候的經歷有關,小時候他爸被錯劃成右派,整個家庭有過一段很坎坷的經歷。所以長大後的潘石屹,任何事情都是想最壞的可能性是什麼,害怕風險。
王興則不同,他其實是個富二代。
王興的父親叫王苗,做過建築小工,當過泥瓦匠,後來承包工程,做了包工頭,1981年就賺到了3萬塊。1986年後,有一段全民經商潮,當時流行一句話「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等開張」。王苗投資開辦了選礦廠。1989年經濟形勢不好,他停了兩年。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王苗聞到商機,馬上將前十幾年攢下的300萬元拿出來,與人合辦了一家年產8.8萬噸的水泥廠。2003年,他和人合夥投資6億元,辦了家年產200萬噸的現代化水泥廠。
王興是1979年出生的,那時候他家差不多已經是了不得的萬元戶了,之後王興的成長過程中,更是沒有缺錢的經歷。
大家都知道王興很會讀書,因為他從小不必為謀生而讀書,他為燃燒的興趣而讀書。
大家都知道之前王興創業屢戰屢敗,因為他的家庭允許他失敗,就像高曉松允許女兒開心的混日子一樣。
講到這裡,你別喪氣:你學不了王興,你可以學他爸。人家爸爸辛辛苦苦打下江山,兒子從中得益那是天經地義。咱們大多數人都不是富二代,但這輩子努努力,有機會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富二代。
扯回來,王興的出身,註定讓他比更多人著眼長期,拓展邊界,保持耐心。
再說王興的經歷。
經歷分兩塊,求學期和創業期。
——求學期:家裡有好的環境,大人勤勉做事,小孩也不會偷懶。王苗喜歡書買了很多書,王興也就很喜歡讀書,所以他一直是學霸。王興的姐姐考上清華之後,王興更牛,他不僅也去了清華,而且還是保送的。清華畢業之後,他又拿到獎學金去美國德拉瓦大學讀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
王興的爸媽,在清華讀大二的王興,在清華讀大四的王興姐姐
這段經歷是一帆風順,節節拔高。
——創業期:2003年的聖誕節,王興從美國輟學,帶著明確的創業計劃登機回國。第一個項目是做多多友網站,不成;第二個項目做遊子圖網站,不成;2005年,創業做校內網,2006年用戶暴增,王興沒錢增加伺服器和寬頻(沒跟爸借錢),把校內賣給了陳一舟,隨後校內網改名為人人網;2007年5月,王興創辦飯否,11月創辦海內網,2009年飯否用戶破百萬,但隨後因某種神秘力量被迫關掉,海內網也不成;2010年,王興創立美團。
這一段經歷,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24歲之前的王興,一帆風順,不能更順。24歲後的王興,嘗盡失敗,挫折不斷。
王興做海內網受挫時,程苓峰問王興:你學會了什麼?
王興淡淡回答:我知道了在做產品上我遠遠算不上牛逼。
程苓峰評價,你得有足夠大的福報,才會在壯年生一場重病,遭一場瀕死的大難。你得有足夠大的福報,才會挨上師一頓打,大部分人弱不禁風,上師只能對他們笑臉呵護。
在我看來,王興年輕時有幸被「上師」打了好幾頓,他足夠優秀過,足夠坎坷過。
經歷百團大戰,王興又從死人堆里爬出來,這才有今天的王興:
千帆過盡,有所敬畏,無所畏懼。
最後說王興的心性。
王興讀高中時,有一次發現老師不小心多給他打了分,他去找老師把多的分數扣掉,儘管這會影響他的成績排名。
高二時,他參加以培養黨員為目的黨章學習小組,每次小組活動,他都參加。但後來他沒有入黨。班主任吳老師找到他,王興的結束出人意料:我暫時還不想入黨,只是想了解一些共產黨的發展歷程。
吳老師回憶說,高三這麼緊張,大家都拚命學習,他還去學那些跟高考無關的東西。他是求真知而不是求分數,一點都不功利,很難得。
這就是王興的心性:始終遵從內心。
80後知名創業者戴志康曾和王興一起去海南參加過一個創業者聚會。遊艇開至海中,說可以游泳,大家都沒帶泳褲,正當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的猶豫時,王興獨自一人已跳入海中。
王興多次創業,但他說自己並不是非成功不可,他沒有把追求所謂的成功作為目的。
談及不斷創業的動力,王興借用甘地的一句話回答:Be the change that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王興說,你認為世界應該是這個樣子的,它應該發生,那麼你別等待希望別人讓這個改變發生,你可以積極地去促成這個改變發生。
所以,這就是王興。保持好奇,保持耐心,不斷拓展邊界,幾乎無所畏懼。
最後,我想已王興說過一段話結束本篇:
一位德國思想家曾經說過,作家可以分三類——流星、行星、恆星。書是如此,在這個時代更加如此,自媒體、公眾號、公司,多數像是流星,非常絢爛,但一顆流星燒完就燒完了;行星可以長久存在,但它不會自己發光;恆星會發光,同時它和流星的發光方式不一樣,流星是燃燒掉了,恆星是靠核聚變,所以恆星必須夠大。我們要努力成為恆星。
本文來源:公眾號 @粥左羅,作者粥左羅。
TO BE, TO UP,這裡是50萬年輕人的成長充電站。運營者粥左羅,90後,畢業四年從服裝店員做到成功創業,從月薪2300到月入20萬,堅信成長即財富,只寫最接地氣的成長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