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大小怎麼選?一個簡單的公式,就能解決問題

2020-03-29   居躍在淵

在買空調的時候,售貨員都會先問一句:您想買多大的空調呢?如果你的回答是不知道,她們就會問你第二個問題:您家房間的面積是多大呢?

沒錯,決定空調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房間面積。與其到了商場再讓人家幫忙計算,不如我們自己在家就把空調大小算好,以便更好的分配預算。

空調大小指什麼?

在過去的時候,空調的大小指耗電量。那時候的空調技術比較落後,基本上就是消耗一份電,就產生一份冷。耗電量越大,產生冷氣的速度也就越快——耗電量,一般用「匹」來表示。比如1匹空調,1.5匹空調等(1匹≈734瓦)。

現在空調的技術已經很高的,特別是變頻空調的出現,讓空調的耗電量與工作效率不再成正比。因此我們更習慣於直接用空調的製冷量來表示空調的大小,比如32型空調,35型空調,就表示這台空調的製冷量是3200W和3500W(都是近似值)。

空調大小和房間面積之間的關係

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很簡單的公式來計算出自己家所需要的空調大小:230*房間面積(平米)=空調製冷量。比如一間臥室,面積是15㎡。那麼裝在這間臥室里的空調,製冷量就應該是230*15=3450W。

3450W的空調被稱為「35型」,我們可以從35型空調中選擇,也可以直接看空調的製冷量,選擇更精確的參數。選擇時也並不是必須選3450W不可,稍大一點或者稍小一點(誤差不超過150W),都是可以的。

懶得計算?也沒關係,常見的幾種面積,對照表格如下:

影響空調大小的其它因素

前面那個表格中,我們將空調大小與房間面積之間的關係分成了五個級別(如果自行計算的話,還可以得到更多級別,精確度會更高)。但是在實際選擇時,只對照表格還是不夠的。因為除了房間面積以外,還有兩種常見因素,也會影響空調大小的需求:

1.房間的保溫能力,比如農村裡的窗戶,玻璃可能是單層的,這時候房間的保溫能力就比較差了。或者頂樓房間、西曬房間,都對室內溫度影響較大。

2.房間的封閉性,其實影響的也是保溫能力。比如客廳,一般都是沒有客廳門的,幾十平米的空間全部連通在一起,也會影響對空調製冷量的需求。

所以在遇到這兩類房間時,應當選擇大一級的空調。比如20㎡的房間,按照上圖應該選擇35型空調。但如果這個房間是客廳的話,就應該選大一級——選擇50型空調。

空調過大或過小的後果

其實我經常遇到這種提問:空調的製冷量太高了或者太低了,會發生什麼呢?

空調過大:也就是空調的製冷速度太快。這個時候會遇到的問題,就是空調開啟沒有幾分鐘,室內溫度就降到了設定溫度——空調就該停機了。老式空調在這個時候確實會停機,但這樣就導致壓縮機的啟動時間太短,而且頻繁啟停。又費電,又對機器有磨損。


新式空調為了避免壓縮機磨損,強行限制了運行最短時間。也就是說,當室內溫度達到了設定溫度,但是壓縮機的運行時間不夠,它還是不會停機的。這個時候,就會導致室內溫度繼續下降。

有些人說,我明明設置的26℃,為什麼室內都到24℃了,空調還不停機呢?就是因為空調選大了,導致室內溫度無法精確的控制,影響了舒適性。

空調過小:也就是空調的製冷速度太慢,小馬拉大車。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空調的製冷速度變慢了,打開空調後室內溫度遲遲無法降低,影響舒適性。


其次,空調的製冷速度慢,導致空調的工作時間延長。空調工作時間長了,壓縮機就會發熱。發熱就會導致耗電量呈指數上升。

如果再極端一點,空調的製冷量非常小,小到製冷速度還比不過房間的散熱速度。這樣就會導致空調一直不停機,而且房間裡的溫度持續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