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MWC上海2019,華為8K視頻直播刺繡,螢幕中繡線紋理清晰可見,成為最驚艷的一幕。從去年開始,華為造電視的傳聞就頻頻出現,但是華為方面一直沒有回應。直到今年3月份的AWE2019(中國家電博覽會)上,余承東對此作出正面回應:「華為只做產業的賦能者,不做行業的掠奪者,我們堅決不去做傳統家電,但是,華為會做一些具備電視功能的智能大屏產品。」
一加很快也宣布進入智能電視市場,並預計今年底推出新產品。無獨有偶,一加CEO劉作虎也宣稱不做傳統電視,「相比電視,我更喜歡智能顯示器的名稱!」搭載5G,未來的智能電視顯得有些神秘。
在華為和一加官宣之前,手機廠商進入電視領域的傳聞就未曾間斷。一方面是智慧型手機營收下滑嚴重,需要尋找其它的增長點,更重要的一方面是5G的到來,讓大家看到了電視背後千億級別的智能家居市場,在智慧生態系統中,智能電視幾乎是所有智能家居最後的關鍵閉環。
家庭是人們最高頻的生活場景,人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家中度過,智能電視作為高頻使用的帶屏終端,也將成為家庭IOT的重要入口。因此手機廠商都利用自己的天然優勢,想通過「手機+TV」實現互相通話、大小屏自由切換,搶占客廳場景——以電視為入口,建立完整的物聯生態,這是新的戰略制高點。
要想分得智能電視這塊大蛋糕,有一個問題是手機廠商們必須要解決好的——供應鏈。
樂視提出網際網路電視概念後,於2013年5月發布產品,其實早在一年前團隊就已經決定做電視,可是因為找不到代工廠支持而遲遲不敢動手。直到賈躍亭費盡周章地拿到富士康代工後,樂視才開始動工。樂視採用「低於量產成本定價、生態補貼硬體」的經營模式,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到2016年,樂視電視銷量是小米的兩倍以上,也是酷開的兩倍以上。樂視想要徹底顛覆傳統電視行業,但它的低價政策也引得同行怒火中燒,尤其在小米入局後,進一步坐實了網際網路電視的低價。2014年,彩電的整體價格已被樂視和小米拉低了10%。
但是在2016年夜景電視的面板價格發生戲劇性變化,上半年部分尺寸面板價格跌幅超過40%。但就在下半年,電視面板價格迅速回升,一般螢幕占到整個電視成本的60%,面板價格的陡升超出了樂視的生態補貼能力。結果就是在苦苦掙扎一年後,樂視退出江湖,酷開也隨之離場。
場上的網際網路電視品牌還剩下小米、微鯨、暴風TV和PPTV,但是只有小米活了下來,小米電視銷量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都是國內第一。同樣的低價策略,小米卻成為網際網路電視的頭部廠商,它在供應端的運營模式起決定性作用。
與樂視最直接的區別是小米的硬體沒有補貼,但是價格也不會太高,以較低的性價比吸引用戶後,形成規模效應,反過來壓低生產成本。小米的供應鏈部門負責著小米手機整個供應鏈的管理。每個細節都有專人負責,包括零部件的採購,跟進包括下單時間、下單數量、每個批次的最優包裝、運輸時間、元器件到廠後的抽檢。不像其它企業一樣,找中間商代替自己完成採購,進一步減少了成本。小米就這樣在基礎設施上穩紮穩打,雖然不做硬體補貼,卻給消費者留下價格便宜貨又不錯的品牌印象,因此才在智能家電市場獲得一個重要入口。
今年5月華為兩款經過3C認證的液晶電視,合作廠商是京東方。華為供應鏈高層也稱,華為電視55寸螢幕供應商為京東方,65寸供應商為華星光電。外界猜測華為電視的供應鏈端選擇代工生產,但是CBG首席戰略官邵洋在談及電視的發展思路時,並沒有給出明確態度,華為自己也可以做電視,但是究竟是自己做還是跟其它廠商合作,目前還在探討階段。
供應鏈對於電視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價格,同時還牽涉傳統電視代工廠的利益,強大如華為,也在這個問題上糾結,其它新入局的手機廠商如果在供應鏈問題上不做好規劃,很容易走上樂視的老路。
在網際網路品牌湧入電視市場前,老牌廠家也在積極轉型。TCL主動選擇轉型,擁抱AI(人工智慧)和IoT(物聯網)對於全品類、全場景的改變;創維發布了AIoT生態品牌創維Swaiot,並表示未來創維將以AI電視為中心,打造聯動整個智慧家庭的智能人居系統。在去年,創維已押注70億元建設智能產業創新基地;海信也研發了「社交電視」,實現類似智慧型手機當中的無距離、無延遲視頻通話功能……
2019年,網際網路電視與傳統電視的區隔已不再明顯。而傳統電視品牌的供應鏈系統比較成熟,這是很大的優勢。而在電視領域積累多年的技術,形成了很多手機廠商難以突破的壁壘,比如手機廠商一直都在面對的——晶片。索尼集團副總裁高木一郎明確表示:「做電視和做手機是兩回事,電視對於晶片要求更高。就提升畫質而言,各家公司都有差異,也呈現出價格的差異。很多手機廠商,在手機上提高畫質很容易,電視和手機不一樣,難度更大。「網友把索尼新推的索尼KD-65A9F與市場現有一款網際網路電視畫質做對比,結果一目了然。
目前電視市場低迷,缺乏有效增長。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我國彩電市場零售規模1202萬台,同比下跌1.1%,零售額349億元,同比下跌13.1%。電視本身就是耐用品,消費低頻,按照智能電視5 – 6年的換機周期來算,這兩年正處於換機期的中間時段。增量難覓,競爭卻更加激烈了。
且目前的網際網路電視並沒有給人們帶來太多驚喜,只是在內容方面做了補充,可替代性很高。連余承東自己也說傳統電視體驗不好,一線城市很多人都不用電視了。那麼搭載5G的智能電視,能不能找到突破點,激活市場呢?前不久華為高層還立下未來要實現一年銷售1000萬台的目標, 就目前市場看,要實現目標還是很有難度的。
這次MWC上海,華為終端生產線總裁何剛正式公布了「1+8+N」的5G全場景戰略:「1」是智慧型手機,「8」是PC、平板、TV、音響、眼睛、手錶、車機、耳機八大業務,「N」包括移動辦公、智能家居、運動健康、影音娛樂和智能出行四大板塊。這裡的被TV定義為智能大屏,能夠自然交互,與其它設備聯動。
但這些都還是在概念里,生活中會是什麼場景,人們只能想像。智慧生態市場正處於發展的起點,在智能電視這場混戰中,華為、小米、樂融、一加還有這些老牌廠商,未來的發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