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的「雷5條」,值得職場人學習

2019-08-03   良大師

作者:徐大維

首發: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最近看了不少關於雷軍的生平文章。覺得他確實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而且,他總結了自己成功的5點原因,並稱為「雷五條」。我覺得這5點也很適合我們普通人。

1. 順勢而為,不要做逆天的事

每個人都有自命不凡的一面。都認為自己是做大事的,雷軍也一樣。他一直認為自己會成就一番大事業。

然而,他與普通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不會冒然進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

他在做小米之前,有很多選擇。從很多方面來看,在當下做智慧型手機應該不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雷軍卻能冷靜思考自己的優勢。然後順勢而為。

那些「更好的選擇」,也許能讓他成為下一個喬布斯,但是也有可能將他毀滅。因為那些領域確定性實在太高。

所以,對我們來講也是如此。很多想創業的朋友,找良叔探討。有人有著非常開腦洞的構思。

但是當我問他們:「你在這方面有什麼優勢呢?」對方往往啞火。

你看,這就不叫順勢而為。失敗的機率也會非常大。

2. 打亂後,重新思考

小米和蘋果的最大區別在於:營銷模式的顛覆

蘋果是通過極致的產品去吸引粉絲。這個套路順理成章。

小米卻打亂了這個營銷結構。先通過MIUI系統去吸引粉絲,形成技術流社群,讓大家先接受這個品牌,成為這個品牌的粉絲。

一年後,才推出自己的產品:小米1代。

你看,模式的創新也是一種創新。這基於一種全新的思考,針對我們習以為常的模式提出質疑,對構成組件進行全新的排列組合。

所以,無論我們創業,還是工作,都應該多問問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如果那樣行不行?」

長此以往,你一定能具備創新思考的能力。

3. 廣結善緣,中國是人情社會

雷軍在網際網路圈和投資圈人脈眾多。據說,他在年輕時,就很注意培養自己的人脈關係。

這就是先見之明。因為說不定哪天就能用得著。

結果也確實如此。雷軍的這些人脈在關鍵時刻,起到了重要作用。

所以,年輕人不要總窩在家裡。一根網線,一部手機,打發了自己的業餘時間。

多去和這個世界碰撞,認識各式各樣的人。這不但會增加你的閱歷,說不定還能遇到自己的貴人。

4. 人慾即天理,更現實的人生觀

有人恭維雷軍,說小米手機如何的外形美觀,功能強大。雷軍說,拉倒吧,小米手機就是便宜而已。

這是雷軍的實話。他不像英語教師那樣,做手機非常講情懷。

他懂得人慾,才是最根本的東西。其他的都是虛的。

於是,他想盡一切辦法,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將成本降到最低,把利潤最大限度地給了終端消費者。

正是雷軍的這種現實人生觀,才讓小米迅速走紅。

這對我們也是一種啟發吧?

越到最後,拼的都是硬實力。創業者,你別玩虛的。你的東西能不能又好,又比別人便宜,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職場的人,也別玩虛的。你能給公司創造多少看得見的價值,最終決定你能收穫多少。

5. 專注,少就是多

雷軍在做小米時,明確自己就是要學蘋果,做出少而精的產品。

小米果然也是這麼執行的。但凡一款產品,爭取一次性做爆,超出用戶的預期。

據說小米2推出時,在2分51秒內一搶而空。

有人拜託創始人黃江吉,幫忙採購一台。他卻說:我自己都沒搶到小米2 。可想而知,小米2在當時火成什麼樣?

不僅創業,職場中也一樣。你有沒有什麼少而精的拿手絕活?

台灣出版大鱷何飛鵬,曾為職場人提出一個「自慢」的概念。

意思是,職場上真正拼的不是綜合能力。你啥都差不多,也就沒有什麼亮點了。

如果你擁有一項讓別人退避三舍的能力。並且這項能力就你行,別人都不行,這就是你的招牌。

能擁有「自慢」的人,想不火都不行。這其實就是專注,少就是多的道理。

以上就是我對「雷五條」的簡單解讀,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如果你想表達什麼,歡迎留言。我每天在這裡等你,再堅持129天。

-END-

好久不見華強北 ——攝於2019年8月2日

本文作者簡介:徐大維,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點擊了解更多,跟良叔學多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