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普通的比武,卻改變了歷史的走向,後人:這才叫做天命所歸

2020-10-01     張愛談情說愛

原標題:一場普通的比武,卻改變了歷史的走向,後人:這才叫做天命所歸

中國有句古語叫做:人之命,天註定。但現今的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一生的成果大小多半是和後天的奮鬥和選擇有關的,所謂的人一出生,命運就已經註定是不科學的。然而世間的事情,有的科學也是解釋不清的,只能歸結於巧合。比如唐朝初年的一場普通比武,就悄然地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在小說《隋唐演義》中,說起天下第一好漢莫過於李淵的第三子李玄霸,李玄霸傳說是金翅大鵬轉世,雖然他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卻天生神力,無人能敵。光一對鐵錘就重八百斤,紫金山一戰,錘殺天下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並單槍匹馬殺的對方185萬軍隊屁滾尿流,屍橫盈野。然而在現實中,我們都知道李玄霸在十六歲就病亡了,其人生經歷遠遠沒有小說中的那樣精彩。李玄霸同父同母的兄弟有三個,大哥李建成,二哥李世民,自己排行老三,還有一個弟弟李元吉。在四兄弟中,論武力能稱得上驍勇的只有李世民和李元吉。

李世民經常帶領玄甲軍衝鋒陷陣,歷經大小戰陣數百場,軍功卓著。而李元吉史載其為人驍勇,擅長使用馬槊,也正因為確實有一番武功,李元吉便自認天下無敵,把任何人都不放在眼裡。當李世民招降尉遲敬德後,李元吉聽說尉遲敬德也精通武藝,而且尤其擅長「解避槊」。李元吉聽了就很不服氣,要求和尉遲敬德比武,想折服一下尉遲敬德,殺一下秦王府的威風,順便露一手,展示自己才是使槊的行家。

比武前,李元吉非常自信,他讓部下去掉自己槊上的槊刃,意思是怕傷到尉遲敬德。可是尉遲敬德根本不吃這一套,直接對他說:「縱使加刃,終不能傷。請勿除之,敬德槊謹當卻刃。」兩人交手後,李元吉使出渾身武藝,想展示一下自己的風采,結果一次都沒能刺中尉遲敬德。在一旁觀戰的李世民便問道:「奪槊、避槊,何者難易?」尉遲敬德答道:「奪槊難。」於是李世民命尉遲恭奪李元吉之槊。尉遲敬德接受命令後,片刻間就三奪其槊,李元吉素來認為自己驍勇,經過這次比武后,內心非常羞愧,自嘆技不如人。而正是這次比武,日後救了李世民的命,也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唐朝的江山穩定後,太子黨和秦王府為了皇位的繼承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最終李世民率先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射殺李建成,李元吉負傷逃走,李世民在追趕李元吉時,他的坐騎受到驚嚇,帶著李世民狂奔到樹林中,期間李世民被樹枝掛住,從馬上摔了下來,一時間竟爬不起來。李元吉看李世民倒地不起,就騎馬趕來,奪過李世民的弓,準備勒死李世民。就在李世民性命垂亡之際,剛好尉遲敬德躍馬趕來,離老遠看到李元吉正在對李世民不利,便大喝一聲,李元吉一聽是尉遲敬德,自知不敵,便丟掉李世民,逃往武德殿尋求李淵的保護,結果尉遲敬德快馬追上他,將他射死了。

在此過程中,李世民的性命可謂危險重重,假使來的不是尉遲敬德,而是其他人,自認一向驍勇的李元吉也不可能嚇的落荒而逃,如果他心一橫,先除掉李世民,那麼秦王府的人看到李世民已死,樹倒猢猻散也不會再對他怎麼樣。另外假設尉遲敬德和李元吉沒有比過武,李元吉也不可能看到尉遲敬德就嚇破了膽,產生畏懼心理,在尉遲敬德趕到跟前時,李元吉就殺死了李世民,那歷史或許就要改寫了,但巧合的是,趕來的人正是此前與李元吉比過武,李元吉也自認不敵的尉遲敬德,方才嚇的李元吉丟掉李世民,逃為上策。最終唐朝的一場普通比武無形中救了李世民的命,改變了歷史的走向,而尉遲敬德能夠關鍵場合出現,這也說明李世民確實是天命所歸,命不該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shmq4XQBd8y1i3sJutS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