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脂起自紂,以紅藍花汁凝作之,謂其顏色可愛如燕脂也」—《中華古今注》
從古至今,美麗一詞從未在人們的視野中消失過,特別是女子,無論在何時何地,女子對於容貌的追求都是非常強烈的。而保持容顏的方式有很多種,現代的化妝品也比比皆是,不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燕脂」。
《中華古今注》記載:「調脂飾女面,產於燕地,故曰燕脂。」燕脂最早出現在商紂時期,而紂王在歷史上被稱為有名的暴君,暴君的形象常常是愛好美色,刑法嚴酷,賦稅嚴苛。這些都是紂王的標籤。
說起燕脂,就要研究它的來歷,紂王發明燕脂並不能看出他的「好酒淫樂,嬖於婦人」的形象,但是也有其他人說他「資辨捷疾,聞見甚敏。」作為一國之君,他的所有行為都會有他自己想法。他發明了燕脂,周文王還發揚,到如今很多女人都在使用。
燕脂的出現,紂王的奢靡
紂王原名「帝辛」,是商朝第二十九任君主皇帝帝乙的最年少的兒子。在帝辛繼位後,隨即在內營建立朝歌、大肆提升賦稅額度、並且強調嚴苛的周祭制度、更正了用人制度、頒布更為殘酷的刑法制度,對外屢次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這就是「紂王」稱謂誕生的緣由。
除了政治上的嚴厲和暴行之外,紂王的私人生活也是逍遙快活。《史記》所記:「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就體現了帝辛的不羈私生活。據悉,紂王身邊的伺候的婢女無數,並且有妃子數不勝數,不過最受紂王寵愛的是妲己。
妲己和紂王共同發明了筷子,並且得到了天下的普及,但是這些都不是紂王的關注對象,他在尋歡作樂的同時還思考著如何讓女人更加的艷麗奪目。後來,他偶然得知一種產自北方的植物—「燕」,它的紅藍花花汁能讓女子更加的妖艷美麗,便讓自己的女人都使用這個花汁。
不過由於花汁容易流失水分,塗抹之後很快就乾了,但是又不能一直往臉上塗抹,這個問題紂王百思不得其解。不過,他身邊的人很快就想到了辦法,據《周禮》記載:「古代帝王有八珍,淳熬、淳母、炮豚等等。」這些都是不同動物的脂肪,非常容易凝固。
於是紂王想著把紅藍花汁和這些脂肪混合在一起,再經過調試,就可以讓其變得非常的保濕增強面部色彩。後來就稱其為「燕脂」。宋代詩人陳與義的《春寒》一詩中寫到「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將胭脂的作用借女子的美感表現了出來。可見「燕脂」在後來的價值。
周文王推廣,全國妝文化興起
其實在紂王的時候的「燕脂」製作所要運用的材料就已經是常人所不能及的東西了,更何況還要大規模的製作,可見紂王的奢靡生活。燕脂這一稱謂在後來也是正是成為了女性化妝必備的東西。
時間來到周文王時期,《史記.周本紀》中所記錄的「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日中不暇。」就是周文王在後世眼中的形象,和紂王的暴君形象完全不同。但是周文王卻將紂王所發明的「燕脂」進行了大面積的製作和推廣。
在周文王早期時,紂王不喜歡他,因為周文王太「好」了,所以就將周文王關了起來。周文王自己深知自己的實力,就為了討好紂王,便有了《淮南子》中「文王歸,乃為玉門。築靈台,相童女」的記載。
周文王用自己的資金還有人脈,自己製作「燕脂」,並在全國上下傳播開來。這樣許多年輕漂亮的姑娘就相繼出現,這些自然是塗抹了「燕脂」。周文王將她們召集在一起,送給了紂王。
就這樣,「燕脂」在全國各地傳播的越來越火熱,這也使得許多古代女性爭先恐後的去購買,不僅提高了市場經濟,還增強了女性對於自己的保護意識。陝西一代自古出美女,而女性對於美麗的追求也就意味著女性的社會地位有了顯著的提高。
《妝檯記》記錄:「周文王於髻上加珠翠翹花,傅之燕脂。」這就是「燕脂」的作用,這也是女子喜歡它的原因之一。而後來的歷朝歷代都對於女子的丑美作了判斷的標準,讓女子的禮儀制度也逐漸流行。
到了唐宋時期,「燕脂」已經改名叫「胭脂」,而價格也是尋常人家能夠接受的了,可見女性對於美麗的追求會使得很多文化的興起。唐朝詩人白居易的《後宮詞》中:「三千宮女胭脂面,幾個春來無淚痕。」不僅寫出了胭脂的普及,還寫出了每個女子都有些許的悲傷過往或者經歷。
到了近現代,各種化妝品層出不窮,形形色色的品牌和功能,讓女性在化妝、護膚、保養上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而現代的男性也非常有個性,能夠在任何地方看見更加動人的容顏,不過隨著化妝品的普及,對審美的要求又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所以不是化妝美麗就是真正的美麗。
「燕脂」的歷史意義
雖說古代封建制度的壓迫,是對女性的打壓,是性別歧視現象的巔峰時期,這期間存在了接近2000年之久。很多歷史事件的發展就像這燕脂的發展一樣,「燕脂」原本是昂貴的,後來經過技術的發展開始普及,最後眾人皆可用。
「燕脂」的出現也恰恰證明了當時女性的社會地位還比較的高,但是在《禮記》中記載,女性就要在閨閣中呆上十多年,出嫁之後要服侍丈夫以及家人。燕脂能夠普及,說明當時夏商周時期對於女子的要求還不多,女性的地位也是有的。
同時,「燕脂」也是現代化妝品的始祖,並且從「燕脂」衍生過來的護膚保養品也是如此,唐朝宮中或者民間的女子幾乎都會有「胭脂」和「護膚品」,並且女子可以有自己專門的化妝師,足以證明唐代是封建制度,古代歷朝歷代中女子地位最高的朝代。
紂王因為貪圖美色而發明了「燕脂」,周文王因為利用紂王的弱點推廣了燕脂,最終也成為了大多數女人無法離手的日常用品。後人稱周文王為「聖人」,所以才可以讓所有人都去效仿他的所作所為,這才使得燕脂能夠傳播開。
同時燕脂的製作和銷售不僅解決了古代的許多就業問題,還衍生出了許多新興的產業,推動市場經濟發展的同時,還可以使得人口流動頻率加大,促進文化的積累和傳播。
結語
至此,帝辛因為愛好美色,還加大刑法,在後世人眼中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暴君」,周文王運用智慧,不僅逃過一劫,還讓「燕脂」流傳開來,並且他的行為,品格以及光輝事跡都讓後世稱讚他為「聖人」。
後世的聖人孔子稱讚他:「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這也是周文王應有的歸宿。後世對於「燕脂」進行了不斷的改進,無論是質量還是用料都變得越來越精細,這也說明了時代進步在不斷發生,而女性的地位也在不斷上升。
紂王雖然暴行不斷,卻發明了筷子和燕脂,這是中華文化的璀璨榮光,也是後世人名揚海外的標籤。對於女子和男子來說都是非常幸運地,女子可以擁有更加美麗的容貌,男子能夠娶得以為美麗的妻子,這也就是紂王留下來的功績了吧。
參考文獻:
《史記》
《妝檯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jffqingB9wjdwRpv8yJ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