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公婆姑娘主動洗碗,婆婆一句讚美,讓姑娘當即摔圍裙分手走人

2021-06-23     黑皮和方臉

原標題:初見公婆姑娘主動洗碗,婆婆一句讚美,讓姑娘當即摔圍裙分手走人

婆媳相處有時候真的是一個無解的難題,根本不是能用將心比心就能解決的。

我想過來人一定會對我所說的這句話非常的深有體會,也只有過來人能夠看懂我這句話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為啥不能將心比心,按道理來講,無論是多大的矛盾,只要雙方能做到將心比心,那麼處理起來基本上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會出現多大的問題。

可問題就是,婆婆與兒媳這兩個身份,就算做到了將心比心,也是毫無意義。

不說全部,但大部分的婆婆,除了想肯定婆婆這個身份,必然是先以母親這個身份存在的,在她們的思維模式里,也很難從母親這個身份中跳脫出來,遇到問題時總是會以一個母親的思維模式去考慮,而非是婆婆。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婆婆與兒媳,一旦產生矛盾與摩擦,少不了都是跟一個人有關係的,那就是兒子,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婆婆的所想,總是會媳婦背道而馳,或者根本就不懂問題的癥結所在。

說白了,婆婆才當了多少年,媽當了多少年?所以婆婆就算不是有心的,但她們在考慮事情時,首先想的還是自己的兒子,而非兒媳。

再說白話一點,婆婆免不了會偏著兒子一點兒。所以將心比心,根本沒用。

你關心的可能是公平,也可能是其他,但婆婆關心的出發點永遠都是兒子。或許有時候她們自己可能都不清楚,還覺得自己講的是道理,還覺得自己很對,然而事實就是,她們永遠都是在不知道自己偏心的情況下偏心。

就說我媽,她曾經跟我講過,剛結婚沒多久的時候,曾經有一次,她把外套隨手放在了我爸的衣服上,我奶奶看到了以後,立刻就把我爸的衣服拿了上來,放在了我媽的衣服上。

我媽看到了,沒有吱聲,但是等我奶奶一走,她立刻就把衣服又放了回去。

在我們家那裡,過去是有這種迷信說法的,就是誰的衣服放在誰的衣服上,就是「壓」誰一頭。

夫妻之間,誰壓誰一頭不行呢?有什麼所謂呢?然而我奶奶顯然是不這麼想,當然,我母親也沒有乖順地聽話。當然她也沒有存心挑事兒,可還是把這事兒記了近三十年。

倒也並非是我母親記仇,只不過,她對於這種無言的不公平也是深惡痛絕。她的文化程度不算高,說不出什麼深刻的大道理,但她知道反感,也知道反抗。

而無言的偏心,也總歸會傷害感情,所以我的母親和我奶奶這麼多年一直都相處的不咸不淡,相比起很多婆媳而言,這倒也算是挺好的了。

兒媳也是父母手裡的寶貝,誰都希望得到尊重,而非是被一味地當成是另一個人的附帶,尤其是如今,女性意識崛起,想讓女人再像從前一樣做個受氣小媳婦,那是不能的,

若是婆婆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能意識到無意識的偏心對女人而言是一種多麼大的傷害,極有可能還沒等婚後,人就已經被嚇跑了。到那個時候才是真的追悔莫及。

周五晚上,小壇受男友父母邀請,去到男友家吃飯。小壇之前並不是沒有見過男友父母,但都是在視頻里,這一次見面算得上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見面,也是第一次去未來公婆家。

並且小壇和男友都到了婚嫁的年紀,也有意向要在一起,所以這一次見面也算得上是正式見公婆。

對於很多姑娘而言,這種會面以及場合必然馬虎不得,但小壇倒是想的比較開。

只是見個面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放鬆一些,像在家一樣,讓對方看到比較真實的自己就行了,沒必要大費周章裝模作樣的非得要討好誰。

小壇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當天,她雖然稍微化了個淡妝,換了個套乾淨的衣裙,也帶了提前準備好的薄禮,但對於她而言,這僅僅只是禮貌,心態上還是不一樣的。

見了公婆以後,公婆倒是挺熱情,一進門便給小壇端茶倒水,並且做了一大桌子的好菜。

吃飯的時候,小壇並沒有拘泥於禮數,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飯也吃了一大碗。當公公有意要讓小壇喝點酒的時候,小壇拒絕的也很乾脆。

「叔叔,我不會喝酒,在家從來不會喝,咱們也就免了吧。」

公公倒也沒說什麼,只是笑笑。小壇也沒當一回事兒,倒是婆婆過來勸:

「一家人高興,一起喝兩杯也沒事兒,在我家們家你還擔心啥,很安全的,不要緊的。」

小壇沒有吱聲,但最終還是妥協了,端起酒杯抿了幾口,算是給了面子,這事兒也就過去了。

一頓飯吃完,小壇主動提出了洗碗:「叔叔阿姨,謝謝你們今天為我準備了這麼豐盛的飯菜,碗我來洗吧,我總不能光吃飯什麼都不做。」

小壇並不是虛偽客氣,她是真的這麼想的,於是開始收拾碗筷。公婆見狀也並沒有攔著。

小壇把殘渣麻利地收拾乾淨,碗筷端進廚房裡,正在認真收拾。婆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站在了門口,滿臉的笑容,對著小壇說道:

「小壇啊,你真的是個好姑娘,我真挺喜歡你的,沒有幾個姑娘能第一次來男孩家就願意洗碗的難得你有這份心。你把碗洗完,就算是我認可你做我家的兒媳婦啦。」

然而小壇聽到婆婆這一番讚美,卻心裡咯噔一下,立刻停止來手上的活兒,然後解下圍裙直接摔到了灶台上。

「不必了。」

說完轉身就要走,這下婆婆可傻了:「小壇,你這是什麼意思啊,是我說錯了什麼話了嗎?」

小壇也不說話,徑直就要往門口走,被男友慌忙拉住詢問緣由,小壇卻還是一句話不說就走了。

回到家裡,她才發現手機里全是男友打來的未接電話,想想總不能不明不白的鬧脾氣,她給男友發了個信息提出分手:「洗碗原來是你家認可兒媳婦的標準,所以大可不必了,我不屑你們家的認可。」

婆婆一句無心的讚美,卻讓小壇大發雷霆,直接分手走人,這是任誰都沒能想到的。

可能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覺得這事兒也不是多大,也不過如此,婆婆說這話,未必就是有心的,可能也就是不會說話罷了。

但在小壇的眼中可不是這樣的,她覺得婆婆能說出這話來,就已經是對她的不尊重,和對兒子的極度偏心了。

「碗我是主動洗的,她沒讓我洗這點我承認,我是覺得洗碗這事兒本來就是舉手之勞,我去未來公婆家吃飯,公婆做飯招待我了,那我吃完了也不能就直接抹嘴就去旁邊玩了,這在我家我父母也是不答應的。

雖然好像很多人覺得第一次去公婆家不應該洗碗,這樣如何如何不好的,但我覺得就是順手的事兒,沒什麼大不了。

可是他媽媽說的那句洗完碗,就認可我是他們家兒媳婦那一句,我是真的聽著刺耳。

什麼意思?感情我要是不提出洗碗,她就不認了?和著她悶聲不吭地就等著我主動提出來洗碗呢?偷偷地給我設了個隱藏附加題?

我就是因為這個才覺得不高興的,我覺得沒有被尊重,他媽媽把洗碗這事兒看得如此之重,不就是想要看看我勤快不勤快,以後會不會讓她兒子受累嘛?

不然的話,她怎麼不叫她兒子洗?

最重要的是,這還只是婚前呢,還有所保留,要是婚後呢?我洗碗那是我自願的,但那不是我的任務啊,至少不是我一個人的,她這麼說,我就覺得她已經夠偏心了,我可不想結婚以後還要遭到這種不公平的待遇!」

大家覺得小壇說的有道理還是歪理?婆婆已經誠懇道歉了,小壇應該原諒嗎?

道理自然是有幾分道理的,雖然也有些過分敏感了,但婆婆的確是說了不該說的話。

至於該不該原諒,倒也不是不能,畢竟小壇已經亮出了自己的底線,婆婆也已經知道了,日後想要好那就得規避小壇的底線不再觸碰。

當然了,決定權還是在小壇手裡,到底原不原諒,全憑當事人做決定,旁人無從干涉。

這讓我不經想到了前段時間看到了一張關於大s截圖,說了她在婚前的一件事情。

大概的內容是,大s的婆婆對大s母親囑託,我們家是「滿族人」,所以要大s一家多擔待一點,結果被大s的母親一句話懟了回去:

不好意思,我們家就是「不滿足人」!

一語雙關,把婆婆聽傻了,十分好笑。

有時候,面對不公平,就應該硬氣不點兒,根本不需要為對方的臉面考慮,因為一旦你給她臉了,她反而覺得你認同了,甚至是好欺負。那倒不如就直白地表達出自己的不滿,直接告訴對方,你不滿意,可能效果反而會更好一些。

即便不行,但至少爽到了自己,也沒什麼損失不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sh473622161_100266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