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男生很少主動提分手?」

2021-06-23   陸琪

原標題:「為什麼男生很少主動提分手?」

前兩天,網上看到一項投票:

戀愛中的男女,哪一方先提分手的更多?

超過七成的人選擇了女生。

但也有人表示,雖然女生提分手的多,但真正結束戀愛關係的主動權還是在男生手上。簡單來說,就是女生分手分不掉,男生一分一個準,因為女生分手是回合制,總要來回推拉幾次,而男生則不同,就像拋硬幣遊戲一樣,落到哪面就是哪面。

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下,男生「被分手」後的三大反應。

01

蓄謀已久型

看過一句話,所有的離開,都是蓄謀已久。

其實分手也一樣。

網上有個視頻,男生在專注地打遊戲,女生在一旁興致勃勃地計劃戀愛一周年要去做什麼。

當女生詢問男生的意見時,男生從一開始的敷衍,到直接乾脆不回應,女生氣不過,直接說一句「我們分手吧」。

沒想到,聽到這句話的男生第一次抬起頭,看著她平靜地說了一句「好的」。

直到這時候,女生才意識到,原來男生等這一句「分手」真的等了很久。

原來,你不愛我這件事,一直有跡可循,只是我在自欺欺人而已。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男生不會主動提分手?

下面有個高贊回答說:

沒有那麼多為什麼,只是怕麻煩,怕說了分手,你會哭、會鬧、會崩潰,而他們又不想收拾爛攤子。男生在分手這件事上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善意」,因為不想當一個主動說分手的「渣男」,所以便會採取急速冷凍的手段,也就是長時間的冷暴力來逼迫女生向他提出分手。

可不是每一個女生都需要這種「善意」。

看過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租房,租到一位心臟不好,常失眠的老年房東二樓上的房間。年輕人每晚夜歸,扔脫下的靴子,扔第二隻靴子的時候,想起了老房東前幾天的抗議,於是輕輕放下。

但老房東當晚等第二隻靴子落地,卻等了一夜沒睡。

而採用冷暴力這種手段來逼迫女生主動提分手的男生,又何嘗不是故事中的「好心」的年輕人?

如果不愛了,請早早告知,不要讓女生只能惴惴不安,等待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落地的第二隻靴子,可以嗎?

02

如釋重負型

電影《前任三》中有這樣一句台詞:

兩個人散了是因為,一個以為不會走,一個以為會挽留。

但這種情景往往只會在影視劇中發生,現實中,更多的是當女生提出分手後,有些男生會覺得如釋重負,從此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可能還會叫上幾個哥們,晚上出去happy一下。

很多人會以為,男生在面對分手時的悲傷是延遲的,網上也看過不少女生的提問,想知道男生是不是在經歷分手後,一開始會覺得無所謂,過段時間,等女生緩過來了,男生才會追悔莫及?

實際上,這可能只是一種「一廂情願」的想法。

曾經看過一個男生的吐槽:

「拜託一些姑娘們,別再把男人想得那麼深情不悔了好嗎?你提分手,只會正中男人下懷,畢竟,打遊戲沒人管了,零花錢突然多了,不用違背良心的說愛你,也不用忘了回復消息就各種裝孫子,更不用絞盡腦汁去想該怎麼哄你開心。與其幻想他會不會後悔,還不如趁這個時間多讀兩本書,多賺一點錢。

另外,我特煩有人說女生提分手只是想試探,想讓男生多關心自己。你不知道這樣的女生就像商場裡滿地打滾的熊孩子一樣嗎?一旦家長退讓了,熊孩子只會變本加厲,下次繼續。如果我女朋友跟我提分手,我只能答應,因為我不慣這臭毛病。」

當時評論區有很多女生也支持他的想法。

「話糙理不糙。」

「我是女生,我也覺得不應該動不動拿分手當籌碼。」

的確,分手後不是只能期期艾艾,相反,和錯的人揮手,才能飛向更廣闊的天。

03

相互放過型

林宥嘉在歌中這樣唱道:我們曾相愛,想到就心酸。

事實上,心酸的不是曾經相愛,而是相愛的兩個人卻沒能走到最後。

網上有個節目,是邀請幾對已經分開的情侶再相見,並為他們各自準備了幾個問題。

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對名字叫Kale和John的情侶。

再一次見面時,他們像好久不見的老朋友一樣,微笑著給對方碰了杯。

隨後,John問了藏在他心裡很久的一個疑問:

你跟我分手,是因為不愛我了嗎?

但Kale卻回答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理由:正因為我愛你,我才覺得應該放手。

原來,他們也曾是一對大學情侶,有過美好的過去,也有很多值得紀念的回憶。

但畢業以後,面對生活的瑣事,事業的抉擇,兩個人之間出現了裂痕,他們開始爭吵、指責,見到了彼此最不堪的樣子,但是也曾互相道歉,然後再次和好。

這段關係他們試圖補救過,只是結果不盡如人意。

「我理解那時候她對我提了分手,因為我們在一起時,只會互相傷害,既然如此,不如選擇放手。」

是啊,相愛是為了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但當有一天,這份愛變得沉重時,也許就是我們該放手的時候了。

不必再貪戀曾經的溫度,也不用再執著已經遠去的身影,昨天再好,也不如明天。

餘生,給自己一個漂亮的轉身, 向前走,不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