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劇,終於學會拍「人」了

2019-12-18     腔調電影

《大明風華》最初吸引我的,首先是演員陣容和題材。

主演朱亞文和湯唯,都是我特別喜歡的演員。湯唯一直以來都是以演電影為主,出演電視劇,這還是第一次,我十分好奇和期待。而王學圻、吳越、俞灝明等實力演員,也讓人對這部劇興趣大增。我始終相信,一部劇的演員陣容只要夠穩,劇的品質就基本有了保障。

《大明風華》的題材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是為數不多的以明代為背景的歷史劇。從小到大,我看過很多秦漢歷史劇,如《漢劉邦》、《漢武大帝》、《大漢天子》,看過很多唐代歷史劇,如《大明宮詞》、《唐太宗李世民》、《長安十二時辰》,也看過很多清代歷史劇,《孝莊秘史》、《康熙微服私訪記》、《雍正王朝》……但是相較之下,明代的歷史劇就少得多,明朝,似乎是一個被影視行業冷落的朝代!正因如此,它更像一個寶藏,有很多待開採的精彩故事。而《大明風華》,就挖掘了這個寶藏的一角。

這部劇從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講起,橫跨五代六朝,講述了明朝第二代皇帝朱允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等數代帝王的故事。而貫穿這五個帝王統治時代的人物,就是湯唯飾演的孫若微,一個經歷過靖難之役、遷都、土木堡之變、北平保衛戰等歷史滄桑巨變,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歷史走向的女人。

從故事架構上看,本以為這是個大女主戲,但看完前兩集後,發現並非如此。孫若微是主線角色不假,可實質上,她也只是一個貫穿全劇的線索人物。

《大明風華》的前兩集著重於故事背景的鋪墊,它描述了靖難之役,也展現了朱棣攻陷當時皇城金陵(今南京)的過程。建文帝在眾叛親離中削髮為僧,朱棣自立為王屠戮前朝舊臣… …這些歷史故事中耳熟能詳的情節,都在這部劇里得到了完美的展現。

孫若微本名是景蔓姝,她的父親是建文帝時期的御史大夫景清,在那場殺戮中,她的父母被殺,她被託付給一個叫孫忠的軍人,得以倖存,而他的妹妹則被朱棣的孫子朱瞻基救下,帶進皇宮做了宮女。十年後,孫若微跟隨孫忠回到金陵,與靖難遺孤一起行刺朱棣,機緣巧合之下遇到了朱瞻基,開始了一段恩怨糾葛。

從背景的鋪陳可以看出,在大的歷史走向上,劇作都尊重了史實,譬如靖難之役中,朱棣大肆屠殺建文弟舊臣等,在歷史上確實如此。

在相關的歷史關鍵細節上,《大明風華》都基本遵照了史實。

導演對歷史的尊重,還體現在了選角上。這部劇中的每個演員幾乎都是按照歷史原型來找的。作為觀眾,我們看劇的時候,會覺得每一個演員和角色之間都嵌合得非常好,好到讓人覺得,這個角色理所應當就該這個人演。

王學圻飾演的朱棣,在歷史上是個常年征戰沙場的軍人,他既有一代君王的謀略和霸氣,也有軍人的戾氣和殺氣。王學圻既演出了他老謀深算的一面,也演出了他的為人父的慈祥的一面。

他沉默時,不怒自威,張口說話時,更是振聾發聵,令人害怕。他說話時,甚至有時候還爆粗口,乍看之下,令人捧腹之餘,更是疑惑,他可是一代君王,怎麼也不怎麼文明?可恰恰是這樣的朱棣,才能和歷史上真實人物的經歷、性格相契合。

梁冠華飾演的朱高熾,歷史上關於他的介紹是「喜靜厭動,體態肥胖,行動不便,總要兩個內侍攙扶才能行動,而且也總是跌跌撞撞」。而劇中的他,還原度可以說是非常高了。

而歷史上的朱高煦,雖然不肯向學、言行輕佻,卻是個難得一見的將才。在靖難之役中,他屢次救朱棣於危難,被認為是幾個兒子中最像父親的一個。俞灝明對這個角色的詮釋也非常精準,他行事跋扈,鋒芒畢露,奚落起太子也是一套一套的。

朱瞻基這個人物在歷史上很有意思,他生性比較「會玩」,不光軍事能力卓越,還是個傑出的書畫家,聽曲兒、斗蛐蛐,這些「歪門邪道」也都頗為擅長。

朱亞文塑造過很多極具魅力的男性角色,《紅高粱》中的余占鰲,《闖關東》中的朱傳武,都堪稱經典。而導演張挺說,之所以最後敲定朱亞文演朱瞻基,就是因為他的不僅能演繹出朱瞻基瀟洒的一面,目光和嘴角還有那麼一絲狡黠。

在叔叔朱高煦的打壓下,他堅強地站在父親背後,不斷為他解圍。在調查朱棣被刺殺一案時,儘管孫若微以為自己掩飾得極好,朱瞻基卻很快識破了她的破綻,古董鋪搜查時,他的眼神和行動,體現出了他的聰慧。不得不說,朱亞文對這類角色,可以說是駕輕就熟。

儘管在大的歷史事件和關鍵人物上極大的尊重了史實,但個別人物也有所改編。譬如歷史上,景清確實遭到了誅殺,也是被誅九族,不過是因為他降了朱棣後,又密謀行刺,才會引火燒身。而在劇集中,為了增加戲劇衝突,景清是在靖難之役後就被誅殺了,密謀刺殺朱棣的則變成了孫若微的養父孫忠。

這種改編,並不影響觀眾對歷史事件的理解,而又使得劇情更加跌宕起伏,是在合理範圍之內的。

不過,儘管在關鍵的歷史大事件上都遵照了史實,但正如導演自己所說,這部劇 「不是歷史劇,而是傳奇劇」。

其實,對於觀眾而言,無論歷史劇,還是傳奇劇,只要劇情足夠精彩,就會有繼續追下去的慾望。電視劇是歷史的一種打開方式,但沒有人真的會在一部電視劇里去學歷史。

相較於以往的同類題材電視劇,《大明風華》在風格上,相對更加輕鬆有趣,朱棣和他的兒子朱高熾、朱高煦之間的關係,除卻君臣之間的權謀,更有父子之間的血脈親情,三人的關係十分微妙,卻又妙趣橫生。

王學圻飾演的朱棣殺伐決斷,是一代梟雄,卻也是一個為了兒子操碎了心的老父親。在外征戰一年,這一年由太子監國,他一回家就檢查太子朱高熾批閱的奏摺,像在外工作一天,回家還檢查兒子作業的老父親。而他對朱瞻基的寵愛,也像普通人家的爺爺,對自己的孫子的寵愛。

梁冠華飾演的朱高熾貴為太子,可他對父親卻畏如虎狼,在父親面前唯唯諾諾,說話永遠吞吞吐吐,父親問什麼,永遠答不上來,說不清楚,簡直就像扶不起的阿斗。可是回到家,在妻子和兒子面前,他又思路清晰。

這種對父親的「怕」,其實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悌」的貫徹,他內心真的怕父親嗎?倒也未必,可表面上裝得怕,卻能表現出對父親的尊重,滿足父親的權威感。

與此同時,面對一個猜疑心重,無比強勢的父親,作為太子,他裝得弱勢一點、低調一點,倒比鋒芒畢露來得安全。自古以來,皇帝疑太子,從而父子之間心生嫌隙、太子被罷的前車之鑑並不少,所以像朱高熾這樣扮豬吃老虎,也不失為一種科學的生存策略。

由於梁冠華老師把朱高熾的「怕」演得惟妙惟肖,所以觀劇的過程中,總會情不自禁被他一些小表情逗笑。

在劇中,朱家的四個男人之間,總有這樣既像是有點小心機,又像是性格和人性使然的小互動,令人不禁為之一笑。

人物的有趣和生動,一半是故事和細節的功勞,一半是演員的功勞。一眾實力派演員用精湛的演技,塑造出了性格鮮明的角色,加之考究的服裝道具,最大限度的再現場景,賦予了《大明風華》非常醇厚的質感。

當然,《大明風華》最有魅力的地方在於,把歷史中的王侯,還原成了有血有肉的人。

皇族的外衣下,君臣之外,他們亦是父子、兄弟,權欲鬥爭下,他們也有溫情,也渴望溫暖。雖說是古裝劇,但我們也可以在劇中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了悟一些道理,追劇的時候更容易帶入進去。

把「人」拍得鮮活、生動,而不是僅僅拍一段枯燥的、沒有人情味的歷史,也是這部電視劇的一大亮點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sbNFG28BMH2_cNUg3bw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