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特殊的寒假,停課不停學,相信讓無數父母看到自己孩子的自律問題。
有的孩子,不用父母監督,孩子就自動的準時聽課觀看直播,按時的完成各種打卡任務。而有的孩子,平成可能在老師監督下還比較認真,比較積極,但是現在離開了老師的視線,徹底的放飛了自我,現在沒考試,要考試的話,估計成績是一落千丈。這也就逼的孩子天天盯著孩子學習,感覺比孩子還累。
而兩種孩子的區別就在於他們有沒有自律精神,因此有沒有自律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但是不幸的是,大多數的孩子並沒有自律能力,父母也沒有培養出他們這方面的能力。
過去的自律培養方式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肯定想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也採取了很多辦法,但大部分都是不了了之,以失敗而告終。孩子直到成年也都沒有養成自律精神。
那麼為什麼培養孩子的自律這麼難呢?
先來看看我們父母通常是如何培養自律的。
很多專家會教父母要做好榜樣,以身作則。這本身沒有問題,如果父母有自律的習慣,可以給孩子做好榜樣,那自然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律。但是說句難聽的,80%的父母應該都做不到自律,因此也就無法提供孩子自律的環境。
所以父母培養孩子自律主要是用這種方法:引導孩子設立日常慣列表,制定計劃,從小事做起,通過每日打卡、成就反饋等方式來幫助孩子建立自律習慣。
自律的本質就是自我控制,因此制定計劃控制自己好像沒有問題,要實現自律必須如此。大多數父母陪養孩子自律也主要運用的此種方法,某寶上也賣各種日常慣列表。剛開始實行時,父母可能會看到效果不錯,孩子也很認真執行,好像實現了自律。但是一段時間後父母會發現,孩子又恢復原型了。只要父母不監督,孩子就不會按照計劃執行。但是父母監督的執行還叫自律嗎?
父母這種培養方法目的很明去,就是為「自律」而設定「自律計劃」,為自律而自律。也就是說父母沉浸在技巧技法的層面,希望通過如何不讓孩子反感的設定計劃的方式來約束孩子,從而使得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
這就方法能實現孩子自律嗎?
從理論上來說可以,只要父母能夠根據孩子的反應及時調整,做好引導,使得孩子可以長久的執行計劃,不知不覺中養成習慣,或者可以在執行計劃中獲得自律的快感,孩子可以最終實現自律。但其中的難度很高,因為孩子的心理是不斷變化的,父母很難準確的把握孩子心理。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使得孩子討厭這種自律行為。這就像平原上的一條河流,它可能會朝各個方向流,而我們要想讓它向一個固定的方向流,就需要不斷的挖建溝渠,引導它。但是稍有不慎,河流就可能衝破溝渠,因此需要我們不斷監督。
這也是我們用這種方式培養孩子自律存在的問題,因此通常來說很難成功。
那應該如何培養孩子自律呢?
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自律
我們想像一下,一個什麼樣的人最可能自律?
有的人可能會說一個意志堅定的人最可能自律,我同意自律需要很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克制自己的慾望。但是最可能自律的人首先不是意志堅定的,而是一個目標明確的人,一個有強烈動機的人。只有在目標明確的基礎上,他的意志堅定才有意義。一個意志再堅定的人,沒有目標,他為什麼而自律呢?
只有當一個人擁有了明確的目標,有了強烈的目標實現願望,他才會為了目標去奮鬥,而奮鬥的過程必然包含著自律。因此有沒有明確的目標,強烈的動機才是自律的關鍵。自律只是一種技巧,只要我們有強烈的實現目標的動機就必然會去自律,無需刻意培養。
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解釋了我們父母在培養孩子自律時為什麼總是失敗,因為孩子並沒有強烈的時動機。所有的目標都是父母逼著或者引導他們設立的,對他們來說,是否能實現根本無所謂,當然也就沒有強烈執行的動機。動機不夠,自身約束力也就不夠其實父母用制定計劃培養孩子自律時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很多父母用獎勵或者懲罰的方式給孩子製造動機,使得孩子有動力區執行,比如貼小紅花。但是這種額外的動機不是來自行為本身產生的動機,一旦外在動機沒了,自律動機也就消失了。
所以,父母不能為培養孩子自律而自律,應該激發孩子的內在強烈動機。一旦孩子擁有了強烈的動機,他們也就具備了自律動機,哪怕再不自律的孩子也會出現自律行為。這時候父母再教授孩子的自律技巧孩子就會欣然接受,會積極的去執行。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僱人收集木頭,也不要給人分配任務,而是激發他們對海洋的渴望。——法國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里《小王子》
自律能力跟勤奮、認真、努力等品質一樣,其實都是一種技巧,是為我們目標服務的。當動機足夠強烈時,我們也就具備了這些能力。
你上班不努力、不自律?不是說你不具備自律能力,而是你這個工作還不值得你付出太多的努力和自律,假如你這個工作月薪十萬,你看看你努力不,你看看你認真不,你看看你自律不?
所以,只是單純的為讓孩子具備自律能力而設計自律計劃沒有任何意義,我們培養孩子的自律也並不是為了讓他他們具備這個技能,而是讓這個技能能為他呢吧的目標服務。只有在明確目標的前提下,自律才有意義,孩子也才更有動力去自律。從這一點上來說,過去我們培養自律的行為是捨本逐末了,也就難怪孩子表現不出較強的自律行為。
總結
我們現在懂了有沒有強烈動機才是孩子能否自律的根本,但並不代表培養孩子的自律就變得簡單,只是相對以前更加簡單,成功率更高。
過去我們要培養孩子自律,要引導孩子制定計劃,關注孩子,時刻進行反饋調整,稍有不慎就滿盤皆輸。但是現在我們的關鍵就轉為如何激發孩子的動機,一旦激發了孩子的強烈動機,他們就會自發的去自律,大大減輕了父母的工作。這時與其說是我們培養孩子的自律,不如說我們是在幫助孩子實現他們的目標。有沒有自律能力不再是我們培養孩子的目的。
因此,幫助樹立什麼樣的目標,如何激發孩子的強烈內在動機成為我們教育孩子關鍵。其實,這也才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根本。而我們很多父母都走了彎路,沉迷於培養孩子各種技巧,卻不去培養孩子的核心競爭力。結果,即使孩子掌握了所有的技能,卻沒有技能用武之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sQcwnnABgx9BqZZIkxq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