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明知道火器的厲害,為什麼不大力發展呢?

2020-07-22     史海觀復

原標題:明朝明明知道火器的厲害,為什麼不大力發展呢?

明朝明明知道火器的厲害,為什麼不大力發展呢?

明朝一開始是非常重視火器的,朱元璋設立神機營,在短短二十年不到就相較元代火器有了質的提升。尤其朱棣時期大量用於實戰,領先同時代姑且不論,但和同時期歐洲比至少只強不弱屬於頂尖,火器部隊規模也更大。

朱棣在與侄子搶皇位的時候,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幾炮就打得建文帝找不到北了。

我們知道清朝之所以不發展火器是因為滿清以弓馬立國,重騎射不重火器,導致火器發展緩慢。

如果說清朝不了解火器的厲害還情有可原,畢竟他們始終認為自己的引以為傲的不是這個,即便努爾哈赤被炸死,也不能讓他們改變自己自傲的看法。

但明朝可不一樣, 明朝從建國便裝備火器,可為什麼一直到明朝滅亡,不僅沒有什麼提升,和歐洲的差距是越拉越大?

中國封建統治者一直都是採取的重農抑商的政策,明朝時期雖然有所緩和,但是本質是不變的。看天吃飯的時代仍沒有過去,也正是因為這種小農經濟,使得明朝儘管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但也僅僅是個萌芽,離歐洲那種工商業大發展還差的老遠。

明朝確實已經了解了火器的重要性,也曾積極的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但確實沒有發展火器的環境,對數學、物理、機械等自然科學重視度不高,國內沒有形成科學思潮,更沒有形成現代工業的基礎。

而火器生產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僅需要專家的技術,還需要焦炭、煉鐵、軋鋼、車床等一系列配套設施,手工作坊製造和能大規模列裝完全是兩碼事。明朝根本不存在「生產線」這種東西,單純的憑藉著手工和幾個拿手的工匠,根本不可能大規模生產。

還有一點那就是戰爭。沒有刺激,沒有需求武器就不存在更新,明朝周邊國家都是中國的藩屬國,即便戰爭,對待火器的需求也不大。

而且明朝自從朱棣以後,開始戰略收縮,再也沒有了像鄭和下西洋那樣的壯舉,和外國的交流越來越少。

這也是為什麼明朝火器的數量不少,但質量堪憂,以至於統治者從來沒有給予重視,導致其並沒有像歐洲那樣快速發展。

而清朝入主中原後,對待火器更是嗤之以鼻,乾脆成了皇帝們的玩物,最終清朝也在恥辱中滅亡了。

中國雖然最早發明火器,但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導致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到了現代,我國開始重視科技,也漸漸明白,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如果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是會被外國欺負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sB3Dc3MBnkjnB-0z-_I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