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下班了,你還在焦慮什麼?

2019-09-29   領導力智庫

你有「下班焦慮症」麼?


不是快要下班工作還未做完的焦慮,也不是下班後還要繼續加班的焦慮,而是,一天工作結束後,當你在家躺倒時,此刻反而開始焦慮。


忙,是現代人非常直觀的感受。看看自己的朋友圈,如果有創業的朋友,那麼,這種感覺恐怕會更加強烈。

生活在現代化的大都市,人們從早起擠地鐵開始忙碌的一天。



一天24小時,8小時上班,8小時休息,8小時娛樂,這太理想化。真相是,我們花遠多於8小時在「搬磚」,花遠少於8小時來睡眠,以及掙扎著享用剩下的被嚴重壓縮的娛樂時間。

因此,很多人習慣一下班,就呈「解脫」狀,或匍匐在床上,或出去各種嗨,完全沒有為「進步」留出時間。結果,死工資實現了「千年不變」,看似每天很辛苦,依舊收入平凡。殊不知,下班後的黃金2小時,正成為決定你未來收入和人生高度的關鍵……

在下班焦慮面前,幾乎無人倖免

1

案例一:Mr. Wang

"

我是一個典型的小鎮青年,生活在四川南充市附近的一個鎮子,南充應該屬於三四線城市了吧,我做著一份朝九晚五穩定的工作,在鎮政府管理檔案。

下班後我有時間做飯、健身、遛狗,從抖音最美小姐姐、最新的娛樂和社會新聞到最火的電影、電視劇。

我也不太會為「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這樣的問題犯愁,下班到點回家,一年加班的天數寥寥可數,當然,KPI、創業、融資x輪這樣的詞語離我很遠。

我這樣的工作狀態在我父母以及家裡長輩的眼裡絕對是「人生贏家」,工作穩定、五險一金齊全、周末可以有完整的屬於自己的時間安排,不太操勞、齊齊整整,生活美好。

但這樣「身在福中」的人卻會和朋友抱怨,都說「下班後的2-4小時決定你未來人生的高度」,我下班時間倒不缺,但就是沒什麼動力干「正事」,周圍的人都如此,總覺得在虛度生命。

"

2

案例二:Miss Chen


"

我絕對屬於996一伙人里的一個,甚至更誇張。一日三餐基本都靠外賣小哥,不然估計會餓死。披星戴月,早出晚歸,沒怎麼見過太陽和夕陽,特別是到了冬季。幾乎沒有完整的雙休,更不可能實現完整的節日長假,節假日也身在景點不忘工作,辦公室才是我的家or伴侶。

看到朋友圈裡有人健身打卡、有人烘焙、有人一杯清茗配書雅坐,我也想,但又感覺如此不真實。

我到家後結局通常是妝都懶得卸倒頭就睡。

但即便如此充實忙碌,下班後的深夜也會和朋友抱怨焦慮:

都說「毀掉一個人最快的方法就是讓他忙死」、「讓他沒時間學習」,工作讓我這般充(負)實(荷),我卻如此心慌。

"

下班後的時間安排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生活總是這樣痛苦嗎?還是只是童年如此?」

「總是如此!」

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台詞道出了人生的真諦。

人生就是一個在艱難痛苦中不斷摸爬滾打,在焦慮挫敗中不斷尋找出路的過程。幸運的是,吸取別人的經驗教訓,是一種很好的成長方式。

你不必自己一次次痛苦跌倒,一次次痛哭流涕,一次次被迫在苦難焦慮中成長。

那些你立下的flag:要減肥,要早睡,要剁手,要學好英語......都去踐行了嗎?還是說你等著某一天幡然醒悟,然後開始懊惱,開始焦慮,開始後悔。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勃·迪倫說,「人們很少做他們相信是對的事,他們做比較方便的事,然後後悔。」

你不服氣,你不想做無謂的懊惱,不想僅僅只是後悔不迭!

那就願你溫柔又堅定,有智慧有力量,不放任自己的懶惰、不放棄自己的鬥志,勇敢地邁出打破各種flag的第一步。

想減肥,就下次看電影時別點「肥宅快樂水」;

想早睡,就睡前別拿手機刷刷刷,刷到停不下來;

想剁手,就用帳本記帳,用「斷舍離」給自己洗腦;

想利用零碎時間學好英語,就狠心立個切實可行的flag執行起來。



你下班之後,多數的時間用來幹什麼呢?


是看電視?玩遊戲?還是只是躺在床上,對著手機瀏覽碎片化的文章和信息呢?


這些做法沒有對錯之分,只是個人選擇而已。


但如果你想讓自己的能力獲得增進,從而讓自己創造出來的價值最大化,那這些做法還遠遠不夠的。

正如有句話:拉開你與別人之間差距的,往往在於下班後的時間你去做什麼。


我們當然沒必要時時刻刻給予自己這麼大壓力,但提升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的價值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獲得相應的回報,對我們的人生只有益而無害。



圖:chanmuyu


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很多人一想到學習就頭痛了,原因就是不知道要學什麼和怎麼學。


既想學習管理技能,又想提升自己的口才,甚至還想掌握英語會話,用以應對以後可能遇到的挑戰。


什麼都想學,卻又不知道怎麼去學,到頭來什麼都學不到,這正是大多數人的困擾所在。


所以在開始行動之前,一定要思考清楚,哪些地方,是你最迫切想要改善和提高的。然後以此為目的,構建你的學習安排。



堅持把時間花在刀刃兒上,確實會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