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扶貧深度融合 助推鄉村振興
行走在美麗鄉村麻橋村,寬闊整潔的道路,一望無垠的綠色田野,阡陌縱橫,水網交織,與散落其間的村莊、綠樹,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江南水鄉田園畫卷,美不勝收。
近年來,南陵縣家發鎮麻橋村找准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的切入點和結合點,以「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堅持「五抓五促」實現農村黨建與精準扶貧有機結合、深度融合,助推「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落實。
一、堅持黨建引領,促脫貧攻堅。
強化兩委班子建設。採取座談交流、業務培訓等方式,學習先進村的管理經驗和致富經驗,開闊眼界,拓展思路。強化後備力量。加強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隊伍的教育管理,注重把復退軍人、返鄉大中專畢業生、致富能人的優秀人員吸納進黨組織,納入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培養。同時積極引進在外成功人士回鄉創業,為村級組織注入新鮮血液。規範管理,依託愛黨建、學習強國等平台,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並結合文明創建、美麗鄉村等,常態化組織開展黨組織活動。
二、多舉並措,促脫貧攻堅。
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緊抓「轉、扶、搬、保、救」五條舉措,綜合施策,分類指導,統籌推進,精準發力,全力推進全村脫貧攻堅上台階。
著力做好技術培訓,轉移就業帶動脫貧。一方面與人社部門對接,積極組織引導貧困戶家庭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創業,全村貧困戶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26戶33人;另一方面強化技能培訓,對全村缺技術貧困人口進行分門別類的技術培訓,保證缺技術貧困戶至少接受1次技術培訓,提高缺技術貧困戶務工技能,實現轉移就業增收脫貧。全村共有2戶貧困戶參加了技能培訓,就業人數2人。同時積極推行「家庭車間」,結合村羽毛球產業,為行動不便的貧困戶開設「家庭車間」,推行居家就業,讓貧困戶足不出戶便可實現就業增收。據悉,麻橋村推進一家居家就業基地,帶動邢長榮、謝宣志等周邊村39戶貧困戶實現居家就業。
產業發展帶動脫貧。突出做強農業、養殖業,實現農田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今年麻橋村貧困戶養雞900隻、養鴨300隻,放養魚塘10畝,種植水稻35畝,油菜12畝,蜜蜂養殖10箱,實行農民增收十萬元。
用活惠民政策,精準脫貧。紮實推進金融精準扶貧工作落地,按照金融扶貧貸款申請的標準深入細緻的對所有貧困戶進行摸底排查,對有意向貸款且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及時登記上報,做到應貸盡貸,麻橋村符合金融扶貧貸款18戶,小額信貸1.5萬到5萬元,貧困戶通過「一自三合」的方式與企業合夥發展,共同收益,年獲得收益百分之五。
三、開展專項行動,促脫貧攻堅。
全面開展脫貧攻堅「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專項行動。緊緊圍繞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非建檔立卡特殊困難「五類人員」(低保戶、殘疾戶、重病戶、危房戶、無勞動能力戶)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核心保障指標情況重點排查核實。開展脫貧攻堅整村普查工作。對排查出來的問題,明確責任領導、責任人,限期整改到位。開展脫貧攻堅領域「問題清零」行動。堅持動態管理,常態化排查整改,確保「兩不愁三保障」、危房改造、致貧返貧、小額信貸、群眾對扶貧工作認可度、扶貧領域信訪與情等問題實現清零,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
四、推進鄉風文明,促脫貧攻堅。
近年來,該村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打造以「水韻麻橋」為主題的美麗鄉村,完善基礎設施。至2016年起,累計投入資金500萬元,其中:村莊綠化20萬元;亮化30萬元,安裝太陽能路燈50盞,投資15萬元;文體廣場擴建500平方米,硬化500平方米,投資30萬元;村級服務平台建設投資20萬元;投入道路建設200萬元,建設休閒、農業為一體的美麗鄉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們勞作之餘在休閒場所參加文娛活動或健身鍛鍊,大家樂也悠悠,處處呈現出和諧幸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景象。
五、堅持資源整合,促脫貧攻堅。
整合社會扶貧力量、統籌扶貧資源,形成扶貧合力。一是協調扶貧機構。充分發揮了村兩委、黨員幹部的作用,以規劃為藍本、以項目為載體,主動協調各級各部門的扶貧政策、扶貧資源,使各部門的扶貧工作在我村有序開展,釋放協同效應。二是整合社會力量。充分發揮幫扶責任人和幫扶單位作用,深入摸排,了解貧困戶所需、所想,將扶貧與扶志、扶智、扶德相結合,切實解決百姓問題、難題。近年來,南陵縣農委免費為貧困戶送化肥價值5000元,縣人社局積極為貧困戶購買推銷農產品雞50隻、鴨20隻。開展了「戶幫戶,親幫親」等活動,3月份南陵縣教育局開展了慰問活動。向39戶貧困戶分別贈送一袋大米以及一桶食用油,幫助貧困家庭的撥亮生活之燈、照亮前行之路。
黨建有活力,扶貧有動力,只有將農村基層黨建的「深根」扎進田園沃土,將精準脫貧的惠民政策落細落實,才能讓鄉村振興的「枝葉」更加繁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