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全力打造農業可持續發展示範樣板

2020-08-10     閩北日報

原標題:南平市全力打造農業可持續發展示範樣板

航拍享通長富生態農業科技特派員示範基地 (趙金後 攝)

4日一早,走進位於延平區南山鎮的享通長富生態農業科特派示範基地,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白菜、西紅柿、青椒等眾多品種的蔬菜供不應求,採摘工人忙碌不停,運輸車輛來往穿梭。

「這些蔬菜喝的是山泉水,吃的肥料是長富牧場經過處理的有機牛糞,種植業與養殖業在這裡實現了生態連結。」科技特派員、延平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曹海青介紹說,「使用牛糞和沼液種植果蔬,不僅解決養殖場的污染問題,還能提高基地的果蔬品質,經濟效益得到巨大提升。」

近年來,享通公司和長富公司在科特派團隊的幫助下,聚焦全產業鏈,共同打造以「牛-沼-菜(果)」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為特色的享通長富生態農業科特派示範基地。這也是我市創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暨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的生動實踐。

2017年12月,我市獲批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暨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成為全國8個整市域開展創建的地區之一。在示範區建設過程中,我市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閩江源生態經濟區」建設目標,選准以現代綠色農業為支柱的相關七大產業予以重點培育,著力在技術、模式、要素和機制上創新,全力打造我國南方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示範樣板。

——著力技術創新,打造農業綠色發展新模式。大力推行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能和發展高效生態循環農業的「五節一循環」技術集成模式,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豐聖農業智能溫室大棚通過該技術模式運用,實現番茄、生菜四季不斷產,年產量比普通地栽高出8到10倍;「武夷岩茶」品質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達到697.53億元,居全國茶葉類第2位;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保持全國領先。

——著力模式創新,開闢農業綠色發展新路徑。聚焦品牌建設、山水融合等「十大先行區」建設,實施53個總投資552億元的先行示範項目,以項目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全市「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達到705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501個,綠色食品147個,有機食品49個,農產品地理標誌8個),位居全省第一;實施建設規模496萬畝的國家儲備林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改善林分結構、優化森林生態系統,被列入全國18個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重點項目之一;武夷山香江茶業公司打造茶文化觀光園國家4A級旅遊景區,每天接待遊客數近2000人次。

——著力要素創新,激發農業綠色發展新動能。從解決人、地、錢的問題上突破,強化要素保障,激發活力動力:聯合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同濟大學等專家團隊,成立示範區建設「高端智庫專家委員會」,讓科研成果及時落地轉化;與中國農科院合作,聯合開展茶葉數字試點的可行性報告編制,實現了「高位嫁接、互動聯動、一體運作」;探索「生態銀行」機制,開展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工作,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市農村土地已確權頒證50.33萬戶,頒證率達99.83%;市本級每年下撥230多萬元用於試點項目打造,同時成立100億元產業投資基金、50億元股權投資基金,每年籌集不少於3億元設立綠色產業發展資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扶持現代綠色農業等產業發展;設立生態補償專項資金,對農業資源節約保護主體給予資金補償和政策優惠,並按1:2比例共同出資給予補償。

——著力機制創新,建立農業綠色發展新體系。創新農業資源數據收集、平台運作、預警分析等機制,建立健全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制度體系:研究制定《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地方標準,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構建南平生態環境保護標準的核心指標體系;建立農業資源要素「一張圖」,實施延平、武夷新區數字農業試點項目;完善市、縣、鄉三級綠色農業發展監測評價體系,對區域性農業資源承載力實行紅線管控,實現資源環境動態化監測、精準化管理;實行農業優先和生態保護優先的績效考評方式,推進土地、森林、水、大氣、礦山等5種主要自然資源資產核算,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確權、核算、審計「三本帳」,在全國率先開展國有自然資源資產體制試點,推進武夷山生態系統價值核算試點,鄉鎮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做法在全國推廣。

來源:閩北日報(盧國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s-uB2nMBd8y1i3sJjC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