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全國本科錄取率平均為44.3%,其中一本錄取率約為14.1%。換句話說,每年參加高考的800萬考生里,只有4成能上本科;每100個人里,只有14個人能上一本。
大家可以代入一下,自己是屬於連本科都上不了的60%,還是讀不了一本的86%?抑或你只能拚命讀個普通一本,成為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年輕人的一員?為什麼同樣是高中三年,有的人最後成了萬分之一,讀了清華北大,而有的人,就要淪為分母和炮灰?
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人,覺得他們每一天很拚命,學習,上各種各樣的課,除了每天不斷的背書,還要一遍遍不停地刷題,似乎沒有一點自己的放鬆時間。每天晚上在走廊或者被窩裡挑燈夜讀,好像12:00之前睡覺的孩子都不夠努力。中午從來不午休,似乎那些天天回宿舍午休的孩子,都是虛度光陰。
但是,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平平無奇,好像自己很可憐,努力付出了卻沒有得到回報,怎麼努力都沒有進步。這樣的同學始終存在,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
其實遇到這種情況,一點也不用可憐,一點也不值得同情,甚至一點也不用驚訝。因為所有結果的產生都是有原因的。
如果你中午不休息,內心像打了雞血一樣,下午昏昏欲睡,在老師精彩的講課和睡覺的恍惚之間掙扎著度過了一個下午;或者安靜的盯著黑板,但眼神已放空,晚上一個人默默學習,進而循環往復——別掙扎了,你只不過是在「假學習」。
下面是一位考研學長的親身經歷:
「當年考研究生的時候,和同學一起上自習,但同學幾乎都是在來回翻書、看電腦、看手機、吃零食、出去接水,以及發獃中度過的。
每天晚上準備回寢室的時候,同學都會讓我先走,說他要再多看一會。但是十分鐘後,不出意料的就看到了他的朋友圈。圖書館照片+一輪明月的照片,並配文「天道酬勤」。是的,天道酬勤是真理,但我明白了他的努力只是活在別人眼中而已。
考研結果可想而知,但我忍受不了的是他的朋友圈寫著「我們無法左右結果,努力了就好」。這句話沒錯,只是因為我看到了過程,所以覺得既悲哀又可笑。請拍拍自己的良心說,你努力了麼?
很多人的學習是努力地作秀,他總是努力活成家長和老師喜歡的樣子而已,時間長了,假的也成了真的,可笑的是自己感動了自己,卻不知道也害了自己。
然後每次考試結束都是一副無辜的模樣,各種理由自艾自憐,可笑又可悲,所以請閉嘴吧!那些虛偽的學渣!
所謂虛偽學渣,與人品無關,而是一種病態的學習行為,相信每個人身邊總有一些這樣的同學,類似花式表演選手。
請捫心自問你是不是或多或少的也有著虛偽學渣的某種特質,如果被說中了,請儘快改正吧,還來得及。
虛偽學渣的典型特質
第一,口號大於行動,做事不動腦子
1.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每次看到勵志故事、勵志的話都會很感動,告訴自己要加油;每次老師說時間緊迫的時候都會很著急,發誓要努力學習;每次看到考試成績,會恨自己不爭氣、會難過,甚至哭泣、撕卷子......,但事後雷聲大雨點小,遲遲不見付出行動!
2.低質量勤奮者,經常自我麻痹。
總是這邊學習一點,那邊學習一點,到了最後都不知道自己在學什麼,不知道自己進展到了什麼狀況,根本沒有進行系統的學習。
更可怕的是,連自己目前的狀態,應該如何改變,都不知道!每天渾渾噩噩,被上課和作業追著趕著跑,結果一天下來,連自己學了什麼都不知道,更別提學會了什麼了!為了學習而學習,隨著大部隊往前走,沒有任何規劃,離開了老師的規劃,自己完全不知道該幹什麼。
遇到難題總是習慣性的選擇的跳過,只做自己會做的題來安慰自己,看起來也在學,實際上原地打轉,沒有一點長進。給自己找各種逃避學習的理由,對自己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今天先好好玩,明天開始正式努力」
3.三分鐘熱度學習。
學10分鐘就開始飄,英語還沒弄明白,就想去看數學,突然想起語文的一個知識點,又趕緊去翻語文書。一上午過去,什麼都學了,但什麼都沒學好,這樣的人太缺乏自制力。
第二,假裝很努力
1.每天起床很早,但看會書就瞌睡,要麼就始終惦記著距離下課的時間,聽到下課鈴響內心就很興奮。一邊看書,一邊好奇窗外的的風吹草動。三心二意往往是通往成功的路上最忌諱的。
2.白天沉不下心去學,回頭又感覺很懊惱,晚上熬夜學,以為自己很努力、很感動,其實只是能讓自己心安而已。總是吹噓自己昨天熬到幾點幾點等等之類的話,或許只是想讓別人夸一句「真用功」,其實內心沒有一點底。
第三,習慣於自欺欺人
1.不懂裝懂的這類學生是最可憐!
老師講課時,頻頻點頭假裝聽的很懂,其實什麼也沒聽進去。
2.上課聽不懂,下課也不會。
但堅決不問老師和同學,自己悶著頭苦學,拒絕學習交流,生怕別人知道自己不懂會很丟臉的樣子。這或許是性格問題或者可憐的虛榮心作怪吧。
3.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看別人玩自己也玩;看別人學習自己就學習;看別人買什麼資料,自己也買什麼資料,從不考慮適不適合自己,買了一大堆,真正用心看過的沒有幾本。
4.學習不過腦子,用身體的勤奮掩飾思維上的懶惰。
比如有一類同學,上課認真的記筆記、書上記得密密麻麻,下課之後總是拚命的尋求老師問問題,卻從來不自己思考總結。
5.做題的時候,每做一道題就立刻核對答案,寫對的直接略過,不對的直接看答案,看完解析認為看懂了自己也就會了......,結果次次不會,次次對答案,然後考試一次死一次。
6.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為自己會了,一到考試就不行。
老師講到自己不會的也不認真聽,聽了也不思考,總覺得會了,真正考試的時候才發現知道但就是寫不出來。
高考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是一場持久戰。千里之堤毀於蟻穴,這也是虛偽學渣狀態的最大危害。
所以,當你出現上述任何一個表現時,不妨真真正正的冷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看看周圍那些比你優秀但比你還努力的人,給自己一個重新回歸的機會。
做好8件事,擺脫偽學渣
在學生時代,最後能夠取得優異成績的人並不是一天到晚抱著書,一直學習的人,而是那些學習生活安排有序,過得多姿多彩的學生。
1.制定規律學習計劃
長計劃,短安排。
在制定一個相對較長期目標的同時,一定要制定一個短期學習目標,這個目標要切合自己的實際,通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達到了一個目標後,再制定下一個目標,確保一個目標一個目標的實現。
擠時間,講效率。
重要的是進行時間上的通盤計劃,制定較為詳細的課後時間安排計劃表,課後時間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形成習慣。切記堅持嚴格執行,否則都是空談,一個月必有成效。
2.高效率的聽課
聽課的時候一定不要走神,錯失1節課,你可能需要3節課的時間找補,可能還補不回來。必須做到跟老師,抓重點,當堂懂。聽課時要跟著老師的思維走,不預習跟不上。
跟老師的目的是抓重點,抓公共重點,如:定理、公式、單詞、句型……更重要的是抓自己個性化的重點,抓自己預習中不懂之處。
事實證明:
不預習當堂懂的同學在50%—60%左右,而預習後懂的則能在80%—90%左右。
所以預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可以說是相當重要,而為了保證預習的質量,建議買本教輔書輔助。比如教材劃重點就很好,裡面知識點很全而且是彩印的,重點很醒目,例題的剖析簡單易懂,用來輔助預習再合適不過了。贈的秒重點小冊子,平時隨手翻閱背記也很方便。做好了預習,課堂的學習效率也能提高不少。
還有,如果當堂沒聽懂的知識一定要當堂問懂、問完不懂繼續問,收起你那點可憐的自尊心,一定要做到吃透並且建立聽課筆記本。
3.尋找重點、難點、疑點
預習中,—定要把新課內容的重點和疑點找出來,然後把重點和疑點帶到課堂上去。
課堂上,當老師講到自己所找的重點和疑點時,一定認真的一邊聽、一邊思考,聽出老師講解的思路。經老師講解後,有些問題仍不明白,就要抓緊時間和機會向老師發問,直到把預習中找出的疑點弄明白為止。
4.切忌一味搞題海戰術
做題練習是必不可少的,這是一個學與用的交互過程,但一定切忌一味的題海戰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首先你需要挑一本適合自己的練習冊,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一本高中必刷題就足夠了,裡面的題型很綜合,真題經典題新題型都有。習題的難度也是有梯度的,從簡單到提升到難,不用擔心不會做也不用擔心沒難題。畢竟考試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基礎知識,大可不必一味的去追求難題。
刷題最好的方式是根據題型或者是知識點來刷,高中必刷題也能滿足這一點,它裡面還按專題分了板塊,哪個專題不好就多刷哪塊。附贈的狂K重難點,還可以滿足成績比較好的同學們想攻克難題的需求,而且都是重難點知識點題。
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術。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學習中一定要學會總結,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和完善。
5.多和同學交流
記住:獨學而無友,則必孤陋而寡聞!和水平差不多的人一起學習、交流,就有了一個學習夥伴,更何況每人都有自己的長處。
和水平高於你的人一起學習,他就是你的老師,你自然可以學得許多東西。同水平低於你的人一起學習,你是他的老師,我們常說「教學相長」,你同樣可以學得許多東西。
當然,合作學習並不是幾個人的簡單相加。
6.不會的問題及時找老師
很多時候,你覺得自己已經會了,但是再做類似的題目的時候,還是不順手。這說明你對這些問題所涉及的知識還沒有完全理解。這時,你可以不去找老師,因為經過努力你完全可以做出答案,有時只是差那麼一點點。
但是,我建議你去找老師,把你的理解詳細的說出來,老師一聽,就會發現你知識上的缺陷或解題方法上的不當之處。
老師的三言兩語,就會使你的能力發生質的飛躍。事實上,這也是教師職業價值的最大體現。
7.疑問點做好記錄
每個學生都會出現「一錯再錯」現象,但是優秀學生「一錯再錯」的幾率要遠遠小於「差生」。
大量的調查結果顯示:優秀學生之所以能在各種考試中保持較好的成績,一個關鍵的原因是他把不會的知識真正問清楚了,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了。
這裡為什麼要強調「真正」兩個字呢?因為「差生」遇到不會的題目有時也去問老師,也耐心地聽老師講,也聽懂了。但是僅僅滿足於聽懂了,沒有把聽懂了的知識再寫出來,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就急急忙忙地去做下一題或干其他事情去了。幾天後考試時又遇到了這樣的題,下筆寫的時候,才發現寫不完整,有那麼一點還沒有理解,「卡殼了」,重蹈了「一錯再錯」的覆轍。
若是當時問過之後,馬上把它完整的寫下來,在寫的過程中,發現問題馬上「打破沙鍋問到底」,就不會出現後悔莫及的事情了。正所謂「行百步而半九十」。
高中生,別說自己不行,沒試著拼盡全力去做,怎麼知道一定會輸?哪怕拼盡全力後輸了,也是一次成長,也無愧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