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38.5就必須要吃藥?關於發燒的7個誤區,醫生這樣說

2019-06-21     菡媽育寶

相信每個寶媽或多或少都會經歷過寶寶發燒,只要寶寶發燒,寶媽的精神就會高度緊張。這不上周我家寶寶就發燒了,就憑藉著我的意志力,硬是讓他撐了兩天,到了第三天一量體溫已經達到了39.6,老母親的心態就崩了,直接帶去醫院看醫生。先是打了個退燒針,後來抽血一檢查發現是病毒性的,我的心就輕鬆了不少。當然,醫生還給我及家人盤點了應對寶寶發燒的7大常見誤區,更是覺得給我打了一劑強心針。


誤區一:體溫超過38.5必須要用藥

很多家長都知道,寶寶發燒如果超過38.5就可以給退燒藥了,所以可能剛達到38.5就趕緊讓寶寶吃退燒藥。家長們需要明確的是,退燒藥的目的並不只是為了退燒,也不是為了防止發燒,而是為了讓寶寶更舒服一些。

通常情況下,寶寶在體溫38.5以上可能就會感覺到不舒服,表現為愛哭鬧、發脾氣,所以這個時候就是為了讓寶寶更舒服一些。當然有國外的相關研究表明,建議家長在寶寶體溫超過40度才給藥。醫學上並沒有一個相關明確的體溫,到了某一體溫一定要給藥。

具體情況還是要看寶寶的精神狀態。如果寶寶沒有不舒服的表現,即使發燒後體溫都比較高,能吃能喝活蹦亂跳或者是能夠安穩睡覺的,也可以不給藥,只要繼續觀察就行。

反之,如果寶寶發燒還沒到38.5,但是精神狀態比較差,因為發燒而導致不舒服的情況,也是可以酌情給藥的。另外,如果是精神狀態差的寶寶,家長還是要及時帶去醫院,讓醫生檢查判斷寶寶的病情。


誤區二:高燒會燒壞腦子

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發燒會把腦子燒壞了。但是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發燒並不是一種「病」,而是應對身體狀況的一種生理機制,甚至有利於對抗感染。

沒有證據表明發燒本身會惡化病情,發燒也不會燒壞腦子,有些顱內的感染,比如化膿性腦膜炎也會發燒,也可以引起腦組織的損傷,留下後遺症。但是寶媽們要知道的是,腦子壞了不是發燒引起的,而是感染引起的。換句話說,腦子壞了和發燒都是感染引起的,所以不要再讓發燒背這個鍋了。

誤區三:退燒藥可以預防熱性驚厥

退燒藥只能緩解發燒引起的不適,並不能阻止熱性驚厥的發作,也不能降低熱性驚厥復發的風險。遇上寶寶熱性驚厥,家長應該正確處理,一般來說高熱驚厥會在發燒的12個小時之內發生,歷時短暫,但是對於家長來說是特別漫長且煎熬的。如果高熱驚厥超過20分鐘,家長應該送去醫院。

誤區四:孩子睡著發燒要叫醒喂藥

很多寶媽會很糾結,寶寶在睡覺中發燒了還要不要給喂退燒藥,是否需要叫醒?是否叫醒應該取決於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寶寶能夠安穩睡覺,並沒有任何不適的表現,那麼寶媽大可放心,不必叫醒。但是如果寶寶時常哭鬧、睡不踏實,那麼這個時候就要喂藥了,因為這代表著發燒讓他不舒服了。


誤區五:溫水擦拭可以退燒

國外有相關的研究表明,用溫水擦拭並不能對退燒有很好的效果,包括洗溫水澡。當然,很多發燒的寶寶都會感覺沒精神,只想睡覺,如果在睡覺過程中,被擦來擦去,反而會變得焦躁、哭鬧不止,甚至還會寒戰。

誤區六:同時或交替使用退燒藥

有些家長在面對寶寶發燒了就會驚慌失措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為了能夠讓寶寶更好地退燒,可能會交替或者同時使用退燒藥,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很明智的做法,有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對於寶寶來說,比較安全的退燒藥有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選擇一種服用就夠了。

誤區七:低燒不用管

3個月以下的寶寶發燒,不管多少度,家長都應該直接送去醫院,不適合在家自行處理和觀察,應該交由專業的醫生來判斷。


3~6個月甚至更大月齡的寶寶,家長可以在家處理,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

其實,應對寶寶發燒,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淡定!總結下來就是,發燒對於孩子病情有利但會引起不適,應對發燒時要時刻關注孩子的精神狀態,多讓孩子喝水。並且還要記錄下來孩子的用藥情況、症狀、表現等,以便就醫時可以有條不紊地給醫生詳細地彙報孩子的情況。

當然也有不少寶媽是玻璃心的,當自己拿不准主意,心裡沒底的時候,或者發現孩子不對勁的時候都應該去醫院。其他的就交給時間,孩子怎麼舒服怎麼來。


寶媽們,你家寶寶有發燒過嗎?你還記得寶寶第一次發燒時的場景嗎?你一般都是如何處理髮燒的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ruAiBGwBmyVoG_1Zw9o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