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流芳
(1575~1629)
字長蘅,一字茂宰,號檀園、香海、泡庵,晚號慎娛居士、泡庵道人。歙縣(今屬安徽)人,僑居嘉定(今屬上海市)。萬曆三十四年(1606)舉孝廉,為人耿直,詩風清新自然,文品為士林翹楚,魏忠賢建生祠不往拜,與人云:「拜,一時事,不拜,千古事。」與婁堅、程嘉燧等合稱「嘉定四先生」。擅畫山水,好吳鎮、黃公望,出入宋元,逸氣飛動,筆墨蒼勁清標,墨氣淋漓,有「分雲裂石」之勢。寫生亦有別趣。吳偉業稱其為「畫中九友」之一。工書,法蘇軾,又精篆刻,與何雪漁齊名。著有《檀園集》《西湖臥游圖題跋》等。
李流芳精品梅花冊頁
李流芳 十二梅花冊之一 絹本冊頁 30×22cm
該梅花冊為明末清初時舊裱,絹本水墨,品相完好,共十二開,每開縱三十厘米,橫二十二厘米。繪折枝墨梅十二幅,自題《和中峰大師梅花詩》十二首。鈐有「古青齋鑑藏」朱文收藏印,另兩枚長方形印印文模糊,已不易辨識。
此冊筆意簡逸,疏密有序,枝幹挺秀,穿插有致,枝幹與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當,層次清晰,構圖清新;用墨雅淡,花朵的盛開、漸開、含苞都顯得清潤淡雅、生氣盎然;筆力挺勁,頓挫得法,雖未設色,卻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的姿態刻畫的一覽無餘,不僅表現了梅花的神韻,更襯托出梅花的清雅高逸,而且寄寓了畫家那種高標孤潔的思想感情。
李流芳 十二梅花冊之二 絹本冊頁 30×22cm
文人畫注重抒發個人情感、追求筆墨趣味、崇尚水墨寫意,技法精益求精。李流芳此冊梅花,只畫「野梅」,不繪「官梅」。山野梅花枝幹挺拔勁直,不似官梅經人工造作,以枝幹過度盤曲媚俗。正如第十開自題詩所言:「澹澹疏疏一種神,水邊林下望逾真。須憐此日無知己,那得逢君是路人。松竹清高應作伴,琴書瀟洒不沾塵。也知榮落皆天意,何必迎春與送春。」李流芳筆下的梅花就是他個人精神世界的體現。
此梅花冊作於明萬曆甲寅十二月,即1614 年,萬曆四十二年,時年李流芳四十歲,正值盛年,精力充沛,正是創作的高峰期,從此冊頁的精美程度可見一斑。
文 / 傳薪
李流芳 十二梅花冊之三 絹本冊頁 30×22cm
李流芳 十二梅花冊之四 絹本冊頁 30×22cm
李流芳 十二梅花冊之五 絹本冊頁 30×22cm
李流芳 十二梅花冊之六 絹本冊頁 30×22cm
李流芳 十二梅花冊之七 絹本冊頁 30×22cm
李流芳 十二梅花冊之八 絹本冊頁 30×22cm
李流芳 十二梅花冊之九 絹本冊頁 30×22cm
李流芳 十二梅花冊之十 絹本冊頁 30×22cm
李流芳 十二梅花冊之十一 絹本冊頁 30×22cm
李流芳 十二梅花冊之十二 絹本冊頁 30×22cm
圖文來源於網絡,請讀者自辨真偽;版權歸原作者,僅供學習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