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作文分都丟在哪裡?一線老師今天把這些秘密統統都告訴你,同學們、家長們,你不可以不知道。這可是從合格到優秀的距離,這可是從普通高中到重點高中的界限。同學們,你可要仔細看好下面的題目、作文、點評和修改指導了:
題目:____之後再出發
要求:除詩歌和戲劇外文體不限。[雨林木風2] 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60分)
原作得分:43分(滿分60)
挫折之後再次出發
人生路上,有挫折就有選擇,自卑者選擇放棄,自信者選擇再次出發。
自卑的以色列人
在《聖經﹒出埃及記》里,說到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來到曠野,走了三天都找不到水喝,好不容易到了瑪拉,卻發現那兒的水是苦的,以色列人不由得自卑起來,大發怨言,訴苦不已。他們明明知道,只要再次出發,走一小段路程,就到了以琳,那裡有泉水和棕樹,可以讓他們舒舒服服地紮營。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後一段路往往是最艱苦難行的,所以以色列人不願向最後十里出發。但泉水和棕樹永遠屬於堅定信心,敢於再次出發的人。
失分點 1:論據1寫以色列人與以琳失之交臂,未能緊扣住題目寫,沒能突出「挫折」與「再次出發」。
自信的足球女孩
有一個女孩,對足球十分痴迷,進入體校後,由於自己的種種原因,她常被隊友奚落。前次職業隊到體校選後備力量時,她賣力地踢球,可是沒有選中。教練一直在鼓勵她:「下一個就是你!」她沒有絕望,因為她堅信教練的鼓勵,她也沒有辜負教練對她的希望。她對自己說:「要知難而進,絕不氣餒。」一年以後,她終於收到了職業隊的錄取通知書。在職業隊受到良好系統實戰訓練後,她脫穎而出,很快成為頑強作風和拚搏精神的「鏗鏘玫瑰」,女足巨星。她,就是孫雯。
失分點2:論據2寫孫雯成為女足巨星,但未能緊扣住題目寫,未能突出「挫折」與「再次出發」。
自信固執的愛迪生
一場大火,把實驗室燒成一片瓦礫。他的老伴難過得哭了出來:「多少年的心血,叫一場火燒了個精光。而今你已年邁力衰,這可怎麼辦啊!」愛迪生也很傷心,但他決不會由此趴下,發明電燈時,他就先後試驗了7600多種材料,失敗了8000多次,終於獲得成功。眼下這場火災也同樣不能使他後退。他對老伴說:「別看我67歲了,可是我相信自己並不老。從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將重新開始。」可是,晚年的愛迪生,在處理交流電出現這個問題時,因為「放不下」自己發明的直流電,選擇了固步不前,最終「敗走麥城」。
失分點 3愛迪生遭受的「挫折「與「重新出發」都表現比較到位,但這個事例為了論證什麼,作者並沒有想清楚。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有一定道理。自信的人勇往直前,依靠自己的力量,一次次出發,一定能實現自己奮鬥的目標,自卑的人遇到困難就停止不前,只會怨天尤人,坐享其成。如果當初的以色列人能像孫雯那樣,知難而進,再次出發,等待他們的就是美味的泉水和棕樹;如果愛迪生晚年選擇交流電,再次出發,其成就不可限量。
失分點4:這是全文的總結段,作用是把以上三個事例的關係梳理清楚,針對「挫折後再次出發提出自己的觀點。但此段似是而非,提出的觀點陳舊而混亂。\t
閱卷專家點評: 這篇文章是篇議論性散文,用三個例子來闡述「挫折之後再次出發」這個論題,但作者在敘述這三個例子時,都扣題不緊,沒有很好突出題目的關鍵詞「挫折」與「再次出發」。從而導致因扣題不緊而失分。
改作:58分(滿分60)
挫折之後再次出發
貴陽考生
人生路上,難免會有挫折,許多人因為各種原因選擇了放棄,唯堅勇者選擇再次出發。
以色列人痛失以琳
《聖經﹒出埃及記》說,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至曠野,走了三天都找不到水喝。好不容易到了瑪拉,卻發現那兒的水是苦的,以色列人大失所望,大發怨言,訴苦不已。他們明明知道,只要再次出發,再走上一小段路程,就能到達以琳,那裡有泉水和棕樹,可以讓他們舒舒服服地紮營。行百里者半九十,很多人都在最後階段固步不前,因為最後一段路往往是最艱苦難行的。以色列人覺得自己用盡了所有力氣,已經不能,也不願為這最後十里再次出發。他們將就著在瑪拉住了下來,與那泉水叮咚,棕樹蔥蘢的以琳失之交臂。美麗的目的地永遠屬於意志堅定,敢於在遭受挫折後再次出發的人。加分點1:增加了點題的文字,「再次出發」的多次出現,讓讀者明白無誤地把握舉例的意圖。
堅毅女孩成為「鏗鏘玫瑰」
有一個女孩,對足球十分痴迷,她很想進職業足球隊。進入體校後,她賣力地踢球,但由於自己的種種原因,職業隊幾次到體校選後備力量時,她都沒有被選中。她因此常被隊友奚落。進職業足球隊的夢想變得那麼虛無縹緲。但她沒有絕望,沒有放棄。她對自己說:「要知難而進,絕不氣餒。」在一次次失望之後,她選擇了再次出發。一年以後,她終於收到了職業隊的錄取通知書。在職業隊受到良好的系統實戰訓練後,她脫穎而出,很快成為作風頑強和敢於拚搏的「鏗鏘玫瑰」。她就是女足巨星——孫雯。加分點2:重新調整了文章的寫作順序,讓例子中的「挫折」變成更合理,顯得更大,沒選中(挫折一,同時也是原因)——隊友奚落(挫折二,同時也是挫折導致的結果)。
老年愛迪生走不出自己畫的圈
一場大火,把實驗室燒成一片瓦礫。愛迪生的老伴難過得哭了出來:「多少年的心血,叫一場火燒了個精光。而今你已年邁力衰,這可怎麼辦啊!」愛迪生也很傷心,但他決定再次出發。當年為了發明電燈,他先後試驗了7600多種材料,失敗了8000多次,但他選擇了第8001次出發,終於獲得成功。眼下這場火災也同樣不能使他後退。他對老伴說:「別看我67歲了,可是我相信自己並不老。從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將重新開始。」可是,晚年的愛迪生儘管選擇了再次出發,但他始終沒有到達成功的彼岸。因為交流電出現後,他始終「放不下」自己發明的直流電,他在自己的盛名面前固步不前,最終因走不出自己畫的圈圈而「敗走麥城」。加分點3:同樣增加了「再次出發」的詞頻,讓重點得到突出。
如果挫折之後不選擇再次出發,那絕對永無成功的可能,就像當初的以色列人。所以,挫折之後請選擇再次出發。當然,挫折之後再次出發,有可能會實現自己奮鬥的目標,就像孫雯;但挫折之後再次出發也很可能不會成功,就像晚年愛迪生。因為要想通向成功的彼岸,不僅需要有堅韌的毅力,也要有超越自己的勇氣!加分點4:把三個例子的關係梳理得十分清楚,緊扣話題「挫折後再出發」說理,層次由淺而深,觀點中肯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