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居民返家,外語志願者來了

2020-03-19     大連新聞網

外語志願者無縫銜接築牢疫情輸入防線

「中國的抗疫工作做得很細緻,我一定嚴格遵守居家隔離14天,有任何情況及時與志願者和社區取得聯繫,為你們細心周到的服務點贊。」前幾天,通過志願者孫曉迪的翻譯,印度籍居民Udit Narula向金普新區馬橋子街道怡海社區工作人員表達了謝意。

近日,根據國內外疫情形勢的發展變化,為實現疫情防控工作全覆蓋,怡海社區聯合多方,採取各種措施,做到不留死角、不漏一人,全方位落實入境人員返家登記工作。


通過社區排查發現,印度籍居民Udit Narula於2月23日入境返家。社區排查時,Udit Narula只會說簡單的中文,社區網格員添加微信後只能使用語音慢慢講,可是當向其講解政策的一些問題時,Udit Narula表示自己聽不懂。不僅僅是Udit Narula一人,在排查到多名入境返家的外籍居民時,同樣遭遇到語言溝通困難等問題。社區當即在轄區內通過群發小區抗疫微信群等方式,招募外語志願者。此舉得到轄區居民的積極響應,46名外語志願者紛紛入群,並主動在群內彙報自己的姓名、聯繫方式、精通語種。當天便有12名外語志願者積極參與到入境返家居民的摸排工作。

同時,潤海社區也迅速反應,採取了一系列防範措施。諸如備好日、韓、英、中四國語言《居家隔離告知書》,保證入境返連人員到轄區後第一時間了解大連市政府的現行規定;成立「潤海社區外語志願者服務隊」微信群,更好與其進行溝通,詳細詢問入境返連人員的軌跡信息,及日常生活中需要提供的幫助,打消他們的不安情緒,幫助他們順利地度過隔離期。

其中,華潤一期小區的匈牙利籍居民Laszlo Kis於2月17日返區,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勸說下自行居家隔離14天,目前隔離期已過大半。網格員、志願者幫他取快遞、送體溫計,讓他安心在家隔離。「Thank you」是連日來Laszlo Kis對網格員、志願者說得最多的話。

企業積極參與志願服務展現責任擔當

中昊光明化工研究設計院是甘井子區的志願服務明星企業,這些天他們除了把好企業內部疫情防控關外,5個黨支部的17名在職黨員自願輪流到卡點做防疫工作。

年輕的志願者們紛紛表示:「這些志願者叔叔阿姨都是我們父母的年齡,看著他們每天這麼辛苦的執勤,我們年輕人還有什麼理由坐在家裡?」

在職黨員們還參與到樓院消殺、給返連人員送菜送水果,做好「一碼通」登記等服務,企業還拿出3500元為一線志願者買物資。

一顆愛心載責任青春熱血寫擔當

她從不吝嗇救助人於困苦之中的力量,她總是在平凡中成就不凡,公益路上總有她的身影,她就是金普新區灣里街道宜寧社區工作人員、大連市萬里愛心會創始人、90後公益人、困境兒童的大姐姐、困難老人的大孫女 ——於伶聰。

在於伶聰並不複雜的履歷表中,有一個數字特別醒目:8700小時。這是她義務服務的工時數。除了吃飯睡覺和日常工作外,其餘的時間全部用在了義務奉獻上。共產黨員、義工、志願者、義務調解員、義務講解員、義務課外輔導員等等,她的身份有很多,但都有同樣的屬性:無私奉獻、服務他人。在義務服務的道路上,於伶聰絕對是女版「拚命三郎」。

作為一名90後,於伶聰的志願服務歷程,是一條從接受關愛到回報社會的暖心之路。15年前,她的父親因為意外去世,家中母親帶著她和妹妹艱難度日,是好心人的幫助,不僅讓她重拾對生活的信心並完成了學業,更改變她的人生軌跡,培植了她行善的心靈,堅定她傳承愛心、反哺社會的宏願。因此大學畢業後,於伶聰放棄了大城市優渥的工作待遇,毅然決然地回到了家鄉,迅速地加入到了大連市萬里愛心會,開始了投身公益的快樂生涯。

春節一開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白衣天使成為了這場無聲戰爭中的最美逆行者,雖然於伶聰不是救死扶傷的醫生,但是她盡己所能,體現著一個共產黨員的擔當,踐行著公益人的責任。大年初一,於伶聰便沒有陪伴自己的母親,一直在忙碌著打電話,不停地記錄著什麼,「張女士,您好,我是灣里街道宜寧社區的工作人員於伶聰,我們這邊了解到您最近出行武漢,您是知道的,武漢那邊疫情比較嚴重,出於對您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考慮,您一定要居家隔離14天,我會為您做好一切服務……」「您好,我是萬里愛心會於伶聰,我這邊想採購一些醫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於伶聰聯繫了很多社會資源,為困難的老人送去了口罩,在物資短缺的情況下自己墊付購買了消殺物資和設備。

於伶聰常常說:「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正因為有於伶聰一樣的千千萬萬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責任,他們一直舍小家為大家盡己所能為大家服務,保障大家的安全,他們傳遞的正是這個冬天最暖心的力量,愛,是最好的特效藥!

來源:大連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rdmH9HABfwtFQPkdNv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