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咣咣咣的激情

2019-11-20     娜姐的光影筆記

文/李娜

前兩天看到一則微博熱搜,郎朗教小孩彈鋼琴,「你要咣咣咣砸得我腦袋都得掉」,大褲衩子+魔性的表情動作+土味東北話,笑得我眼鏡都快摔爛了……

但你知道我感觸最大的是什麼?

是激情。

對藝術的激情,對事業的激情,對生活的激情。那份激情是最大的感染力,看到這個視頻我整個人都振奮了,心裡琢磨著,哪天一定要去聽郎朗的現場。

據我觀察,其實大部分人到了30歲之後,普遍處於腎上腺素分泌不足的狀態,有些人可能20幾歲就有所表現了。缺乏激情的表現是什麼呢?對什麼事都無精打采,不再抗爭,不再分辨,愛咋咋地。

俗稱,佛系了。

有激情的人生是多麼可貴。我想起剛畢業那年,在大慶油田培訓,每天上課都很無聊,昏昏欲睡,主要是講課的老師太無聊了,照本宣科,完成任務一般。

印象很深的是一個中年女老師,她講的一門課程聽起來也極其無聊,關於職場中的待人接物,我已經準備好了偷偷看小說,卻被她走進來的氣場點燃了。

她要求我們熱烈地鼓掌,發自內心的高興。

敷衍是不行的,皮笑肉不笑是不行的,真不真心一眼就看得出。我們只好拚命調動情緒,認真地高興起來。

結果可想而知,那堂課在老師的帶領和感染下,每個人都交付出了真誠的參與度。課程的內容我已經不記得了,但是那種振奮感,那種對平凡工作和生活的熱愛,卻一直流淌在我的記憶里。

過了30歲你會發現,熱愛生活太難了。

聽過了,見過了,吃過了,體驗過了,所以中年人很難再像少年那樣,對每一天保持新奇和冒險。更何況,許多人的工作和生活都談不上創造力,做著日復一日的工作,維繫著不溫不火的家庭關係,好像已經耗盡了全部的力氣。

人是需要新鮮感和變化的。

我有時候琢磨為什麼狗血八卦那麼多,可能就是因為多數人的生活太過庸常和乏味了,如果事業上沒有改變的可能性,那麼人性便趨向於在兩性關係里尋找激情——畢竟這是最廉價,成本最低的方式了。

擁有做事業的激情是不一樣的。辭職後的這三年,我幾乎一想到三年前的重大選擇,都要感謝一遍當年的勇敢。寫作+創業,逼迫我每天保持充沛的激情和創造力,保持對這個世界的觀察和好奇,然後不斷精進。

不懂我的人,要麼看到的是辛苦,要麼看到的賺錢多,其實回頭對比過去的人生,我最大的感受還是:我現在有了真正在活著的感覺;最高級的快樂,是創造的快樂。

有一次我看帕慕克的採訪,這個超級富豪作家在歐亞交接的地方,擁有一座很大別墅做工作室,他說我很幸運很早就知道自己的使命和熱愛,那就是寫作。

我記得他眼睛裡的星光熠熠,真的,找到自己的使命和熱愛,真的是極大的幸運啊。

願你也擁有咣咣咣的激情啊。

以及,別害怕去尋找。

END

原創不易,點個「關注」哦~

作者:李娜,坐標北京,一個水瓶座文藝女青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rPVFmW4BMH2_cNUgDSI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