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牢記這兩點,往往開始交好運,福報越來越多

2020-03-28     悅讀國學

《西遊記》裡面有這麼一句詩: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人一生下來,就好像被一種力量推動,心為行役,奔波勞苦,得到的可能越來越多,比如金錢物質、名利財富,失去的卻也往往不堪承受,比如時間以及健康。

所以有時候面對低谷難免心灰意冷,覺得人之一生實在苦多樂少。但是如果我們靜下心來,讓自己的思想和心靈沉澱一下,遇事不慌,能夠權衡利弊,就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取,什麼該舍。懂得取捨,能知進退,這樣的人生無疑明智而主動,而一旦規避錯誤的,選擇正確的,人生局面就會豁然開朗,哪怕處於逆境,也會一點點走出暗夜,迎來曙光。

做人,牢記這兩點,往往開始交好運,福報會越來越多


一、急於求成者,常常遭遇挫敗

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語出《論語》

很多人就是這樣,不管做什麼,總想馬上見到結果,總想立竿見影,而一旦在過程之中,發現很難達到自己的預期,就會灰心失望,喪失動力,甚至破罐破摔,或者狗急跳牆,鋌而走險。

其實,看不到結果,不代表沒有結果。《增廣賢文》有云: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全心全意投入到事物本身,而絲毫不在意一時的得失成敗,不為昨日憂,不為明日愁,把所有的心力匯聚於當下,這才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做好該做的,那麼應該屬於你的自然會次第而來。老子說,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凡事你只需要真正做到位,什麼都不需要你多操心,天道自會給你最合理的安排。

不要念念不忘最終的結果,結果不是求來的,也不是盼來的,而是一步一步,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自然而然會出現的,所以,做好該做的,什麼也不必惦記,很多人對人對事總念念不忘好處與利益,一旦看不到回報,馬上停止努力與付出,這樣的人,是不會有什麼大出息的。正所謂:吹盡黃沙始到金,唯有足夠的耐心,才可以讓我們笑到最後

另一方面,在整個過程中,應該有長遠打算,終極目標才是你的方向,不要在這個過程中,追逐那些細小的好處,而錯失全局的利益,也不要急於求成,只要穩紮穩打,功到自然成,該有的也自然會有,急什麼呢?很多事是順理成章的結果,還是老話說得好——欲速則不達。


二、心胸豁達者,往往福運相隨

屈己者能處眾,好勝者必遇敵。——語出《景行錄》

意思是說,克制包容,才能與眾人相處好;爭強好勝,必然遭遇強敵

做人大度一些,不要斤斤計較,也不必擔心自己付出之後沒有回報會吃虧,只要問心無愧就好,別人虧欠你的,老天會補償你,於人生而言,任何一種優秀品質都是一種善行,善行才可以積累福報,所以堂堂正正做人、心胸豁達做事是不會吃虧的,如《孔子家語》所言:為善者,天報之以福。

事實上,在生活之中,包括我們自身,也偶爾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面對身邊之人的錯誤或者缺點,往往針鋒相對,得理不讓,甚至百般挑剔,窮追猛打,以至於讓原本和諧融洽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疏遠,甚至心生怨隙,從此不再往來。

而說到底,人無完人,哪有完美無缺的人格呢?再優秀的人,或多或少也會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當我們和別人意見相左,發生分歧的時候,不必爭執不下,更不需要指責他的錯誤,要知道,讓別人承認錯誤,有時候比登天還要難,與其證明他是錯的,不如換一個方式——證明你自己是對的,這樣更容易讓對方接受,能夠以理服人,而彼此的關係也不至於受到負面影響。而真正做得到這一點,首先要讓自己的心胸豁達起來,一個人,若能容納萬物,萬物皆可為其所用。


《資治通鑑》有云:舉大事者,不忌小怨。意思是說,凡是成就大事的人,從不計較個人之間的小恩怨。一個人的格局和情商,其實比他的天賦和能力重要得多

事實上,成大事之人往往不拘小節,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真還就得不計前嫌,對他們而言,大局為重,個人恩怨不足為道。

劉邦手下有一個將領名叫雍齒,是劉邦的老鄉,可以說是和劉邦一起創業的元老,但是雍齒這個人一向看不起劉邦,而且不忠誠,兩次背叛劉邦,讓劉邦損失慘重,然而劉邦為了安撫人心,不但在和雍齒重歸於好之後沒有難為他,還給他封了侯,厚賞重獎,此舉打消了那些曾經因三心二意而有負於劉邦的將士心中的顧慮,也化解了不必要的恩怨紛爭。

所以說人生,真的不是依據自己的喜好而行事,而應該權衡利弊,大局為重,心胸寬闊一點,也就可以站得更高一點,看得更遠一點,前途也就更順暢一點。

宛城之戰,曹操的長子和部將為張繡所殺,可謂與張繡不共戴天,然而兩年之後,官渡之戰前夕,張繡為保存實力,居然又來投靠曹操,曹操的親信建議殺掉張繡,然而曹操做出驚人之舉,不但沒有殺張繡,反而與張繡結成兒女親家,張繡也不負所望,在官渡之戰中表現得異常勇猛,戰績斐然,為曹操打敗袁紹,統一北方立下汗馬功勞。

好勝者必遇敵。有的人天生骨子裡不服輸,殊不知:永不言敗之人最容易一敗塗地,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做不好的就不要逞能,與其硬著頭皮勉為其難,不如做自己可以勝任的事,敢於承認自己的失敗,才能更好的開始,誰也不服,事事爭先,必然遭遇勁敵。比如項羽,一個人再有本事,也終究有個極限,如果一味爭強好勝,當越來越多的力量與他為敵的時候,也就是此人窮途末路之時。

老子說,曲則全,枉則直。遇到強勁的力道能夠適時彎曲的事物,常常可以保全自身,而只知道生硬對抗的,卻往往容易折斷。


結束語——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很多時候不是老天不公平才讓我們失去太多、得到太少,而是我們往往一門心思計較回報或者在意結果而忽略了付出與過程,如果現實令你感到不如意,最直接的原因還是你沒有做到位,不能完善過程,結局難免差強人意。若能每天三省吾身,檢點自己的所作所為,擇其善者而繼續發揚,挑出不善者而改之,慢慢努力,默默堅持,堅持滌善除惡,自然後福無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rPR_jXEBiuFnsJQVTJk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