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5天破9億!又丑又酷的哪吒,為何這麼牛?

2019-07-30     映象網

你去看「哪吒」了嗎?

上映5天票房破9億,豆瓣評分8.7,《哪吒之魔童降世》無疑成了國產動畫的又一個奇蹟!


網友紛紛評價「逆天之作」

不接受反駁

「高水準」「成熟」「優秀」

都是對這部暑期國漫的評價

嘟熊之父

臥槽居然看哭了,這才是貨真價實的國漫新希望,終於不再是假大空的中國風堆砌

謝你們的魚

牛逼!牛逼!牛逼!4年前翻著白眼看完了《大聖歸來》,4年後熱淚盈眶地看完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

居無間

牛逼了!沒想到國產動畫能把故事內核寫得這麼成熟,吊打《大聖歸來》。

有用君子念

看完就想臥槽!!!太特麼好看了!!!這是我觀影史上第一次觀眾自發鼓掌!!!

不光是大眾口碑,《人民日報》和共青團中央都發微博鼓勵,演員姚晨、編劇史航等人也在微博表達了對這部電影的支持。


上一次看到這樣的盛況還是2015年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相信《哪吒之魔童降世》能成為暑假檔最大黑馬。

但萬事萬物都逃不過「真香定律」,現在小編只想充當瘋狂安利的「自來水」。



超強主創

1


深挖《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陣容後,才發現它的爆紅不是偶然。


背後的三大主創團隊(彩條屋+十月文化+可可豆動畫)根本就是爆款生產機嘛。


彩條屋的代表作是《大魚海棠》《大護法》《大世界》,刷新了觀眾對低齡化動漫的刻板印象。這三部動畫電影均入圍台灣金馬獎,口碑和票房不俗。


紮根中國本土題材,小眾特色畫風的成人動畫,成為了彩條屋極具辨識度的創作風格。


十月文化的最驚艷之作莫過於《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最終票房近10億,實至名歸的良心國漫。「西遊記」題材被無數次消費,但如此成功的解構神話還是頭一回。


目前,十月文化正在籌備續集《西遊記之大聖鬧天宮》,力圖打造本土IP。


2 改編神話 顛覆傳統


哪吒的神話故事,相信每個人都耳熟能詳。


但《哪吒之魔童降世》卻在神話基礎上,進行了改編和顛覆。


民不聊生的商朝末年,紂王的暴虐統治引起了人神共憤。



元始天尊將集天地靈氣的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助周伐紂的蓋世英雄,魔丸則會誕生混世魔王。


陰差陽錯間,靈珠和魔丸被掉包,本擔當救世大任的哪吒,成為了人人喊打的調皮魔王。空懷一腔英雄夢的哪吒,到底能不能逆天改命呢……



不僅劇情顛覆,連人物形象也來了180°的大轉彎。

「魔童」版的哪吒,本應是靈珠轉世的英雄,然而陰差陽錯,他成了魔丸轉世的混世大魔王。

他的「魔性」,是與生俱來的。

陳塘關的百姓由此對他充滿了畏懼和惱恨,他們向李靖抗議,把哪吒關起來,不准自己的小孩跟哪吒玩。

當小哪吒偷偷跑出去時,卻被其他人稱作「妖怪」,還被人用沙包打了小肚子。

「壞小孩」哪吒在一次次的惡語中,「成為」了別人眼中的樣子。

用惡作劇整蠱陳塘關百姓,「這樣你們就怕我了吧?」,確實落實了人們眼中的「魔丸」形象。

他們把我當妖怪,我就當妖怪給他們瞧瞧」。

劇情的改變造就了哪吒外形的反差,煙燻妝的哪吒又丑又萌,一點也不符合時下的主流審美。但這其實是導演餃子故意設計的,他認為,

如果觀眾帶著對哪吒形象的偏見走進電影院,在看完電影的時候也會如陳塘關百姓一樣改變對電影的看法,或許可以激發觀眾對現實的反思。

所以,魔童版哪吒的使命就是:打破一切是非定義

餃子導演在採訪中回應過「丑哪吒」的問題:「團隊用了超過100版的哪吒形象,到最後確定了這版。有人覺得這個哪吒「丑」,但這種形象和氣質與本片的中心思想是最契合的,即打破成見。」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哪裡有低谷,哪裡就有高潮。


哪吒之所以與眾不同,就在於他渾然天成的反叛精神。不認命、不信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影片著重描繪的就是哪吒的成長主線:從玩世不恭的混世魔童到對抗命運的高燃英雄,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大部分神話故事,都免不了將主角形象「神化」,賦予他盡善盡美的人格。但《哪吒之魔童降世》卻反其道而行之,將哪吒「人化」,讓他成為優缺點並存的角色。


同樣改變的還有人物關係,記憶里的哪吒和敖丙,一個勇敢善良,一個作威作福,因鬧海一事勢不兩立。


影片中的哪吒和敖丙,卻成為了惺惺相惜的命運共同體。


一向以反派形象出現的敖丙,也終於帥了一回,化身為溫潤如玉的龍二代。


魔丸投胎為哪吒,靈珠投胎為敖丙,兩人亦敵亦友的關係成為了影片最大看點。



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也一改往日仙風道骨的形象,成為了大腹便便的快樂神仙,坐騎竟然是一頭豬。向來是背景板的哪吒母親殷夫人,也成為有血有肉的巾幗英雄。


有句港句,一口川普的太乙真人雖然改變很大,但成為了本片的笑點擔當。誇張大膽的人物風格,增添了很多喜劇色彩。


3 自我覺醒 叛逆內核


「哪吒」一名中,包含了多層祈願。


哪,驅邪消災;吒,叱嚇邪惡。哪吒,意為叱吒風雲,一身反骨。


銀幕中的哪吒形象,從來都是叛逆不凡的代名詞。


古早動畫《哪吒鬧海》中就塑造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英雄,他勇闖江海屠惡龍,反抗了象徵權威的邪惡龍王。


動畫連續劇《哪吒傳奇》則延續了神話設定,哪吒成為了女媧欽點的正義化身,和石磯展開了殊死對抗。



台灣電影《青少年哪吒》以古老神話為象徵,展現了青少年小康(哪吒)和父親(李靖)之間的羈絆。小康逃課、打電玩、追尋不良少年,是青春叛逆的當代哪吒。


大陸電影《少女哪吒》沿用這一象徵意義,掙脫束縛的少女對家長喊出「還給你們」,儼然是「哪吒割肉還父、剔骨還母」的回魂。



不同於傳統神話中非黑即白的扁平人物,哪吒具備飽滿複雜的獨立人格。他的形象不斷流變,經由不同的影視作品而煥發生機。


萬變不離其宗的核心便是——叛逆者。


回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到底在反抗什麼?



反抗命運,「若命運不公,就和它斗到底」。從靈珠轉世到天降魔星,前後落差可不止一點點。哪吒不信宿命論,只認定「你是誰,只有自己才說了算」,憑著一腔熱血逆天改命。


反抗偏見,如果世人皆誤解,不如獨自對抗世界。面對眾人的有色眼鏡,哪吒開始獨立思考生命意義,最終完成了華麗的蛻變。


叛逆者哪吒背後隱含的真正意義是:喪氣人生,也不要失去自我。想要成為人生的主人,就需要自我覺醒。


這也是導演想傳達給觀眾的叛逆精神的真諦。

4 導演餃子

這種改編和本片導演、編劇餃子的自身經歷有關,他本人就是在父母包容下成長的孩子。

餃子原名楊宇,四川人,八零後。從小喜歡畫畫,一開始想做漫畫家,後來按照父母的規划去學了醫。

大二期間他曾向《科幻世界》的畫刊投稿,不料畫入選了,恰逢那期停刊,處女作就此夭折。

直到大三下學期,朋友給餃子介紹了圖形軟體MAYA,餃子憑藉興趣開始自學。

而在兒子闖入新世界追求夢想時,父母雖有不理解,但還是了選擇了支持,資助他做動畫買了一台電腦。

2005年,餃子辭去廣告公司的穩定工作,在家專心做他的首部動畫短片。當時情況其實很不好,餃子的父親去世,而母親又退休,母子倆的唯一收入是母親的退休金。

從25歲到29歲,餃子都悶在家裡做自己的動畫。在外人看來,這是不務正業。而餃子在閉關學習後,做出了16分鐘的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過程中餃子一直靠母親每月1000的退休金過活,沒有走出過自己家40公里的範圍。

因為《打,打個大西瓜》,餃子獲得了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等30多個獎項才獲得網友和業界的關注。

2015年初,餃子在成都的家中構思「哪吒」的原型故事。光線找過來,希望能找餃子製作動畫,不限思路不限題材。雙方聊了幾次以後就確定了合作關係。

餃子投入了整整五年時間,兩年做劇本,三年做動畫。劇中人設看似天馬行空,但主創們前後設計了超過100版的哪吒形象。

特效一向被視作國產電影的短板,但《哪吒之魔童降世》認認真真,申公豹變身不到5秒鐘的鏡頭,就花了快3個月。

《大聖歸來》的成功讓國漫動畫電影從此走上大製作之路,國產動畫在製作水平和產業規模上有了大幅度提升。即便如此,和好萊塢級別的製作依然差距明顯。

「哪吒」在製作上算得上是目前國內的最高水平,這種視覺效果的呈現,用餃子的話說,是靠人海戰術實現的。在美國,導演需要一個特效,只需提要求,美術和製作公司會理解和實現,技術不夠,創造技術也要儘可能實現。導演和其他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對美學和電影的認知上是在同一水平線的。

但在當前國內的動畫製作水平下,導演很多時候要親自動手,甚至「從審美教起」。「比如,我想要一團火焰,如果不說,那就是一坨火。我要告訴技術做火焰要想插花一樣,一叢一叢,有結構,有形狀,有彼此的關係……」餃子說,除了故事設定、劇本和其它一個動畫導演必須做且決定作品品質的事,他還要做很多最最基礎的工作。

最終,「哪吒」將各個技術環節拆分,動用了國內動畫產業近半數的力量才終於實現了現在的效果,個中艱辛一言難盡。

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哪吒》,不僅讓無數國內粉絲化身為「自來水」打call,也引起了一些國外影迷的好奇。

在YouTube上,一則《哪吒》預告片的後面,有國外網友們在留言區各種舉手:想看!哪兒有看?

中國的孩子,夢想了那麼多年神鬼英雄……

現在,多麼希望這些在中國世代相傳了多年的傳統英雄夢能有機會走出國門,播向全球,讓世界的更多人了解、熟悉和喜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rOBgQWwB8g2yegNDLMAi.html










「疫」戰到底

2022-05-09


豫同心再戰疫

2022-05-09

豫同心再戰疫

2022-05-09





「疫」戰到底

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