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即園,繪就綠水青山畫!雙流人的家,在公園裡

2019-11-28   空港融媒

清晨,站在屋頂遠眺,奶白色霧氣籠罩下的雙流,就如那綢絲半遮面的仙女,羞嗒嗒的;側耳傾聽,陸續有人在不遠處的綠道、公園內來回穿梭,他們踏步有力,有說、有笑,好一幅溫情的城市生活畫。

這所有的一切,都得從公園城市建設說起。

因為,雙流區按照「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的理念,推動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融,正引領著一座現代化空港公園城市徐徐展開。

開門即園 繪就綠水青山畫

清澈的河水碧波蕩漾,波巒起伏的山坡錯落有致,幾隻白鴿時而戲水鴛鴦、時而蜻蜓點水翱翔長空……眼下,隨著「紅楓海」揭開面紗,空港中央公園五湖四海項目一期項目正迫不及待地與市民見面,爭當這座空港城市的名片。

「目前已初步完成紅楓海區域的水生態構建,並已蓄水;公園所屬設施建設正加緊進行。」近段時間,雖然天氣漸冷,但區公園城市綠化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及建設工人們容不得半點馬虎,每天都緊盯工作進度,全力推動公園按預計計劃建成投用。據介紹,目前該項目正開展建築、橋樑、管網等建設,預計明年將建成投用;同時,白衣上街下穿隧道目前也正加快推進之中,不僅將全面完工,屆時整個公園將形成無縫串聯。

空港中央公園五湖四海項目一期項目只是雙流「井字型」生態骨架中的一環。從1998年雙流規劃史上首張城市發展規劃圖出爐,到2007年8000畝十字型「五湖四海」公園驚現世人面前,由此拉開了雙流城市公園建設的全新序幕;再到2017年,我區在完善雙流城市「四級規劃體系」中,將「十字型」公園規劃升級優化為「井字型」生態骨架、面積拓展至1.5萬畝,將東片區「五湖四海」公園和西片區楊柳河公園納入空港中央公園的整體建設中,不斷織密雙流新、老城間的城市綠網。經過10餘年的精心雕琢,空港中央公園已然成為雙流一張靚麗的名片。

同時,我區還結合實際,從綠道建設、水生態治理、綜合交通接駁等方面,對城市生態綠廊進行系統打造、優化提升,積極構建「藍綠交織、城園相融」綠色生態空間體系。我們相信,未來隨著更多未建區域「解鎖」,雙流美麗宜居空港公園城市將盡顯芳容。

見縫插針 城園互融生活美

每天早上,家住香楠湖的黃詩發與老伴都要到白河公園晨練一番。每當鍛鍊歸來時,路過宜城大道與澗槽中街交匯處的一塊綠地時,他們總要停留一番,並向在公園一樣,沿著綠道漫步,欣賞周邊的景色。「在雙流生活了60多年,從這塊綠地以及綠道,讓我真切感受到了雙流城市發展的日新月異。」

有這種感受的還不止他。西航港街道星月社區62歲的鄔永松每當提及小區外,西航港大道與大件路交匯處的郵票綠地更是讚不絕口。「以前,我們這裡出門就只有轉馬路,或是轉小區,現在有了這塊綠地,簡直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軌跡,提升了居住檔次。」

「出門見景,推窗見綠」,是每個市民的願景。近年來,雙流全面推進植綠、護綠,已新建小遊園微綠地15個,道路行道樹增量提質13條,建成金河路、銀河路、宜城大道等5條「回家的路」、新增綠地86公頃,推進10個林盤生態保護。

如今,一個個精巧、美觀的小遊園、微綠地現身街頭,蜿蜒其中的綠道更串聯起了城市的「綠牆綠瓦」,成片的公園群、綠道、小遊園、微綠地不時闖入市民眼帘。不僅如此,雙流還著眼「綠道+生態保育+場景營造+慢行系統+產業發展」發力綠道建設,僅今年就已建成51公里,累計綠道建設長度已達到202公里,完成2035年規劃建設總量的22%。

據區公園城市綠化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區還把公園打造融入空港綠道建設,串聯城鄉公共開敞空間,從綠道建設、水生態治理、綜合交通接駁、多彩空間植入、智慧園林管理、城市天際線美化等方面,對城市生態綠廊進行系統打造、優化提升,打造「山、水、景、林、色」等相融相依、疏密有致、顯山露水的城市公園介面。

【來源:空港融媒 記者:胡兵發 編輯:冉冰蕾 審核:周星雲】

感謝您的閱讀,更多本地新聞,請關注「雙流發布」今日頭條號或下載「空港融媒」APP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致電028—8580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