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半馬發朋友圈被嘲笑:跑步,不是你自覺高人一等的工具

2019-12-25     全民跑步


不卑不亢,才是我們該有的態度。


撰文 / 小跑一下

編輯 / 小葉

出品 / 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前段時間,小編看到一則消息。一個跑友跑了個半馬曬了朋友圈,下面有人評論說:「麻煩你跑個半馬就別發朋友圈了。」



這回復看得我挺生氣。就不說半程馬拉松怎麼就不能曬朋友圈了,就人家自己的朋友圈,想曬什麼曬什麼,你管得著?要我的性格,肯定早就把這個人拉黑了。


不過話說回來,「不就一個半馬嗎?隨便搞定」、「現在誰還跑半馬呀」、「半馬還曬朋友圈」……很多人潛意識裡說出的這些話,其實暴露了自己的一種「跑步歧視」。


跑步歧視,在跑圈並不少見。你遭遇過嗎?


01


說實話,跑步時間長了,很多人都不自覺會有種優越感:跑步的歧視不跑步的,跑得好的看不起跑得差的,跑得快的鄙視跑得慢的,跑越野的瞧不上跑馬拉松的......


幾乎很少有跑者能當著眾人的面坦然地說出自己成績差,甚至沒跑過馬拉松。因為在有些跑步的人看來,你不跑馬拉松,就好像不是跑者似的。



去年10月份,歌手周筆暢參加了芝加哥馬拉松賽前的5公里挑戰賽。


本以為這麼一條正能量的微博,會引來很多人的點贊,沒想到一戳開評論,我還是驚呆了,有很多人居然在噴她:


「她的這個五公里是在侮辱跑步人。」


「才5公里,作秀!」


「把來回的機票和住賓館的錢捐了,然後在家門口跑5公里,比去那有意義多了!」


「五公里還需要去大滿貫賽事嗎?國內就可以跑,差勁!」


「跑五公里還到芝加哥來參加!錢多了沒處花?」


「5公里也好意思出來秀?」


......


諸如此類的留言,簡直讓我大跌眼鏡,其中很多還都是跑者的留言。看完之後,我就納悶:「原來5公里都不算跑步了?原來跑得少要被歧視?原來去哪跑還得給網友彙報?」


其實,了解一下周筆暢的跑步故事,你就會知道,她還是比較勵志的。她曾經因為患有哮喘,所以恐懼跑步。之後,她克服恐懼心理,堅持運動,到各地參加比賽,身體力行地鼓勵粉絲奔跑起來。


當然,勵志是一回事。但就算不是一個勵志的故事,就是一個平常的人,去平常的地方,跑了一個平常的5公里,也不應該受到嘲笑。你可以指責她的團隊用「周筆暢跑完馬拉松」來誤導大眾,但不能指責她「你才跑了5公里,好意思嗎?」


因為,別說5公里了,在我看來,只要跑,哪怕幾百米,都是跑。


所以,下次別人問了能跑多少的時候,你就坦蕩地告訴他:「我目前還沒跑過全馬」、「我現在能跑5公里」、「我全馬成績5小時多」......沒什麼的。


02


前段時間,演員鄭愷在微博上曬了自己的10公里成績,58分鐘。



可以看到,剛開始起步的時候,他的配速還是6分開外,但2公里的時候,配速就到了6分內。


能感覺得出來,鄭愷自己也很興奮,他表示,10公里,1小時內到達!


不過,眾多跑友卻給他澆了冷水。很多跑步的人看到他這個成績之後,紛紛表示:「太慢了」、「以前以為他很快,看了這配速,呵呵了」、「小獵豹不太行啊」......


看到很多人借自己的配速來貶低鄭愷,這就有點過分了。且不說這是不是鄭愷很輕鬆跑出來的,就算是他最好的10公里成績,那也應該點贊不是嗎?


「跑得慢活該沒水喝」、「就7分配速還叫跑步呀?」......相信這些話你也沒少聽過。什麼時候跑得慢就要被嘲笑、被貶低了?跑個步而已,還要「唯配速」論?


談起跑得慢被歧視,我一個朋友可是有話講。完成去年的北馬之後,她加入了一個跑步群,群里的一個跑友加了她。「嗨,你全馬成績是多少呀?」她如實相告:「5小時30分左右吧。」本著你來我往的心態,她也反問道:「你呢?」結果發現,對方已開啟好友驗證了。


「好尷尬,我……還能說什麼?」

跑得慢的歧視跑得快的,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大家都在拼PB、拼速度,甚至有人高調稱:「跑步本來就是拼速度的競技運動,跑得慢就是浪費資源!」比如今年的包頭馬拉松,最後一名因為跑得慢,就被發抖音嘲笑了。


這就大可不必了。要搞清楚,馬拉松是競速運動,但跑步不是;況且,馬拉松這個競速項目,也還有規定關門時間呢。只要在關門時間內完賽,又有什麼可嘲笑的呢?你要知道,6小時跑完馬拉松比3小時跑完馬拉松,要忍受的痛苦多了去了。


再者說,你笑話別人比你慢,比你快的又笑話你比他慢,有必要嗎?除了當今世界紀錄的保持者,所有跑者都遲早會遇到比自己快的人。何況世界紀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前浪總會被一波波的後浪拍死在沙灘上。


說到底,跑步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自己跑就好了,我們既不必去在乎別人的感受,更加不必去diss別人跑得慢、跑得少。大家各有各的跑步目的,互相尊重即可。


03


我們在跑步之後,經常被灌輸這樣一種觀念:你碰到任何問題,去跑步就能夠解決。


所以很多人在跑步之後,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優越感十足。就像修行一樣,認為自己進入到了禪意的境界,看世間萬物都是一種俯視的狀態,而且認為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跑步的人和不跑步的人。還逢人便說跑步的好處,如果你不跑步就好像不配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誠然,跑步確實是一件非常好的運動。它可以緩解你的壓力,控制焦慮情緒,緩解一些疾病,幫助你減肥,提升心肺能力,促進身心健康。但本質上,它只是一項運動,一種生活方式而已。跑步之後,你還是那個你,並沒有多大的改變。


所以,我們跑步的人大概最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要去評判或者歧視那些不跑步的人的生活方式。


「身體那麼差,一看就不跑步」、「和你們這些不跑步的沒什麼話聊」、「你連馬拉松多少公里居然都不知道」......這樣的話,最好少說。


老實說,跑步跟琴棋書畫一樣,都只是一種愛好而已,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愛好這種事情太私人了,有些人可能怎麼都喜歡不起來。


我一個同事,身在跑步公司,他也試過要跑起來,可試了幾年,怎麼也喜歡不上,不跑步就難受,結果最後失敗了。但相反,他非常喜歡踢球,每周都去踢大場,你能說他這樣的生活不健康嗎?


跑步作為一種對身體很好的運動,你自己深受其益之外,可以勸別人跑跑,但他要是不跑,也別嗤之以鼻,畢竟,這是個人選擇而已。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希望跑者對待跑步是這樣的一個態度:


當別人說我們跑得慢、跑得少的時候,我們不要自覺低人一等,自卑到塵埃里;

當我們自己跑得快、跑得多的時候,別自覺高人一等,動輒鄙視這個歧視那個;

當不跑步的人不理解馬拉松、不理解跑步的時候,別一上來就怒目相對、橫加指責。


我更希望跑者,因為跑步而變得健康快樂,對待跑步而不卑不亢,這才是我們對待生活、對待世界該有的態度。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qwU2RW8BMH2_cNUgH9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