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該斷舍離的,是垃圾社交

2019-06-16   粥左羅頻道


一個攝影師朋友發了條朋友圈,內容如下:

朋友圈準備刪除一些長年沒說過話的朋友啦,因為微信快加滿,要手動刪人了所以請諒解~提前告知一下,打擾啦~如果這幾天看不到我朋友圈,請莫見怪,我們有緣再加好友,我就不用清理軟體打擾大家了,自己一個個手動刪~謝謝曾經加過好友。

我非常支持這種做法,每個人都應該定期清理朋友圈。

朋友圈,即包含微信朋友圈,也包含字面意思,即你的交往圈子。

人必然生活在環境中,人生活的環境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建立的,也必然受自己建立的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

很大程度上,是你,一手塑造了你。

因此,定期優化你建立的環境非常重要。

我之前寫過一篇《不懂斷舍離,越過越焦慮:為啥這100樣東西你要扔扔扔?》,那篇是對生活空間的斷舍離,這篇我們要講的是社交圈的斷舍離。

你最該斷舍離的,是垃圾社交。



01

80%的群聊都是在浪費生命

大部分群聊都是在浪費時間。

我想這是很多人的共識,但我在李笑來那裡看到了最精彩的邏輯論證,分享給大家。

李笑來認為,閒聊是一種內容生產方式,比如《思考快與慢》這本書的絕大多數內容就來自作者和其合作夥伴的散步聊天。

但是,閒聊能產生價值是有前提的:

1、人數越少越好,兩個人最佳。

2、兩人在聊天主題上旗鼓相當。

3、兩個人在很多認知上有默契。

4、私下交流中,可以無所顧忌。

根據這幾個前提,你會發現:人數少,是一個大前提。

因為,每多一個人,旗鼓相當的匹配度就下降一點,認知上的默契度就下降一點,聊天的顧忌就越多。

2個點之間有1條線,3個點之間有3條線,4個點之間有6條線,5個點之間有10條線,6個點之間有15條線....100人以上呢?

因此,人多到一定程度後,閒聊的生產價值就無限趨近於零。

群聊浪費生命,還有很多其它原因:

1、人數一旦變多,每個人說話的人都更像是在表演。

2、每個人都不願意認真聽別人講,都在找自己插嘴表演的機會。

3、價值觀、認知、領域等的不同,會讓溝通成本無限高,全是扯皮和解釋。

3、更多時候,大部分人都在充當觀眾,浪費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在群里看熱鬧。

這個群聊,不僅僅指微信群聊,也指所有的無組織性的一群人聊天。

開會就是一種群聊,但這種群聊還是可控的,因為設定了主持人和核心發言人。過於開放式的討論型會議和所謂的頭腦風暴,經常尷尬的淪為浪費生命。

線下的社交飯局,也是一種群聊,超過5個人也基本意義不大,除非這批人是層次非常高的,他們大都懂得如何拿捏去創造價值。否則,我還是建議大家約飯聊天也最好是一對一,最多不超過5個人。

很多微信群的聊天我一周不看,會有很大損失麼?

一個多人飯局結束後,你想一下如果你沒來,會有很大損失麼?

很多時候並不會。

群聊,是你可以第一執行的斷舍離目標:

1、微信聊天列表,花10分鐘從頭到尾檢查一遍,哪些是可以設置「免打擾」的,設置一下。哪些是可以直接退群的,直接退了。

2、線下約聊,儘量一對一,少參與一對多的,超過5人的,儘量不去。

3、有少部分群是很有價值的,要置頂。

4、有些線下飯局,是為了去認識某個人,建立一下聯繫,值得去,這種目的明確。

5、區別對待。有些群,有些飯局,都是好哥們,群聊的定位就是扯淡開心,非常好,保留。



02

50%的朋友圈可以屏蔽


朋友圈有價值麼?

我個人覺得很有價值。

至少我每天都刷朋友圈,我能看到很多高質量的信息、文章、行業情報、圈內動態等等。

不過,這個朋友圈內容是被我一次又一次優化了的,我把不值得看的朋友圈都屏蔽了。

很多說要戒掉刷朋友圈,為什麼呢?因為垃圾內容太多了。

其實,你的朋友圈內容質量,都是你自己一手打造的。你朋友圈垃圾內容太多,這鍋你還得自己背。還好,你可以改造,持續優化。

因此,我不建議你戒掉朋友圈,我建議你做一次「朋友圈內容斷舍離」

一個關鍵詞:屏蔽。

這個屏蔽,不是指不讓別人看自己的朋友圈,而是讓別人發的朋友圈不再被自己看到,這一點是減少朋友圈垃圾內容的一大利器。

我有個習慣就是,每次新加一個好友,馬上去翻對方最近三四天的朋友圈內容,如果是各種自拍、曬吃、曬喝、曬對象,或者賣鞋、賣車、賣口紅,又或者發的文章都是驚呆、震撼、看完刪,我會立馬設置一個「不看他\\她的朋友圈」。

歸根結底就一句話:你的朋友圈內容值不值得我看見?

如果不值得我看見,那就斷舍離掉。

因此,雖然我微信好友近5000人,但是有超過 3000 人的朋友圈我是看不到的,留下的一千多人是我篩選下來,還算有料的朋友圈。

我是新媒體從業者,所以好友數比較多,我處理信息的速度也非常快,這算是職業能力吧。

普通人可能都不會超過1000好友,但是也非常有必要進行一次斷舍離,至少有50%的人的朋友圈你屏蔽掉,不會有任何損失。

有人會說:既然對方朋友圈不值得看,為什麼還加好友?為什麼不直接刪掉?

有人是好朋友,有的人是同事,有的人是同學,有的人是親戚,有的人是合作夥伴,有的人是同行....這些很多是不能直接刪好友的,而且很多關係挺好的。

但是,我跟你關係好,不代表你的朋友圈值得我每天看到。

所以,我個人認為,屏蔽朋友圈這個功能發明的非常好。

朋友圈內容斷舍離,建議你一定要去做,雖然做起來很麻煩,但麻煩一次,後面的每一天你可能都多出來幾十分鐘,一個月一年下來,你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時間,是一個年輕人最寶貴的升階財富,每一份都要珍惜,不要隨意揮霍。



03

20%的好友可以斷舍離

微信誕生以來,好像一直有個不好的風氣:以微信好友多為榮。

於是,很多人是這樣的:

什麼人加你,你都通過,甚至你都嫌不夠,心裡默念:老子還差 30 個微信好友就突破 3000 人啦!

你偶爾聽說誰誰誰微信好友又突破 5000 人上限了,頓時又覺得「我操人家太牛逼了!」,於是你等不了,馬上跑到各種微信群里,把群好友一個一個的加上,生怕錯過一個,加到手酸,但一看,微信好友突破 3500 人了,心裡還是一頓滿足。

其實,你不需要那麼微信好友。

有個統計,對大部分人來說,微信好友里,10%是家人,40%是同學同事,50%是陌生人。

如果你加了三四千甚至五千好友,陌生人的比例很可能會升到90%。

那些是你的微信好友,但未必是你的朋友。

你所謂的朋友圈,也變成了微商圈、代購圈、分銷圈、自拍圈、養生圈、八卦圈等等。

不過還好,很多人不會來打擾你、干擾你,再加上你非常好的使用了朋友圈屏蔽功能,於是大家可以「不拉黑、不刪除、不聯繫」。

這樣也挺好。

但是有20%的,你可以刪掉。

比如,首先,我不認識你;其次,你發「麻煩給我的朋友圈第一條點個贊」前,我們的聊天記錄還停留在「你已經添加XXX,現在可以聊天了」;最後,你並不會因為打擾我麻煩我感到抱歉,還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這種不刪掉,留著過年麼?

這種是說陌生的、不認識的微信好友。這種斷舍離起來,是很簡單的。

而真正的「朋友斷舍離」,是需要極大勇氣的。但你真的做到了,也是很有價值的。

這些朋友,可能是微信上很熟的人,可能是線下見過面的熟人,甚至可能是同學,之前的同事等等。但是,跟這些人的社交都是垃圾社交。

這個部分,很多人深受其擾,但遲遲沒有做到斷舍離:

比如你明明很討厭這個朋友,但周末TA約你吃飯你卻不會拒絕,比如你明明覺得跟這個朋友三觀不和,但TA經常找你聊天你卻不得不陪著聊,比如你明明覺得這個人負能量爆棚,卻無法徹底跟TA斷舍離....

這類人,英語中有個詞,叫 toxic people ,翻譯過來叫有毒人群,指的是那些會讓你的生活或者情緒變得一團糟的人。

什麼樣的人屬於 toxic people ?簡單說一下:

第一種,自戀狂。

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有這種人,他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打斷你的話,喜歡談論自己,從不在乎他人的想法和需求,只顧著自己說個不停。

第二種,控制狂。

這種人喜歡干涉你的工作、你說的話,甚至你的想法。他們總是試圖說服你他們是對的,你應該按照他們的說法行事,直到把你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

第三種,精神吸血鬼。

他們負能量爆棚,在他們身上你永遠看不到積極的因素。和這樣的人聊天或者建立關係,他們就會從你身上吸取正能量,或者在情緒上榨乾你。用一位醫學博士的話來說:「所謂精神吸血鬼,實際上就是那些讓你感到精疲力盡的人。」

第四種,問題大王。

你會發現,生活中有些人好像特別「倒霉」,他們經常能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總是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這種人就是所謂的「問題大王」。他們總是怪這怪那,感覺全世界都在針對自己。跟這樣的人在一起,你遲早也會變成他們眼裡的問題。

第五種,喜歡嫉妒的人。

嫉妒是一種正常的情緒,但喜歡嫉妒不是。習慣性嫉妒他人的人,懷疑一切美好,質疑一切成功,喜歡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無法為周圍人的成就感到高興。如果有人嫉妒地和你談論其他人,那你就要注意了,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他們在你背後說了什麼。

第六種,喜歡撒謊的人。

喜歡撒謊或者不注重自己承諾的人,最不靠譜,這樣的人我們要儘量遠離。因為他們的不靠譜會讓我們不得不經常懷疑他們言論的可信度,從而白白耗費我們的精力。

第七種,坦克一樣的人。

「坦克」指的是那些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人,他們非常傲慢,喜歡「炮轟一切」,喜歡把觀點當作事實,總覺得自己比別人要聰明。這樣的人,如果不是改變世界的天才,就是毒害社會的噴子。

這七種人,都可以歸類到 toxic people。

如何快速地識別?你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

你害怕見到他們嗎?和他們相處之後有沒有感覺精疲力盡?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你會變得很八卦或者很刻薄嗎?當他們在你身邊的時候,你會感到生氣或者沮喪嗎?

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話,那麼他們很有可能就是你應該遠離的 toxic people。

如何跟這些人斷舍離?

首先,別自討苦吃主動跟這類人社交。

其次,這類人發起的社交,能找理由拒絕就拒絕。

最後,從入口上把控,儘量少跟這類人建立關係。



04

社交斷離舍的精髓

結交有養分的人,成為能提供養分的人


社交斷舍離的精髓是什麼?

不是不社交,而是要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更有價值的社交和關係上。

我在講生活空間的斷舍離時寫過:斷舍離,不是簡單的扔東西,但非常有必要從扔東西開始來實現。進,則出,出,則進,然後再出,這就是新陳代謝的生命機制。

社交斷舍離,也是同樣的道理:只不過你扔的東西,不再是有形的物件,而是無效的社交、糟糕的關係。扔掉這些垃圾社交,就是「出」,出是為了「進」,你對垃圾社交斷舍離的越多,你就有更多時間花在高質量的社交和關係上,即你要多結交有養分的人。

同時,你自己也要做一個能提供養分的人:你在一個社群里,在朋友圈裡,在飯局上,在聊天中,在一段關係里,儘可能的做一個能提供養分給別人的人,不要做垃圾人,否則你也成了大多人朋友要斷舍離的對象。

人無時無刻不在建立環境,又無時不刻不被自己建立的所塑造,你希望它是一個負循環呢?還是成為一個正循環呢?你自己說了算。


照片by粥左羅


本文來源:公眾號 @粥左羅,作者粥左羅。

TO BE, TO UP,這裡是50萬年輕人的成長充電站。運營者粥左羅,90後,畢業四年從服裝店員做到成功創業,從月薪2300到月入20萬,堅信成長即財富,只寫最接地氣的成長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