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拖延症嗎?

2019-10-18     時代郵刊

每天都完成不了計劃、明明很困卻捨不得放下手機睡覺、一定要等到整點才開始一項工作、永遠在「deadline」的時候效率最高……這樣的情形,是不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有人調侃,拖延症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的「常見病」。據本刊和問卷星展開的聯合調查顯示,57.38%的網友認為自己有拖延症。

超過80%的網友認為拖延症會影響生活

「我也不知道這是怎麼了,每天都很忙很累,但都完成不了工作任務,那種感覺真的挺沮喪的。」在杭州阿里巴巴總部工作的馮小姐,幾乎每天都要加班到凌晨。她的日常工作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之中:早上到了公司,覺得工作特別繁重,一件事情也不想做,拖拖拉拉到了中午,終於打起精神,處理較為緊急的工作,到了下班時間點,才發覺沒有完成今天的任務,只好接著加班,等深夜回到家,明明很疲憊了,卻總想著刷會手機再睡覺,第二天早晨,因為熬夜的緣故,整個人更累了……「我覺得每天都過得很焦慮、很沉重。」馮小姐說。

在調查問題「你覺得自己有拖延症嗎」中,57.38%的網友選擇了「有,非常嚴重」;37.7%的網友選擇了「偶爾會有」;只有4.92%的網友認為自己「完全沒有拖延症。」

在調查問題「你覺得拖延症會影響你的生活嗎」中,超過80%的網友選擇了「會」。

拖延症會讓人產生「自我否定」

武漢理工大學大三的學生王宇說,自己平時都還好,但遇到不想做的事情,就會「拖延症爆棚」:「比如我不想急著考駕照,所以在報考後,差點拖過了三年的有效期限。」一想到有困難的事,就會產生畏難情緒,總想著能拖一天是一天……很多網友都認同王宇的說法,在調查問題「你認為自己為什麼會有拖延症」中,59.02%的網友選擇了「不想去完成某些事情」,31.15%的網友選擇了「缺乏自律意識」,9.84%的網友選擇了「完美主義傾向嚴重」。

相關專家認為,人們多多少少都會有一點拖延的傾向,但如果拖延變成一種習慣性的模式,就會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

40.98%的網友認為尋找內心驅動力有助於治療拖延症

在調查問題「你認為怎樣可以治療拖延症」中,40.98%的網友選擇了「尋找內心驅動力」,37.7%的網友選擇了「制定計劃,嚴格執行」,21.31%的網友選擇了「加入治療小組,互相監督」。

專家建議,除了尋找內心驅動力外,還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克服拖延症。第一,採取5分鐘倒計時。5分鐘內能做完的事情,立刻去做,5分鐘內不能做完的事情,先著手做一點點,萬事開頭難,只要開了頭,再接下去可能就沒有那麼多畏難情緒了。

第二,做事情挑選最有成就感的部分完成。有拖延習慣的人,做事情容易不連貫甚至會放棄,比如寫一篇2000字文章,在寫到200字的時候可能就不想寫下去了,想著先放著以後再寫,這樣一拖延,可能就再也不想動筆了。如果能先把大綱寫出來,這樣看上去整篇文章好像已經完成了,只要添一些具體內容就可以很完美了,那你就會更有信心完成它。

第三,親自製定一些工作、生活計劃,還要把它們寫成文字,放在自己很容易看到的地方,這樣起到監督執行的作用。比如可以將一天的作息表寫到計劃里,包括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餐、幾點出門坐車上班、晚上幾點吃晚飯、幾點睡覺等,做出一個非常詳細的計劃並堅持下去,有助於自律性的形成,從而提升工作、生活的效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qLJA4G0BMH2_cNUgkIm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