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娃逆襲進清華,用我的笨辦法,高考550分-600分很簡單

2019-09-06     北京四中網校

羅茂輝,建築學院2012級直博生,第二十二屆清華大學研究生「學術新秀」提名獎獲獎者。

本文節選自羅茂輝在母校湖南省醴陵四中為師弟師妹所作的演講。

羅茂輝回顧了自己從一個農村放牛娃,到同濟大學、再到清華大學的奮鬥歷程。

讓人感動的不只是他自身的不懈努力,還有不斷延展的認知,以及放大的格局。

農村娃逆襲進清華,用我的笨辦法,高考550分-600分很簡單

01

到目前為止,除了小學以外,我沒有在哪座學校待的時間長度超過四年。

同濟3年多、港理工不到1年、清華3年多、伯克利不到1年

因此,我常常和朋友說,醴陵四中奠定了我人生的基本高度。

說到這,有的同學可能要笑了,我的高度實在不高,1米6出頭。

我記得08年上高三的時候,也是在這個操場上做學生代表發言。

為了讓自己高過講台,夠得著話筒,我特意趁沒人的時候在講台旁邊提前墊了兩塊磚頭。

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覺得特別有意思。

有句英文台詞我特別喜歡,"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

用理工科的語言來解釋一下就是:

生活就像量子物理中薛丁格的貓,你不親自奮鬥一遍,不去把那個黑盒子打開,你就體會不到過程中的酸甜苦辣,也就不會知道那個黑盒子中的貓到底是活的還是死的,是黑貓還是白貓。

年輕的時候,不要選擇太安逸的生活,要抓住大好時光,好好地努力拚搏一回。

接下來,我給大家講講,自己是如何從一個農村放牛娃,成功逆襲走上人生巔峰的。

農村娃逆襲進清華,用我的笨辦法,高考550分-600分很簡單

02 初中時努力,只為了爭一口氣

我是整個家族裡第一個進城上初中的孩子。

當有些風涼話傳到我耳朵里的時候,因為聽不慣這些風言風語,我才開始發奮學習。

當時我並沒有認為知識給我帶來多大的快樂,或者說我有什麼宏偉的目標。

反正我就是傻乎乎地坐在那裡死記硬背,課本翻了一遍又一遍,習題做了一次又一次。

功夫不負有心人吧,憑著這樣一股一坐到底的「坐禪功」,我的成績從入學時的墊底,一下子躍升到年級第三,再到後來的年級第一。

從此之後,我印象中好像成績沒有出過年級前三。

我記得有一次臨近期末考試,我的班主任王華老師來學校陪我們幾位住宿沒回家的孩子在學校自習。

她對其他同學的要求是看歷史書、政治書,卻建議我看課外書。

老師覺得我應該擴展知識面,但是年幼的我很不理解,不知道知識面是什麼東西?

那時候我覺得知識面不如排名第一來得重要,拿個年級第一多爽啊。

於是我就偷偷地在課外書下面放著歷史書,一邊偷瞄一邊默記。

如果你問我那個時候快樂嗎?

我當然是快樂的,但這種快樂並不是來自知識給我帶來的快樂,而是因為我得了一個又一個的第一,讓我感覺很爽、很過癮。

農村娃逆襲進清華,用我的笨辦法,高考550分-600分很簡單

03 慢慢地,我才發現學習的趣味性

學習本身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我最開始只是為了爭口氣而努力學習,但慢慢地,我發現學習還有很多趣味性。

有一次,我跑去找我的物理老師。

說「阿基米德講大話了,即使給他一根杆杆,他也不能撬動整個地球!因為他跟地球的質量比相差太大了,運用杆杆定理,如果地球動一厘米,他就要動上千萬米,他一輩子也走不了那麼遠」。

結果老師輕鬆地跟我說,「用不著那麼複雜的計算,他根本找不到那個杆杆的支點」,這個簡單的回答其實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我忽然覺得,「咦,原來面對相同的一個問題,我和老師看問題的角度可以截然不同」。

更有意思的是,我當時還會去琢磨,人人都說醴陵一中好於醴陵四中,但是原因是什麼呢?

就這樣,我從最開始的為爸爸媽媽爭氣,變成了後來的為醴陵四中爭氣,甚至為這個民族、為這個國家爭氣。

我骨子裡面是一個不願認輸的人,我開始對學習知識有了一些好感。

農村娃逆襲進清華,用我的笨辦法,高考550分-600分很簡單

04 高中我堅持留在了醴陵四中

等到我初中畢業,面臨去醴陵一中還是去醴陵四中念高中的時候,我居然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很瘋狂、很冒險的實驗。

我破天荒地放棄了去醴陵一中的機會,選擇留在醴陵四中,並且還贏得了全家人的支持。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在農村,一個家庭里能有一位上醴陵一中的孩子,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

而我當時為什麼這麼意氣用事呢?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易木軍老師的影響。

他可能沒有意識到,我也從來沒有和任何人說過這件事。

但我至今記得,有一次我和他聊到教育資源問題的時候,他說:「一個城市的教育資源,百花齊放遠比一支獨秀更重要!」

這讓我隱隱約約感受到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對整個教育體系的危害,再加上我又是一個自命不凡的人,於是就有了這麼一個冒險的實驗方案。

進入在高中階段後,雖然我成績很好,但我仍然把自己歸為「不那麼聰明的」那一類人,繼續堅持「苦學苦練」的做法。

名列前茅地撐過了高中三年,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

說個小秘密,高考結束後,我心裡是很不滿意的。

因為沒能考上清華北大,讓我覺得自己對不起醴陵四中,沒給母校掙夠臉面。

農村娃逆襲進清華,用我的笨辦法,高考550分-600分很簡單

05 我如何適應了人才濟濟的清華學習生活

2012年秋,我從同濟大學畢業,成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直博生。

剛入實驗室,我就發現身邊的同學個個都比我優秀、比我帥、而且比我更加努力。

我是清華的新人,什麼都剛剛起步,該怎樣更快地進行科研?

首先要保證時間上的投入。

我基本每天早上7點起床,8點之前一定要去上課或者去辦公室看文獻,晚上10點之前不回宿舍。

一個學期下來,文獻看了兩三百篇,從最開始的一字一句開始讀,到最後一看標題和摘要就知道文章的分量。

其次將課程壓力前移。

我進行了合理的課程安排,並且選修與研究方向相關的課程。

事實證明,仔細選擇後的課程,對後面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並在前半個學期就基本完成了所有考核指標。

最後,儘快上手做研究。

由於對課程學習的合理安排,我挪出了足夠的時間來接觸科研。

我選擇了一門自己特別感興趣的專業課,把考核作業做到能夠發表論文程度,並且藉此發表了一篇國際會議論文。

經過一年的堅持不懈,我不僅掌握了專業基礎理論知識,並且在實際科研中培養了自信。

農村娃逆襲進清華,用我的笨辦法,高考550分-600分很簡單

06 初高中對一個人有多重要?

以上就是我上學以來的大部分經歷。

為什麼我要花這麼長的篇幅,給大家講述自己初高中的經歷呢?

因為,我有兩點看法,特別想與大家分享:

第一,一個人的命運在起步階段,是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的。

當一個機會擺在你面前的時候,你如果抓住了,可能就改變了你的一生;

你若沒抓住,那麼抱歉,等下次吧。但問題是,誰知道下次機會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所以,當在座的各位面臨中高考這個機會的時候,請記得,千萬要「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等你們再長大一些,真正貨比三家之後,你會發現,中高考絕對是你一生中為數不多的兩次機會。

第二,在上大學以前,我的學習方法,歸根結底只有一招,那就是苦學苦練。

這是個笨方法,但確實讓我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

今天回過頭來看,把視野放寬一點,你會發現初中高中所學的內容,95%以上屬於基礎知識。

例如語文裡面需要背誦的古詩詞、英語中的語法記憶、牛頓定理、元素周期表等等。

這些基礎知識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它需要你去記住它,不管是英語語法規則還是數學解題思路,更多的是在考驗你的記憶能力,而與你智力水平的關係並不是那麼密切。

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告訴我們,只需要通過「死記硬背」,就足以掌握70%左右的高中知識。

同學們,70%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高考750分,你可以拿525分左右。

我想有了525分,你應該至少可以上個二本了吧。

所以說,拿到550分到600分之間的成績,並不是一件異想天開的事情。

各位學弟學妹們要對自己有絕對的信心,然後付出200%的努力。

把那些課本知識分門別類地記清楚了,把那些基本題型練熟了,只要做到這一點,幾乎人人都能上大學。

農村娃逆襲進清華,用我的笨辦法,高考550分-600分很簡單

文末,用羅茂輝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

學習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

面對誘惑,困苦,我要做的就是磨礪身體,砥礪德行,平靜但堅忍。

願大家繼續靜靜的過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動,風又奈何,你若不傷,歲月無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q42fD20BJleJMoPMyPb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