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觀察|風險投資者應如何駕馭「天才」?

2019-09-25     亞時中文網

左:亞當·諾伊曼;右:特拉維斯·卡蘭尼克(圖源:蓋蒂)

據快公司雜誌24日報道,亞當·諾伊曼官方聲明將卸任WeWork執行長。這無疑在矽谷大戲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又把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擺在面前:怎麼去管理和駕馭一個天才?

人類是複雜的動物。如果沒有諾伊曼的遠見、幹勁和雄心壯志,就不會有如今的WeWork。儘管諾伊曼有很多缺點,但是他從根本上改變了全世界使用商業地產的方式。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同樣是這個富有激情、才華和遠見的天才,如今卻也向全世界暴露了自己的缺點。

有時候,創業者擁有自我意識、吸引力和商業頭腦,能夠創造革命性的業務,並通過IPO引導公司從私人市場走向大眾舞台。然而,對風險投資者而言,期望所有創業者都能具備執行能力和上市能力似乎不太現實。即便能實現兩手抓,他們也或許會迷失在名利中。因而,如果任其自由,你會發現創業者在創業前後判若兩人。

沒有像亞當·諾伊曼(WeWork)、特拉維斯·卡蘭尼克(Uber)或埃隆·馬斯克(Tesla)這樣的人,就不會有顛覆行業的初創公司。我們需要這樣的人。但願景家也是人,他們身上潛在的缺點也會隨之而來。而這正是風投者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但並不意味著永遠別去投資有點瘋狂的初創者,畢竟,變化和未知才是風投這個職業最大的特點。此外,也別理所當然地認為一家公司要上市就意味著能隨便投資,這是風投圈外人常犯的錯誤。

以Uber為例,董事會認為選擇卡蘭尼克的極端方向是不理智的行為,必須開除他。此舉有利於平息風波,減少各種對Uber公司的批評。但卻沒有充分考慮到人們對Uber未來創新能力的看法。事實上,只考慮危機溝通和損失控制,缺乏對其他方面的思考,其結果是災難性的:市場對Uber缺乏信心,IPO停滯不前,股票價格下挫。股東絲毫沒有從中受益。

必須儘快提出解決方案。不可否認,風險投資行業競爭激烈,只有在最優秀的創始人和最激進的想法下風投才有成功的可能。風投的存在是為潛在的投資者提供回報。然而,這些動力之間並不是相互排斥的。

作為風險投資者,有義務在公司整個生命周期中引導初創企業,包括為創始人提供指導。這本「指南」可不容易寫,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創始人都有不同的背景,需要「因地制宜」進行引導。他們擔負著董事會和所代表基金賦予的責任,因此必須積極主動地降低「創始人主導風險」。

想要降低「創始人主導風險」,團隊合作必不可少。就連長期被視為金本位的基金,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激烈的融資競爭中。

繁重的控制權條款抑或是為了股份結構而推擬協議,都可能讓你錯失投資下一個Facebook的機會。話雖如此,但真當你投資了類似WeWork的公司,估值從開始的470億美元跌到80億美元,其實也並不算多大事。

知易行難。風險投資是建立在投資雙方聲譽基礎上的業務。已有風險投資基金選擇向創始人提出自己的要求和條款。如果整個風投行業都能嚴於要求,最終就可以形成新的行業規範。短期內,或許會影響風險投資基金的收益。但從長遠來看,它將使整個行業受益。

來源:快公司雜誌

實習編譯:朱梁梁

編輯:SHA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pwuXaG0BJleJMoPMWVI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