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河銀瓜,又稱為貢品銀瓜,是甜瓜類中最為優良的品種。彌河銀瓜,亮如銀,甜如蜜,既脆又香,以其優異的品質聞名於世。《青州市志》記載:彌河銀瓜香甜爽脆,營養豐富,清乾隆年間曾為貢品。
彌河清
彌河長
彌河灘的銀瓜稱霸王
個兒大
甜又香
脆梨蘋果趕不上
數百年來,在青州彌河灘上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歌謠。
「海岱惟青州」,青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物產豐富,明朝嘉靖《青州府志》記載:青物產惟錯,禹貢周禮稱述尚矣,或由土宜,或由人力,東方生息之地……
這歌謠里的彌河銀瓜,正是青州人民「土宜「」人力「勤勞智慧的結晶。
彌河銀瓜產地就在河道兩側
彌河,青州的一條母親河,發源於臨朐沂山西麓天齊灣,全長127公里,但適宜種植銀瓜的沙灘谷地狹長不足20公里,南起彌河鎮的石溝河村、北至譚坊鎮的呂家莊村,這裡「半山半窪「,河渠縱橫,有大面積的白沙灘,灘地寬闊而肥沃,造就了銀瓜得天獨厚的產地條件。
彌河銀瓜的主要產地集中在大關營、巨彌、閔家莊、半截樓、大小張冀、東南營、馬宋、楊姑橋、遲家莊等村,其中又以大關營最為正宗,久負盛名。
彌河銀瓜主要分為大銀瓜、小銀瓜、火銀瓜,其中「火銀瓜「品質最優,名頭最響。要是我們稍微留意,在夏天青州的主幹路上到處都可以看到那熟悉的標牌:火銀瓜。
大銀瓜,單果質量1000~1500克,含糖量8~10%,小銀瓜,單果質量500~1000克,含糖量10~13%,大銀瓜、小銀瓜的名字似乎不難理解。但是,火銀瓜單果質量300~400克,含糖量12~15%,它的名字又是怎麼來的?
難道是因為這個銀瓜太「火「了?
「火銀瓜」名字的由來,還要從彌河銀瓜的故事講起。
傳說,古時候在大關營村東頭住著一戶貧苦人家,家裡的孩子小名叫「禾兒「。
有一次,禾兒她娘生了重病,躺在床上想吃魚,禾兒是個孝順的孩子,就去彌河灘里逮魚。那時候正值雨季,河灘里水漲槽滿,濁浪滾滾,禾兒好不容易抓了一條大鯉魚,抱著上岸後,那條魚卻變成了一個銀白色的瓜,聞起來清香異常。魚變成了瓜,禾兒也摸不著頭腦,但他拿回去給娘吃。說來也怪,禾兒娘吃了瓜,竟然神奇的好了。留下瓜籽,種植開來,就是」禾兒銀瓜「。
因為在青州方言里「禾「讀做huo,慢慢的就成了」火銀瓜「。
紙上得知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了進一步了解咱青州的彌河銀瓜,我們就順藤摸瓜,來到了銀瓜原產地,最正宗的大關營村。
在大關營村,我們見到了正在地里摘瓜的瓜農老程。
老程瓜齡20餘年,祖祖輩輩就在彌河灘上種瓜,對彌河灘和彌河銀瓜飽含深情。
老程說:小時候的彌河灘那是真美,沙灘上用手扒個窩窩,裡面的水可以直接喝,兩三米深的彌河清得可以見底,一個猛子紮下去,可以趕著幾十公分的大鯉魚跑哩……
我們也就關心的問題,請教了老程。
彌河銀瓜為什麼是瓜中珍品?
老程:小流域、小氣候、小環境,獨特的地理條件早就了獨特品質的彌河銀瓜。還有放風、澆水、施肥、溫濕度把控等等一些經驗的掌握,比如我這棚里的瓜都要用黃豆上肥,煮熟的黃豆直接摻在沙土地里,這都是些老的經驗。
路邊的「正宗彌河銀瓜「是正宗的嗎?
老程:正宗的彌河銀瓜只出在彌河灘,下地現摘的大關營銀瓜是最正宗的,路邊上寫著正宗彌河銀瓜招牌的很多,但好吃不好吃嘗了才知道。
正宗的彌河銀瓜和其他地方的銀瓜可以區別出來嗎?
老程:說實話,只從表面上看,很難區分,只有嘗了才容易辨別,正宗新鮮的彌河銀瓜清香脆甜,氣人心脾的香氣讓人聞起來很舒服。
正宗的彌河銀瓜為什麼價格為什麼相對比較貴?
老程:主要是品質口感不一樣。彌河銀瓜只生長在彌河沙灘地,且生長周期長於其他地的銀瓜,比如半月白之類的,所以同樣大小的地,產量少,還是物依稀為貴。
剛採摘彌河銀瓜能保存多久?
老程:其實新鮮的銀瓜保存五六天一點問題沒有,再長一點也可以,但是口感會不一樣。
彌河銀瓜主要銷往哪裡?
老程:主要還是青州和附近的縣市,銀瓜運輸不便、運輸成本很高。外地的朋友想吃正宗的彌河銀瓜的話,一般要走順豐,就是運費還比較貴,北京、廣州、重慶那邊我們也發,先用紙包住,再裹一層泡沫紙,外面用泡沫箱。
本文由山左歷史@咱青州原創,未經授權,嚴謹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