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饒人快看自己的老家!越來越有「國際范」

2019-08-08     東營大眾網

玉米有了「國際范 鄉村走上「旅遊路」

廣饒特色產業

築牢鄉村振興之基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我縣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將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支點,以工業化理念發展現代農業,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和示範園區,積極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新興業態,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玉米有了「國際范」

錦繡千村合作社糯玉米基地建設種植戶領取獎券和種植合同

走進錦繡千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院內,工人在進行糧食烘乾設施的建設。今年,合作社投資350萬元,增上了一套糧食烘乾設備及鋼板倉,用來提高服務社員的能力。合作社理事長田玉梅介紹道,合作社社員已經達到650餘戶,種植區域輻射廣饒縣及博興縣、惠民縣、高青縣等周邊地區,種植面積從最初的2000餘畝發展到了現在的47000餘畝。

錦繡千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採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與國外企業簽訂大額購銷合同,與入社種植戶簽訂託管種植協議,對訂單種植區實行統一供應良種、統一供應化肥、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回收烘乾、統一儲存銷售,帶領農戶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李鵲鎮是高產區,以畝產1500斤算,農民種植訂單糯玉米,增收和節本兩頭算上,每畝能多收入約200元。

圍繞優質糧食、設施蔬菜、特色花卉苗木、工廠化食用菌、生態畜牧五大優勢產業,2019年廣饒縣實施了總投資16億元的廣饒街道「四季田園」綜合體、健士田園綜合體等25個農業農村項目,目前各項目有序推進。同時,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農村土地向龍頭企業、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流轉。截至目前,全縣發展農業龍頭企業14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667家,家庭農場達到595家,帶動70%的農戶進入產業化經營鏈條,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鄉村走上「旅遊路」

稻莊鎮南塔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成立了國印家庭農場,採取「黨支部+家庭農場」模式,與山東農業大學等院校合作,共建蘋果、蜜桃等瓜果種植試驗基地,村集體和農戶按3:7的比例進行利益分紅,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增加村民收入。南塔村黨支部書記武金章介紹道,該村將藉助鄉村振興戰略東風,依託村內現有的三條水系,開發垂釣場所、野味養殖場地、農家樂等,與村史館一體,打造鄉愁滿滿的休閒鄉村游體系。

產業融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抓手,也是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課題。我縣支持特色農業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目前,全縣農旅融合發展園區達85家,年可接待遊客100餘萬人次;可供休閒採摘的農產品涵蓋草莓、櫻桃、火龍果等10餘種,實現周年不間斷供給,提高了農業效益。同時,不斷強化政策支持,加快農業升級步伐。縣財政每年設立8000萬元的「鄉村振興戰略富民資金」,加大對農業產業發展的投入支持,引導社會資本進入農業領域,支持農業產業化重大項目建設。目前,已兌現2018年鄉村振興富民資金,共獎補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主體95個,獎補資金1485.61萬元。

來源:廣饒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pUuZcmwBvvf6VcSZ2Si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