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人口大國,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於知識的越發渴望,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國深造。
據很多「過來人」反映,隨著中國學生越來越多,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現象。
- 「一年過去了,外語沒啥長進,中國各地方言說的倒是越來越溜。」
- 「我們教授甚至能聽懂幾句粵語。」
- 「快畢業了,還是絲毫脫離不了中國同學的圈子,就像在國內的國際學校上學一樣。」
開始有人認為,中國學生越多的院校,其教學質量和學習環境也就越差。原先最受歡迎的美國藝術留學,也因此在最近兩年開始走下坡路。僅去年留美人群增速已放緩至+1.5%,其中中國留學生增速已從6.8%降落至3.6%。
因此,近年在擇校標準中,有一項指標越來越受中國學生及家長的關注——中國學生人數占比。
那麼中國學生多的藝術院校的真實情況是怎麼樣的呢?對中國藝術留學生又會有怎麼樣的影響?
一、中國留學生真的多嗎
以美國為例,college factual曾統計過,TOP10的院校的「中國學生占學生總數比」和「中國學生占國際生比」。
可以看出,中國學生的確在國際生中占比較高,然而所占學生總數比並沒有想像得那麼誇張。其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國留學生,雖然在全體留學生中占了一半,但是僅占全部在校生的9.3%
我們再來看一下最近藝術留學圈裡的新寵,日本。
武藏野美術大學 - 在校留學生統計
武藏野美術大學 - 在校留學生統計
可以看出,中國留學生的確在整個國際生團體里,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整個武藏美校園裡將近7000名在校生,中國人真的算多嗎?
一些院校之所以受中國留學生歡迎,究其原因,集中在兩點:
1. 錄取率高,成為很多學生的「保底校」
2. 地理位置佳和學校、藝術專業排名靠前
此外,或許是出於商業原因,很多學校對留學生的招收名額逐年放寬,並且學校也有能力在教學質量得以保障的前提下,擴招中國留學生。
總而言之,一所學校中國人到底多不多,不是一句話就能夠下定論的。好的東西誰都想要,好的學校一樣也會吸引更多的學生前往學習,好的學校也一樣希望招收好學生。
在美中國留學生密度 - 圖源網絡
二、中國學生多真的不好嗎
1. 能更快適應新環境
其實在一個新生剛踏入陌生環境的時候,如果有更多和他一樣的人,其內心的接受度會提高。
很多海外大學還會特意設立中國學生會,目的就是為了讓中國留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更好的融入新的學習環境。同時還會幫助新生解決剛到當地的一些問題。如果中國留學生多到一定數量的話,校方極有可能會開辦專門服務於中國留學生相關部門,能為中國留學生帶來了不少便利。
哥倫比亞大學
2. 減少陌生感
相信大部分同學都是獨身一人去留學,難免會感到孤單無助,甚至會感覺自己和身邊的環境格格不入。這時中國學生多的另一個好處就體現出來了,節假日可以聚在一起,聊聊最近遇到的困難,水土不服生病了,也可以有個照應。
3. 提高學習效率,一起克服語言障礙
對於語言基礎比較薄弱的同學,直接接受外語授課,不免會有些適應不了,尤其是藝術類學科專業詞彙很多,可能一整堂課聽下來一頭霧水。自然也就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心態不免會變得越來越消極。如果一起上課的還有其他的中國小夥伴,課後大家可以互相幫助,一起克服語言障礙,儘早融入新的學習環境中去。
其實,中國學生多少並不是判斷一所學校水平好壞的關鍵。許多同學出國以後會發現,在老外多的學校里,從校規到教學大綱其實都不太適應中國人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如果中國學生多的話,教授安排的課程也會照顧到華人學生的需求。為中國留學生,營造一個更舒適的學習環境。
圖源網絡
三、中國留學生多絕對好嗎
1. 形成依賴,語言進步慢
一開始的適應過程,大家一起進步固然是好的,但是很多同學把握不好,到最後直接依賴語言好的同胞,放棄與其他國家的同學溝通。就出現了一開始所說的外語毫無進步,到畢業了,也沒有走出舒適圈,好像在國內上的大學一樣。
2. 思維方式得不到改變,藝術作品得不到升華
其次,這也會導致我們缺少對不同文化和觀念深入了解的機會。去海外留學除了學習不同於中國的藝術思潮、藝術概念的表達,對於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看待事物的觀念以及去除因文化差異帶來的困擾也同等重要。
那麼,最好的方法自然是與各國的同學多交流,大家彼此了解每個國家對於藝術創作的,不同的了解和看法。如此說來,中國學生較少的院校自然就有這個優勢,可以更多的與其他國家的同學在學習創作中頻繁交流互動。
圖源網絡
經常與不同國家的人交流後,大家會發現無論是為了提升語言能力還是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都是大有裨益的。更有甚者,性格可以也會發生改變,不善交際的同學變得越來越善於表達自己的觀點…
你會發現,隨著與同學或教授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順暢,交談中接收到的信息所帶來的好處無疑是巨大的。我們都知道,在藝術創作中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此一來作品品質都有可能受到影響。
不同國家學生一起完成作業 - 圖源網絡
3. 生活枯燥,尋求刺激
由於身邊的同學和朋友有限,中國學生在當地的學習生活相對還是比較單一,很多時候放假除了回國、宅在家裡也沒別的事可干。
在此期間,有些同學就開始迷失了。 開始玩車、泡吧,這些舉動對於留學生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由於孩子在國外父母管不了,怕自己的孩子學壞也是很多家長擇校最擔心的原因之一。
如果這時候有一些外國人朋友,或許就能嘗試湊在一起,旅行或者交流不同的文化。不同思想的碰撞,一定會給日常的創作帶來,中國人給不了自己的靈感。
圖源網絡
其實中國學生數量,可以作為我們擇校的一個參考依據,一般來說,一所學校如果中國學生占比10%左右都是比較合理的。關鍵在於家長要明白孩子需要什麼。
康石石建議同學們應該更多的結合自身的情況進行擇校,對一些想儘快學好語言,增加自己作品多元性的學生來說,可以選擇中國人少的學校。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選擇中國人多一點的學校,這樣會少些陌生感,更快投入學習,但是切記不要固步自封。
最後,擇校條件不怕多,當自己越優秀,作品集越完美時,你才有更多的機會選擇不同的學校。
與我們聯繫,可微信關注康石石公眾號:kang-shishi,後台留言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