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4「熊貓」 戰鬥機
格魯曼F-14「雄貓」戰鬥機在美國海軍服役的三十年中,所擔當的角色不止於此。
在整個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期,美國海軍繼續依賴F-14,在F-14中,該機被用作沙漠風暴行動的打擊護送和偵察角色,以及專職部隊和盟軍行動在前南斯拉夫的衝突中。F-14的最後戰鬥任務發生在2006年2月,當時在伊拉克的一次轟炸任務中使用了兩隻雄貓。
《壯志凌雲》海報
熊貓設計目的是在戰鬥中汲取鮮血,甚至在電影《壯志凌雲》中引起關注。F-14的設計旨在吸收越南戰爭期間的空戰經驗,是美國「青少年系列」戰鬥機中的第一架,其中包括F-15鷹,F-16戰F和F / A-18大黃蜂。
兩座艦載多用途戰鬥機是在美國國會停止F-111B和戰術戰鬥機實驗(TFX)計劃的開發之後開發的。儘管該計劃的目標是向美國空軍和美國海軍同時提供滿足其各自需求的飛機,但海軍對此表示反對.
F-14可變後掠翼高速飛行
取而代之的是,海軍要求為其海軍戰鬥機實驗(VFX)計劃提出建議,該計劃需要一台串聯的兩座雙引擎空對空戰鬥機。格魯曼公司於1969年1月獲得合同。結果就是F-14「雄貓」的部分名稱是為了紀念海軍上將托馬斯「雄貓」康納利,後者曾號召國會為海軍研製一種艦載戰鬥機。
F-14於1974年首次部署,是一架超音速,雙引擎,可變後掠翼兩座式戰鬥機,該戰鬥機旨在在任何天氣條件下以及夜間與敵機交戰。它旨在同時跟蹤多達24個目標。這架飛機配備了先進的武器系統,其中包括強大的休斯AWG-9雷達,該雷達與菲尼克斯AIM-54A飛彈配合使用,可以從超過100英里的編隊中挑選並摧毀目標。其他武器還包括各種其他攔截飛彈,火箭彈,炸彈和內部M61A1 Vulcan 20毫米加特林式旋轉大炮。
F-14的可變後掠機翼可以根據需要與其他飛機的速度相匹配-起飛和低速飛行時,機翼將移至前部,而對於超音速,機翼則可以向後彎曲。由於它的多功能性,它可以作為空中優勢戰鬥機,艦隊防禦攔截器甚至戰術偵察平台使用。
F-14熊貓
在整個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期,美國海軍一直依賴F-14,在前南斯拉夫的衝突中,F-14被用於在沙漠風暴行動以及有意部隊和盟軍行動中擔任打擊護送和偵察角色。F-14的最後戰鬥任務發生在2006年2月,當時在伊拉克的一次轟炸任務中使用了兩隻雄貓。
F-14退役並由波音F / A-18E / F超級大黃蜂取代,但「雄貓」仍在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空軍一起使用。1970年代伊朗帝國空軍購買的飛機中只有少數幾架仍在運行,但據報道,這些飛機曾在敘利亞進行護航飛行,證明即使在近50年後,雄貓仍具有尖利的爪子。
1970年12月首次試飛,1974年開始裝備部隊,2006年退役。美國的F-14「熊貓」戰鬥機在三代機中性能相當出眾,有著不俗的戰績和「屠龍寶刀」的美譽,在70、80年代性能可以說是一騎絕塵,即便到了2006年性能還沒有落伍,但為什麼在性能還沒有落伍的情況下,卻早早退役了?
F-14線稿三視圖
退役原因主要有這麼幾點:
1、變後掠翼,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變後掠翼給予了F-14在不同飛行速度下超強的機動能力和升阻比的同時也付出了重量大,維護困難的弊病,再加上變掠翼段難以布置掛架更限制了其外掛能力,這些都限制了F-14的進一步改進和生產。
2、其作戰用途及戰術定位,雖然F-14被稱作戰鬥機,但實際上美國海軍很大程度上是將其視為航母上的遠程截擊機,因為在20世紀70、80年代,美國海軍還是很忌憚蘇聯的轟炸機海上突擊力量,而F-14和不死鳥遠程空空飛彈則正是防備蘇聯海上突防的最外一環。而冷戰結束後,俄羅斯的對海突擊能力大幅削弱,美海軍感到威脅以不足為慮,因此F-14的地位就顯得很尷尬,更何況其多用途能力也遠差於F-18系列,而美國的航母不僅僅只是要防禦自身和奪取制空權、制海權,對海、對陸目標的支援也是重要一環。
3、海上維修保障,F-14作為一款變掠翼飛機,已經使地勤倍感壓力了,而更麻煩的則是其還要在海上使用,這更增加了地勤的負擔。而隨著F-18E/F的出現,F-14在功能、能力上已經不再那麼卓然出眾,多用途能力也有所欠缺。而F-18系列一貫的通用型也使得F-14的維修保障顯得多餘而麻煩。 4、耗費比不值當,F-14作為一款早已停產的戰機,功能有限、潛力不足,而其維修保障和日常運營又十分困難,耗費比已經降的很低,縱使美軍財大氣粗也不願如此花錢。
誠然,美國退役了F-14,用F/A-18E/F來替代,但是美國海軍一直有不少人認為F/A-18E/F不如F-14,當時的F-14退役不過是因為經費有限,國會不願意再給F-14改進型提供費用,不得已而為之。
F-14三機編隊飛行
另一方面是蘇聯解體後,美國航母艦載機一下子沒了對手,別說當時沒有,就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十幾年都不會有了。這並不是重型艦載戰鬥機效率低,而是因為F-14效率高到沒有對手的地步,反而就成了純粹的浪費。
F-14畢竟是一款70年代的戰鬥機,就像《壯志凌雲》里的阿湯哥一樣,的確是老了,再怎麼升級,依舊有限制。而且可變後掠翼雖然帶來了優秀的起降性能和高空高速性能,但是也增加了結構重量,所以在之後就很少應用於戰鬥機,普通的固定翼通過好的氣動設計也能獲得不錯的性能。
雙機編隊加油
F-14引以為豪的先進雷達和「不死鳥」空對空飛彈,其實並不適合如今的環境,「不死鳥」飛彈雖然射程足夠遠,但是命中率有限,對付戰鬥機的效率很低。通常情況下,攜帶「不死鳥」的F-14更接近截擊機,用來攔截蘇聯的大型轟炸機。
對手的消失的確讓F-14風光了一陣子,美國自然放緩了F-14的替代計劃。直到2006年F-14的確有些老了,保養費維護費也水漲船高,而當時能對F-14構成威脅的只有同陣營的陣風。F-14便以傳奇謝幕的方式退役,在整個服役期都沒能遇見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正所謂孤獨求敗,也難怪很多人喜歡它。
F-14加掛6枚「不死鳥」飛彈
在F-14退役後美軍的艦載機搭配更加合理高效,統一了機型後,在維護保養上都有優勢,而且最重要的是,防空能力沒有下降。F-18「超級大黃蜂」在使用更加先進的雷達和中距空對空飛彈後,中距離空戰能力反而相比F-14時代的「不死鳥」飛彈還有所提升。而近戰能力F-18的小後掠角機翼和邊條翼搭配大推力的F414發動力甚至在有些飛行情況下還能稍強於F-14。
戰備巡航的F-14「熊貓」
總之F-14再怎麼先進也是老飛機了,而其他國家還沒有撼動美國艦載機的能力,F-18的能力絕對夠用了。而且F-18擁有F-14遠不能比的多用途能力,這也是它退役的原因,寸土寸金的航母更需要的是多面手型的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