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從2016年開始,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企業出海,首站都不約而同地選在了東南亞地區。本文認為,東南亞地區金融科技企業出海機遇與挑戰並存,出海的金融科技企業應根據不同國家的情況制定因地制宜的發展戰略,無論是機構合作還是市場拓展,都需要長期的堅持和不斷的融入。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總書記於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呼籲國際社會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許多行業開啟海外業務,主動對外布局,越來越多企業將東南亞地區作為出海的首選之地。無論是大型國企還是網際網路巨頭,無論是中小加工企業還是創新型的金融科技,都將目光投向東南亞地區。從雅加達到馬尼拉,從河內到金邊,中資企業和投資機構已經開始落戶,爭搶市場和人才。
1
選擇東南亞的理由
首先,地緣文化方面,中國與東南亞一衣帶水。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雙邊往來。自15世紀之交,我國就與東南亞地區產生海上貿易往來。中國與東南亞各國自古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就保持著密切的往來,加之華人的深耕和橋樑作用,各國對中國文化的認可程度較高。自百餘年前的「下南洋」等歷史事件開始,超過2000多萬華人及其後裔遍布東南亞各國,使得該地區成為世界上華僑、華人最多,雙邊商業往來最密切的地區之一。
其次,東南亞人口基數大、經濟增長迅速。谷歌、淡馬錫研究以及貝恩諮詢聯合出版《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2019)》(e-Conomy SEA 2019)中指出,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和新加坡,該地區人口約5.7億,比整個歐盟的總人口還要多。在過去10年里,東南亞經濟增速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約2個百分點,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預計2030年東南亞將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然後,金融服務覆蓋率低,發展潛力巨大。目前東南亞地區整體金融服務局限性較大,如圖2所示,在銀行服務滲透率、非現金交易比重、消費貸款比重等方面,東南亞地區均遠低於英美國家。另一個表明該地區金融服務局限性的指標是共同基金管理資產的百分比,在美國和英國,這一比例為55%,而東南亞僅為12%,且在過去5年中沒有增長。
根據谷歌、淡馬錫研究以及貝恩諮詢聯合出品的報告《東南亞數字金融服務行業前景報告》(Fulfilling its Promise—The Futureof Southeast Asia’s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東南亞地區50%的銀行服務滲透率並不代表基本情況,事實上該地區超過70%的消費者目前處於銀行服務不足或沒有任何銀行服務的狀態。
近年來隨著東南亞主要國家在網絡基礎設施方面投入較高,移動網際網路覆蓋率逐年提高,為金融科技落地創造了較好的基礎;基於此,網民基礎較大,電商和網購人群快速增長,網絡社交媒體臉書(Facebook)、優兔(Youtube)、推特(Twitter)、谷歌(Google)等的普及,為金融科技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必備的消費場景和變現流量。根據谷歌、淡馬錫研究以及貝恩諮詢聯合出品的報告e-Conomy SEA 2019的數據,預計到2025年,東南亞數字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億美元。
最後,近年受國內監管趨嚴的影響,境內部分金融科技企業主動或被動地開始尋求出海發展戰略。由於境內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特別是近3年來監管政策和合規成本不斷加強加大,早期野蠻生長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受到清理整頓,盈利空間進一步被壓縮,以往粗放的發展模式難以持續,主動或被動的戰略轉移成為必然。在探尋海外市場的時候,大家的目光都轉向文化接近、人口多、網民多、金融服務欠發達、經濟發展潛力大的國家和地區,東南亞由此自然成為首選之地,尤其是印尼、菲律賓和越南等國家。
2
金融科技企業出海東南亞發展現狀
從2016年開始,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企業出海,首站都不約而同地選在了東南亞地區。目前,阿里巴巴、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聚焦在移動支付領域,創業類的金融科技公司則聚焦在信貸服務、在線理財、技術輸出等幾大類服務。在選擇出海國家和市場進入方式上,不同的網際網路金融機構選擇的國家和方式也不盡相同。
一是支付業務。以螞蟻金服為例,從印尼市場開始進入,進而輻射東南亞市場。2015年,阿里巴巴與印尼第一家電子支付服務商DOKU簽署協議,跟蹤和簡化印尼客戶的付款。2016年螞蟻金服對泰國金融科技公司Ascend Money展開戰略投資建設,打造了泰國版"支付寶"。2017年2月控股菲律賓版支付寶Mynt,為當地的消費者和小微企業提供普惠金融服務。2017年5月合併東南亞支付平台HelloPay,成立Alipay,試圖將支付寶擴展至東南亞地區。2018年3月,螞蟻金服與印度尼西亞的Emtek集團(Elang Mahkota Teknologi)聯合推出電子錢包DANA正式上線。
二是信貸業務。信貸業務方面,以恆昌公司為例,2018年下半年,恆昌正式進入印尼,與當地合作夥伴成立控股公司,在印尼開展包括貸超、催收等業務,2019年4月獲得印尼金融服務管理局註冊號,同時成為印尼科技金融協會(AFPI)的新晉成員。2019年,恆昌100%控股的菲律賓公司成功獲得了借貸和金融(Lending, Financing)兩張牌照,該公司也成為菲律賓金融科技協會Fintech PH的唯一中資成員。
三是財富管理。在線理財與金融科技輸出方面,新加坡在金融監管方面採取了「監管沙盒」模式,吸引了眾多金融科技企業的關注和落地。如陸金所的國際業務平台陸國際金融資產交易所(新加坡)有限公司於2017年7月份上線,並於2018年獲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原則性批准的「資本市場服務牌照(Capital Market Securities License,簡稱CMS)」,正式在新加坡開業,為擁有海外銀行帳戶(資產)的投資者提供證券交易、資管服務及託管服務等一系列財富管理服務。
3
出海東南亞遇到的問題
目前東南亞地區各個國家的歷史國情、營商環境和市場競爭等差異較大,各國金融監管的政策和信用環境也不同,金融科技作為創新型行業,發展日新月異、瞬間變化。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出海企業也面臨著文化理念差異、基礎設施不健全、徵信數據缺失、監管不到位、法律制度缺失以及人才緊缺等各種問題。
在文化理念差異方面,菲律賓人比較安於現狀,更加注重家庭,難以適應中國國內「996」的工作制;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當地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文化的「利息理論」反對利息,禁止不當得利,也是金融科技企業出海必須要面對和化解的差異。
在監管法規方面,支持性和一致性的法規政策是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不少國家政策頻出,且要求嚴格。以印尼為例,受印尼金融服務管理局監管的個體網絡借貸(P2P)註冊備案條例,僅2018年一年就推出了許多無法預期的新政和具體要求,如規定日利率不高於0.8%,使得部分已上線運營的P2P平台不得不下線或進行大幅重組。菲律賓雖然沒有具體的P2P牌照和監管政策,但對借貸的出資人和註冊資本等都有嚴格的要求。近日多家泄露個人隱私的現金貸平台未能按要求整改,被菲律賓隱私委員會(NPC)勒令停止運營,並通過谷歌商店下架相關產品,其中有多家持牌的中資平台。
在基礎設施和徵信數據方面,東南亞地區內的每個國家,其風險管理水平、徵信覆蓋率差距明顯,每一個國家採用的業務模式和市場進入策略都不盡相同。對於頭部比較成熟的市場如新加坡,需要採用最先進的方法和平台,而泰國或馬來西亞、印尼,著重點則落在如何獲客、如何提升風險管理能力等。
在人才方面,隨著越來越多新興金融科技公司出海東南亞,人才出現斷層,人才爭奪和招聘壓力也越來越大,不少公司無人可用或面臨越來越高的人力成本。
4
總結和建議
東南亞各國在人口、經濟、文化等方面差異較大,但整體而言,現代金融服務不到位,新經濟發展速度較快,電商和網購等現代消費人群迅速增長,網民基數大、新技術應用場景多,為移動支付、網絡借貸等金融科技的發展與應用提供了巨大的想像空間和市場潛力。
根據已公布的信息,一系列金融科技公司都進行了海外布局,並且無一例外都涉足東南亞市場。目前,阿里巴巴、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聚焦在移動支付領域,創業類的金融科技公司如恆昌等則聚焦在信貸服務、在線理財等幾大類服務。
東南亞地區金融科技企業出海機遇與挑戰並存,出海的金融科技企業應根據不同國家的情況制定因地制宜的發展戰略,無論是機構合作還是市場拓展,都需要長期的堅持和不斷的融入,不能過度依賴國內支付、網貸、貸超和三方大數據服務等行業的發展經驗。總體而言,出海企業應做到以下四點:
一是出海企業要注重合法合規的經營,做到不利用監管空白或漏洞賺快錢、黑錢給中資企業甚至國家層面帶來負面影響,要塑造良好的集體形象;
二是尊重當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節日,如恆昌在印尼分公司的辦公場所為當地員工設立禱告辦公室等,真正充分融入當地文化;
三是在充分了解本地政策和市場的情況下,積極加入行業自律協會,建立中資商會和交流平台,開展同業交流;
四是在團隊搭建和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大膽招聘並大力培養本地員工,充分挖掘和利用他們作為本地人的先天優勢,真正融入當地社會和市場,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oSKCh3MBnkjnB-0zkpv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