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氣中的「天河」能否將沙漠變綠洲?

2019-07-22     周志宏glee

天上有河?

沒開玩笑,天上真的有河。它不是把牛郎織女分割開來的銀河,也沒有喜鵲搭成的長橋,它是一條條真正的大河。這些河流位置飄忽,有大有小,有些長几千公里寬數百公里,它一次輸送的水量是長江的三倍。

它們每天都在我們頭頂以每小時50公里的速度奔流,它們是大氣層的水氣輸送通道,是實實在在的天河。

橫跨太平洋上空的天河

空氣中的水

當你戴著眼鏡從涼爽乾燥的空調房間走到戶外,或者從開著冷氣的汽車上下來,會立刻感到視線模糊,這是因為戶外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在冰冷鏡片上的結果。

水氣會在冰冷的鏡片上凝結

如果你在戶外吃冰棍兒或雪糕,也能發現它「冒出蒸汽」來。事實上「蒸汽」並不是從雪糕散發出來的,那是空氣中的水分子在雪糕周圍遇冷凝結形成的霧氣,跟天上雲的形成是相同的道理。

雪糕周圍的「蒸汽」也是水氣凝結的結果

有許多例子證明空氣中有水,有些水我們能看得見,有些空氣看起來透明,實際上它也含有水。比如說冬天我們能看到呼出的水氣,夏天就看不見。

空氣中有多少水?

據科學家們計算,地球的大氣層中的水約是地球總水量的0.001%。看起來不多?要知道咱們地球總共有13.86億立方千米的水,這麼算起來,地球大氣里時刻都有超過13000立方千米(也就是13萬億噸)的水!

大氣里的水比全部江河水多5倍

單看這些數字也許不直觀,我們拿兩個直觀的例子來進行比較:長江是我們最大的河流,它平均每年的總流量約為9600億立方米,大氣中的水氣差不多是14條長江的年輸水量;每時每刻,大氣中的水是地面所有江河總水量的6倍!

空氣中的水從哪裡來?

大氣層中的水氣是地球水循環的一個重要部分,它們都是從陸地和海洋蒸發到空氣中的。

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將一個乾淨的塑料袋套在陽台盆栽的枝葉上,然後將袋口紮緊,過一個小時你就會發現,塑料袋的內部布滿了小水滴。水是從哪裡來的?它是由植物的葉子通過蒸騰作用蒸發到空中,如果我們不給它套上袋子,就看不到花草樹木時刻蒸發的水氣。事實上植物為了吸取土壤中的養分,它們時刻都需要通過蒸騰從地下抽取水,一顆大橡樹一年蒸發的水就達151噸;在生長季節,1畝玉米一天就能蒸發2.5噸水。

做一個植物蒸騰小實驗

除了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向空氣釋放水氣,江河湖海、草原濕地、兩極冰川、包括我們的皮膚也時刻向空中蒸發水氣。因為地面物體的蒸發,大氣層中的水氣才得以基本保持總量不變。地球表面每年都有約49.5萬立方千米的水通過大氣進行循環,這相當於空氣中的全部水分被清除並每年補充至少38次。

地面及海面的蒸發為大氣提供了無盡的水源

云為什麼不掉下來?

水蒸氣是單個的水分子,它極小,所以我們平時看不見它。只有當水分子遇冷凝結在一起形成大的分子團時,我們才能在空氣中看到一個一個的小水滴,這些小水滴在貼近地面時被稱為霧,在天上被稱作雲。

雲海

都知道空氣有重量,雲由小水滴組成,水比空氣重,因此雲也是有重量的。雲有多重?你在陽光燦爛的日子看到的白色蓬鬆、像棉花般漂亮的積雲,它每立方米空氣中有0.5克水,一個天空中長寬高約1公里的雲團(這樣的雲團並不大),它的重量將達到500噸,這差不多是100頭大象的重量!這麼重的東西為什麼不掉下來?

稱一稱雲有多重

空氣的密度比水蒸氣更大,海平面每立方米乾燥空氣的重量約1.29千克,而在同樣條件下水蒸氣的密度只有0.6千克/立方米。混合了水蒸氣的潮濕空氣更輕,它會上升到高空。

浮在頭頂的雲層含有水蒸氣和雲滴,雲滴是一小滴冷凝水。這些水滴太小,不能作為降水落下來,但它們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可見的雲。水在天空中不斷蒸發和凝結,如果仔細觀察雲,你可以看到其中一些部分消失(蒸發),同時其他部分正在生長(冷凝)。雲中的大部分冷凝水不會降水,因為它們的下降速度不足以克服支撐雲層的上升氣流,與此同時,雲滴在下降的過程中會釋放熱,包裹在周圍的熱空氣也會像熱氣球一樣托起它。

積雲

雨是怎麼掉下來的?

一個雨滴由數百萬個小雲滴凝結而成。一些微小的雲滴會凝結在細小的灰塵、鹽或煙霧顆粒上,以這些顆粒充當核心。當顆粒碰撞雲層中的其它雲滴或水蒸氣時會形成大水滴,並且越長越大。只要發生的碰撞足夠多,水滴的重力會超過下方熱氣流托舉它上升的力,它將作為雨從雲中掉下來。

雨是什麼形狀的?

你可能會說:這還不簡單!下面圓圓、上頭尖尖......小朋友都知道。實際上,你說的是從水龍頭落下的水滴而不是雨滴。嗯,半空中普通的雨滴實際上更像是一個漢堡包

這是水滴的樣子,不是雨滴

半徑小於1毫米的毛毛雨都是圓球形的;當小雨滴互相碰撞聚成2~3毫米直徑時,它的底部會因為空氣阻力變得平坦;隨著雨滴繼續長大,它的底部開始向內凹陷,變成漢堡包的樣子;當雨滴長到4~5毫米直徑時會變成降落傘的樣子,緊接著發生崩潰,碎成較小的水滴。

不同大小雨滴的形狀

降雨的分布

如果天上所有的水同時變成雨降落到地面,大約只能形成2.5厘米的積水,看起來並不多,為什麼經常造成洪澇災害?這是因為地球上的降雨非常不均衡。

有些地方,一年中難得見到幾次晴天,太平洋中部夏威夷Waialeale年平均降水約1140厘米,最多的一年達到驚人的1630厘米,差不多相當於每天下5厘米的雨。Waialeale是世界上降雨最多的地區嗎?不是,在印度東北部乞拉朋齊,這裡最多的年降水量達到2646厘米,它被稱為「世界雨極」。

東南沿海地區經常會遭遇豪雨

與此同時,有些地方被稱為「旱極」。由於氣壓帶和地形的影響,像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中東地區、智利高原以及我們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盆地,每年的降水量僅有幾十毫米甚至幾毫米,蒸發量卻達到3000毫米以上。

為什麼會這樣?

首先這與降雨的形成機制有關。降雨首先要有潮濕的空氣,水氣還要能夠凝結、空氣中要有鹽分或灰塵作為凝結核、水滴要大到能夠掉下來。如果一個地區處於高壓脊控制、上空的空氣乾燥,就不存在下雨的基本條件;如果有水蒸氣但溫度很高,水氣不能凝結;空氣中很乾凈、沒有凝結核也無法形成雨滴。

人工降雨就是在雲中製造凝結核

其次降雨與地形有關。當潮濕的空氣遭遇高山阻擋,氣流會將雲層向上推,雲滴越往上走溫度越低,低溫造成水氣凝結,於是在山的迎風面形成地形雨。印度的乞拉朋齊地區就是這樣的例子,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印度洋暖流水氣北上,潮濕的空氣在山南聚集形成大量降水。與之相對照,由於帕米爾高原、天山山脈、崑崙山脈和祁連山的阻擋,大氣中的水氣被攔截,是造成塔克拉瑪干沙漠極度乾旱的主要原因。

地形雨

暖濕空氣發生對流、或是遭遇冷空氣的阻擋,也會發生水氣凝結形成降雨。

天空的河流

天空廣闊高遠,為什麼空氣中的潮濕水氣不能做到雨露均沾?這是因為天空河流儘管沒有固定河道,但還是基本符合地球大氣的運行規律,且形成降雨還需要符合許多苛刻條件。

天空河流大多發端於寬闊溫暖的海洋,太陽充足的光照輻射蒸發海面,將大量水蒸氣推送到天空,同時由大氣環流和季風輸送到遙遠的地方。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部的寬闊海面為水氣生成創造了前提,而地中海水面狹窄、蒸發量不足,加之副熱帶高壓影響,是中東地區和撒哈拉乾燥氣候的重要因素。

2002-2019年全球雨帶的變化

鑒於以上原因,天空河流大多形成於太平洋、大西洋北部、印度洋、環赤道地區以及南半球亞熱帶洋面上,它為東亞、東南亞、南亞部分地區、中北美洲、亞馬孫流域、西歐、和非洲剛果河流域帶去了豐沛的降水,它們覆蓋的地球周長不到10%,卻占到全球總徑流量的22%左右,在全球水循環中起著核心作用。

天空的河流

總結:

通過本文,我們大致了解了空氣中的水氣、雲的形成,以及降雨的條件,我們知道天空中有13萬億噸水,這些水每年會循環近40次,這些水循環是全世界各地降雨的重要原因。

世界各地的降雨是有規律的,水氣會在溫暖的大洋上形成雲團,然後通過大氣環流運輸,進而形成天空河流,這些天河輸水量極其巨大,有些能一次輸送亞馬遜河一年的水量。

人類可以改變天河走向,使其為我們所用嗎?

很遺憾,人類目前還沒有能力影響大氣環流,也無力改變天河的走向和路徑。我們沒辦法將在大氣層流淌的豐沛水流引到乾旱地區,讓雨水滋潤沙漠、灌溉土地——天河中絕大多數的降水要麼回落大海,要麼給一些地方帶來洪災,成為極端降水事件的主要原因。即便是天河頻繁光顧的北美洲地區,由於西海岸山脈阻隔與副熱帶高壓的疊加影響,依然造成乾燥炎熱的沙漠和「死亡谷地」。

將沙海變綠洲是無數人的夢想,前提是你需要有雨水

大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現在無力改變它。隨著技術的發展,或許未來科學家們可以跟蹤預報天河走向,掌握特定區域間水氣輸送規律,然後通過人工降雨的辦法攔截潮濕空氣,使之為我所用,為西北和北部乾旱地區的生產和生活服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oPLSR2wB8g2yegNDxn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