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古代社會還是當代社會,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表達能力。
一個會說話的人,會比別人得到更多的機會和人脈。所以他們一開口就贏了。
我們非常有必要學習一些說話的技巧。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幾則小故事,希望大家看完後都有所感悟和體會。
01
我 早 有 所 料
據說,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正與朋友交談時,其妻突然闖入,大吵大鬧,並把一盆冷水潑在蘇格拉底頭上。
他的朋友們都目瞪口呆,以為一場爭吵在所難免。誰知蘇格拉底卻幽默地說:「我早有所料,雷聲過後,一定是傾盆大雨。」
朋友們聽了,禁不住大笑起來。這樣一來,蘇格拉底的妻子反而不好意思與丈夫繼續爭吵了,滿面羞容地退出了房間。
蘇格拉底的方法可謂「兩全其美」,他這麼做,不僅化解了矛盾,防止了衝突,還避免了在場朋友們的難堪,而且還有助於妻子認識到自己的無禮。
02
梁 啟 超 妙 對 杏 花 聯
梁啟超的聰慧,早在他的幼年時期就顯露出來了。
他10歲那年,隨父親到朋友家做客。一進家門,他便被院裡一株蓓蕾初綻的杏樹給迷住了,並偷偷地折下一枝,遮掩在寬大的袖籠里。
誰知,他的這一舉動被發現了。梁父平時教子甚嚴,此時又不便當面指責,便匆匆走進客廳安然落座了。
酒筵上,父親總為兒子的這件事惴惴不安,一心想暗示兒子一番。為了活躍氣氛,父親便當眾對梁啟超說:「開宴前,我先出一上聯,如能對好,方可舉杯,否則,只能為長輩斟酒沏茶,不准落座。」
小啟超不知父親用意,很輕鬆地應承下來。
父親略加思索,作出上聯:「袖裡籠花,小子暗藏春色。」
小啟超聽後一驚,恍然大悟,但也未顯失色,隨口對出下聯:「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
對聯一經出口,堂前喝彩不已。梁父也忘了那件不體面的事,被兒子對仗工整的下聯和應答自如的從容所陶醉了。主人和眾位嘉賓也為梁氏父子的雅舉所嘆服。
這樣,不僅掩飾了梁啟超頑皮之舉,還使少年梁啟超名噪鄉鄰。
面對兒子的不雅之舉,梁父不是當面點破、直接批評,而是採取文雅的方式含蓄地表示不滿。
一道難題,一箭三雕。這既暗示了批評,又不失體面,還顯示了嚴格的家教。
03
確 實 如 此
俄羅斯有一位著名的丑角叫杜羅夫。在一次演出的幕間休息時,一個很傲慢的觀眾走到他的身邊,譏諷地問道:「丑角先生,觀眾歡迎你嗎?」
「還好。」
「要想在馬戲班中受歡迎,丑角是不是就必須具有一張愚蠢而又丑怪的臉蛋呢?」
「確實如此。」杜羅夫回答說:「如果我能生一張像先生您那樣的臉蛋的話,我准能拿到雙薪。」
這位傲慢的觀眾的臉蛋同杜羅夫能否能拿雙薪,無絲毫內在聯繫,但幽默的杜羅夫卻巧妙地把它們牽扯在一起,產生強烈的幽默感,對這位傲慢的觀眾進行了諷刺。
04
「 我 像 猴 子 嗎 ?」
有一次,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被邀赴宴,宴會上,他恰好和一位年輕美貌的女士並排坐在一起。
「達爾文先生,」坐在旁邊的美人帶著戲謔的口吻向科學家提出疑問。「聽說你斷言,人類是由猴子變來的,我也屬於您的論斷之列嗎?」
「那當然!」達爾文彬彬有禮地答道。
「我像猴子嗎?」美人帶點嘲弄地說。
「您不是普通的猴子變來的,而是由長得非常漂亮的猴子變來的。」
在這裡,達爾文機智、巧妙地揭露了這位美貌夫人的無知和自命不凡,善意地進行了批評。
05
聰 明 的 蚊 子
美國著名小說家馬克·吐溫要去某小城,臨行前,別人提醒他,那裡蚊子特別厲害。
到了那個小城,正當他在旅店登記房間時,一隻蚊子正好在馬克·吐溫面前盤旋。那個職員面露尷尬之色,連忙驅趕蚊子。
馬克·吐溫卻滿不在乎地對職員說:「貴地的蚊子比傳說中的不知聰明多少倍。它竟會預先看好我的房間號碼,以便夜晚光顧飽餐一頓。」
大家聽了不禁哈哈大笑。結果這一夜馬克·吐溫睡得十分香甜。
原來,旅館的職員聽了馬克·吐溫的講話後,全體職工一起出動,想方設法不讓這位博得眾人喜愛的作家被「聰明的蚊子」叮咬。
聰明的蚊子,這句話運用了絕妙的擬人手法。
這樣子說話,不僅不會讓人感到很難堪,還增加了幽默感,緩解了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