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總是牢騷滿腹、抱怨不斷,別人卻活得熱氣騰騰、有聲有色

2019-07-21     德友聚靜心齋首號

生活中,我們時常會遇到這樣一種人,大多數時候總是牢騷滿腹,嘴裡抱怨不斷,臉上很難看到笑臉,好像他的生活是世界上最差的、最倒霉的生活,生活中所有的不順心、不滿意都會找上他,而每天的生活好像沒有任何東西值得讓他開心、高興起來。

這種人,雖然還沒有達到「垃圾人」、隨意向別人「扔垃圾」的程度,但是你只要一靠近他,天立刻變成了灰色,陽光也失去了原本的明媚,周圍的一切好像也都不像之前那麼鮮活、靈動了。因為,他對周圍的一切都不滿意,都能夠從中挑出一些毛病來。

這種人有一個明顯的外部特徵,面相不善。這種人通常都是心理上長期處於一種壓抑、不平衡、對生活具有強烈不滿的狀態,從而使得面部經常處於一種陰鬱、愁苦的表情之中,最終在臉上固化,形成一種不好的面相,也就是俗話中所說的「掛相了」。最常見的面部表情就是,面容晦暗,愁眉緊鎖。

我們都明白這是他身上的負能量所導致的,可我們既沒有辦法去真正幫助他、改變他,而他自己又身陷其中,既不自知,又很難做出自我改變。

現在,再回頭看看我們自己,我們是不是也會經常在心裡抱怨啊?

單位里,老闆沒人性,只顧自己賺錢,加班不斷,想要加薪立刻換人;客戶難纏、毛病多、無禮刁難;同事之間勾心鬥角、陽奉陰違、互相拆台;做了幾年,依然看不到出路和希望。

家庭里,父母不理解,嘮叨,總拿之前的糗事抱怨;夫妻之間小矛盾、小摩擦不斷,生活質量、生活情趣下降,交流越來越少,感情越來越淡;孩子不聽話,逆反,你說一句他有一百句等著你,學校老師三天兩頭給你打電話;你更願意自己一個人在外面閒逛,也不願意回家,可又不得不回。

朋友間,彼此的交往越來越少,即便是見面,好像也沒有了之前的坦誠與快樂,彼此心裡都明白,但表面上還要裝做出一副很開心、很熟絡的表情,心累。

與此同時,我們又看到別人的生活好像都是熱氣騰騰、有聲有色的。

今天同事告訴你,她去了你一直都想去卻沒捨得去的餐廳吃飯,環境超好,服務超好,飯菜水平絕對一流;明天你看到朋友圈裡,朋友發的出國旅遊的照片,而那個城市是你結婚前就想去的;後天你接孩子放學,無意間聽見鄰居的孩子在市裡比賽得獎了;大後天你的閨蜜又給你打來電話,讓你參加她和老公十周年結婚紀念日聚會。

這所有的一切,都像一根根刺、一根根針一樣,扎著你的心,刺痛著你本就已經很脆弱的神經。在那一刻,你覺得自己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失敗、最失意的人,你的生活里到處都是不如意的事兒,一團糟,簡直就像是一坨屎。你的心情灰暗到極點,糟糕到極點,而且最重要的是,你看不到出路,看不到這種生活的盡頭。

究竟是什麼讓我們變成了今天這樣?我們有沒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呢?

很多人會抱怨家庭,父母沒本事,自己沒含著金鑰匙來到這個世界;會埋怨自己的老公不上進,不能給自己帶來想要的生活;會埋怨自己的老婆不像別人的媳婦一樣賢惠,沒有把家打造得溫馨舒適;會責怪自己的孩子貪玩,把時間都浪費在學習以外的事情上;甚至會怨恨老闆黑心、社會不公、風氣敗壞。

可抱怨、埋怨、責怪、怨恨了一大圈,我們是否真正從自己身上尋找過問題的原因呢?

很少!或者說,我們對自己太客氣了!太寬容了!太仁慈了!

生活,說到底是我們自己的。生活走到今天,路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們應得的。我們沒有生活在電視劇里,沒有那麼多狗血的、跌宕的劇情,有的更多是瑣碎與平淡。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過著普通人日常的生活,面對著普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其實,生活對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公平的、不薄的。

你抱怨沒去高檔餐廳吃飯,那你看沒看到那些喪失勞動能力,靠政府救濟的人?你覺得沒能出國旅行,那你看沒看到那些一輩子都沒走出過大山的人?你責怪自己的孩子不懂事、考試成績不好,那你看沒看到那些為了上學每天要爬十幾里山路的孩子?你感覺到自己被老闆、被社會壓榨、欺負,受到了不公平對待,那你看沒看到那些只是為了生存就已經拼盡全力的人?

你說你只想和身邊的人比,遠的地方你管不了,也不關心,那你就去醫院看看,去火葬場看看,看看那些因為病痛而倍受折磨的人,看看那些因為意外而早早失去活著的權利的人。

你想再近一點兒,那你總有親人、朋友吧?那些離開我們的人,那些正遭受苦難的人,你怎麼看待他們的生活?

你想和健康的、正常的、普通的人比,那你想沒想過,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一張帶著笑容的面孔背後,都有一雙流淚的眼睛?只不過沒有像你一樣抱怨生活而已。

所以,我們要學會從自己的身上尋找這所有問題的答案與根源。

只要我們真正認識到,今天所有的一切,我們都應該從自身尋找問題的原因,一切就會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工作中,有沒有敷衍了事的情況?有沒有磨洋工、出工不出力的情況?有沒有安於現狀,不再主動提升自己的情況?工作和生活一樣,都是我們自己的。我們的能力就是從一件件看似簡單、重複的工作中磨練出來的,就是在我們不斷地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不斷自律當中獲得的。這是別人不能取代的,也總會被別人所認可。即便在現在的單位無法得到應有的承認,但它是我們一生的本領,有本事的人還怕沒人賞識嗎?哪個老闆會不喜歡有本事的人呢?當我們少了抱怨,多了陽光,我們會覺得所有人都很友善,這個世界也很友善。

家庭生活中,多問問自己當初為什麼會和這個人走到了一起,多想想對方的優點,多想想一路走來的美好和那些艱辛。生活本就不易,更需要彼此的支持與鼓勵,一味的抱怨和冷淡,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只能讓生活變得越來越糟。總要有人先邁出一步,做那個先伸出手的人不丟人。夫妻就是這樣,你拉他一把,他拽你一下,彼此拉扯著,不鬆開,一輩子就走過來了。當我們放下埋怨,主動為對方、為這個家著想,我們會感覺那個溫馨的港灣又回來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生活,孩子也會一樣。科學研究曾得出過一項結論,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爭吵,經常打孩子的,孩子大腦學習新知識的迴路會出現自我關閉。因為,他始終都處於一種沒有安全感的狀態,他所有的精神和潛意識都用來應付生存了。這種孩子不但學習能力較差,還會存在暴力傾向。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好生活中的榜樣,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我們現在都明白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當我們放下對孩子的責怪,讓家庭的溫暖和愛走進孩子的心裡,我們會感覺孩子是生活對我們這輩子最大的獎賞。

在這個不斷地從自身尋找問題原因的過程中,我們會逐漸看清那個過去的自己,同時也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

這個全新的自己,積極,樂觀。我們變得更加智慧,更加柔軟,更加寬容,變得更加具有同情心,更加懂得感恩,更加善良。

人們常說,聰明是一種能力,但善良是一種選擇。

我們放下抱怨,選擇去主動去接受現實,擁抱現實。我們需要改變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的心態,是我們自己面對這個世界時的樣子。

作者:德友聚靜心齋首號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予以刪除。

本文僅在頭條號獨家首發,版權歸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本人,盜版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nfBeGWwBmyVoG_1ZDRv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