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潮爆發:「喪偶式生活」結束後,我明白了6個殘酷的婚姻真相

2020-05-28     心理情感導師潘幸知

原標題:離婚潮爆發:「喪偶式生活」結束後,我明白了6個殘酷的婚姻真相

文/幸知在線特約作者 雲譯

疫情慢慢被控制住,各個行業都迎來了復工。

沒想到,最忙的卻是民政局。

深圳的離婚名額甚至預約到6月16日,離婚總量達到了結婚總量的84%。

要知道,往年,離婚總量一般不會超過結婚總量的三分之一。

現在,就算想辦離婚,也連續幾個月都預約不到。

一周的時間,四川達州僅是一個婚姻登記處,就有88對夫妻離婚。

西安17個婚姻登記處剛復工,就迎來了扎堆離婚的夫妻,預約排滿了兩周。

很多地區,離婚登記的預約業務,人滿為患,一號難求,至少還得等一個月。

為什麼疫情後,這麼多夫妻選擇離婚?

其實,即使沒有疫情,該離的還是要離。

兩人之間的隔閡,以前還能藉口是家務太多,工作太忙,帶娃太累。

現在,長期處在同一屋檐下,給了兩人足夠多的時間,催生的卻不是溫情,而是無休止的爭吵。

以前沒時間聊天,現在才發現是無話可說。

以前是相敬如賓,現在才發現是早就把對方當陌生人,心無波瀾。

以前是井水不犯河水,現在才發現小心藏起來的矛盾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橫亘在兩人中間。

疫情,就像照妖鏡,讓相愛的人更加相愛,也讓那些缺點嫌隙不斷放大,成為壓垮千瘡百孔的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什麼有的夫妻走著走著就散了呢?

其實,每一段婚姻背後,都藏著這六個殘酷又現實的真相。

01

結婚要三思,離婚要趁早

有位越南老太太,已經89歲高齡,在生命的最後花了三年,只為與前夫訴訟離婚。

一大把年紀了,為什麼要堅定地離婚,落個孤獨終老呢?

她說自己30歲那年就嫁給了他,老公不僅不分擔家務,對自己也沒有絲毫關心。

其實,這些年,自己多次想要離婚,都被家人勸和。

忍氣吞聲50年,眼看著自己身體越來越差,就連臥病在床,老公也從來不搭把手。

這連保姆也不如的婚姻,讓她徹底寒了心,於是提出離婚。

成功過上了單身生活後,她說: 「忍了50多年,現在感覺生活前所未有的輕鬆!」

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就學著信任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要學著設置婚姻的止損點,而不是等到崩潰點。

就像你買了一支股票,跌了一次、兩次、三次,就要開始收手了。

否則,等跌到停盤,你才會發現這份堅持是錯的。

人生其實很短,不要在爛事上消耗自己。

02

無論多相愛,也別高估人性

這兩天,深圳排隊一個月只為離婚。

有人說,深圳離婚潮,大多是「假離婚」,只為多買一套房。

想到《安家》中一個極其狗血的情節,徐文昌和張乘乘新婚,還沒等感情穩定,就想要靠「假離婚」再入手一套新房。

徐文昌辦完離婚,把房子過戶給妻子,可還沒等到二套房,「前妻」就出軌了。

剛開始,張乘乘還有些愧疚,辯解:「我這是激情犯錯,是他主動勾引我的,我一直在抵抗,但最後還是失敗了。我只是犯了一個所有女人都會犯的錯。」

轉念一想,又吼道:「我這不算婚內出軌。」

婚姻,那一個輕飄飄的證書,其實是約束著我們的契約。

感天動地的愛可不可以替代這個契約?

前幾天,羅志祥還發了6000字小長文,表深愛。

可他愛周揚青,也愛別的小三、小四,人性如此。

如同李誕在《奇葩說》中所說:

婚姻是一個殼,不是我們保護婚姻,而是婚姻保護我們。

兩個成年人,要把所有壞的事情,都說好,把這個殼做得足夠堅固。

它堅固到什麼程度?

堅固到哪天,這段婚姻都不在了,但它依舊能保護我們。」

所以,女人呀,無論多深愛,也記得現實點。

03

婚姻中,利益才是永恆不變的核心訴求

薛兆豐在《奇葩說》中將婚姻剖地赤裸裸,他說:

結婚就是辦企業、簽合同。

辦的是家庭企業,簽的「終身批發」的「期貨合同」。

雙方拿出自己的資源辦企業,而男女給出的資源包是不一樣的。

其實,婚姻中,利益才是永恆不變的核心訴求。

我的一個朋友從小彈鋼琴,每天雷打不動地練習兩小時。

戀愛的時候,男人為此著迷。

結婚後,兩人卻因此吵了很多次。

為什麼呢?

戀愛時,她練鋼琴,用的是自己的時間,花的是自己的錢。

結婚後呢,她同樣練鋼琴,就意味著每天沒時間做晚飯,同時沒法盡力省錢買房,老公需要為此承擔一部分時間和經濟成本。

原來並無交界的地方,突然有了利益衝突,也就有了爭吵。

婚姻中的衝突大都來源於此。

一方回家就躺屍,意味著另一方要承擔更多的家務。

一方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不斷投入,意味著另一方不得不為家投入更多。

一方工作不上進,只想當條鹹魚,意味著另一方就得現實點,多考慮些未來。

雙方都希望能保障自己的利益,通過冷戰、爭吵等各種方式找到一個平衡點。

虧本的買賣,誰也不想做。

04

最可怕的婚姻是:沒有回應

蔡少芬在節目中說過一件無法忘懷的事:

夫妻倆跟朋友聊天,說到相識相愛,很是甜蜜。

回到房間,蔡少芬說:「剛剛聊到了那麼甜蜜的話題,親一個吧?」

張晉一邊說:「都老夫老妻了。」一邊敷衍地親了蔡少芬一口,就去做自己的事了。

多少人也是這樣想的?

老夫老妻了,別整那些甜甜蜜蜜的了。

人到中年了,哪還能像小年輕一樣激情?

習慣就好,算了算了,怎麼過不是過呢?

但蔡少芬沒有覺得老夫老妻,就該如此,也並不認為習慣就好。

她聽了心裡難過,眼淚不自覺地就流了下來,她對張晉說:

「雖然我們結婚還不到10年,但我們將來還有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的路要走, 『老夫老妻』四個字,就好像愛情已經死了,這樣下去的婚姻還有什麼意思呢?

張晉聽完,立馬就跟蔡少芬道了歉,又認真地給了她一個吻。

很喜歡蔡康永的一段話。

你裝一次沒有事,它會過去;

然後第二次,你就更提不起勁來;

第三次,就再也沒有興趣去追究它了。

容忍會導致不在意,不在意會使我們失去活著的滋味。

缺乏激情的婚姻會慢慢變成一潭死水,而習慣像是一種麻醉劑,即使病入膏肓,你也在麻木中難以察覺問題。

而沒有回應的伴侶,比出軌者更毒。

05

婚姻是一件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

《幸福婚姻法則》里寫,

「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 200 次離婚的念頭和 50 次掐死對方的想法。」

其實,那些長久幸福的婚姻,都是嘗百毒而不死的關係。

什麼意思呢?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發現, 人們往往認為那些看上去更包容的夫妻會擁有更穩固的婚姻。但真相是,容忍度低,懂得交流的夫妻,婚姻關係更長久。

換句話說,那些偶爾吵架的夫妻,可能更幸福。

為什麼呢?

因為每個人都有攻擊性。

攻擊性中,藏著我們的情緒,也藏著我們的需求。

無法表達攻擊性,連架都吵不起來的夫妻,這種攻擊被壓抑,指向自己,就是抑鬱。

表達出來,吵完架,再好好復盤一下,攻擊性才會轉化為關係的生命力。

紀錄片《幸福定格》,拍過一對教授夫婦的故事。

男人要照顧父母,工作競爭激烈,忙得焦頭爛額。

一次吵架,失控的他抓起一把椅子,當著老婆的面摔得稀巴爛。

女人被嚇得愣住了,但她意識到,老公只是太過焦慮無助,在尋求自己的幫助。

於是,她沒有逃走,也沒有繼續爭吵,而是等待丈夫冷靜,溫柔地安慰著他。

千瘡百孔的婚姻並不可怕,甚至可以說是正常,因為那意味著你們開始坦露真實的自己,建立更加深度的關係。

真正可怕的是,幻想著婚姻毫無瑕疵,而無法看到並轉化那些關係中的「毒」。

06

婚姻就是一場修行

很喜歡這樣一段話: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榮格提出了「人格與陰影」的概念,意思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外顯的人格,而和這個人格對立的那些東西,就是「陰影」。

陰影中是我們想要藏起來的,無法觸碰的自己。就像硬幣,有一個正面,就會有一個被藏起來的相反面。

其實,隨著婚姻往前走,我們的終極目標始終是看到硬幣的另一面,這場看似兩個人的婚姻,走到最後,往往是你自己孤獨的一場修行。

我的一個來訪者從小生活在衝突不斷的家庭,總擔心明天爸媽就要離婚。她最怕的就是分離。

於是,結婚後,她要求老公上交工資,24小時都得接聽自己的電話。

她的老公在一個從不吵架,擅長冷戰的家中長大,最怕的就是衝突。

於是,結婚後,不管對方有什麼要求,都憋著心中的不滿,盡力滿足,只為了不吵架。

可,怕什麼來什麼。

男人心中的不滿逐漸累積,想要逃離。

在女人看來,對方的態度越發不耐煩,她就越擔心分離,越想要控制對方。

兩人的衝突不斷增多,小摩擦不斷,男人也就越恐懼爭吵。

這時候,老辦法已經不管用了,如何才能開啟新的旅程?

他們需要做的,就是看看硬幣的反面,看看害怕分離和害怕衝突的背後那未曾療愈的創傷。

人的一生歸根到底是與自己相處,與自己鬥爭的過程。

我們要與自己的萬千情緒相處,與自己的七情六慾鬥爭,與自己的脆弱傷痕和解。

我們在婚姻中與對方折騰,再通過彼此遇見一個未知的自己,去欣賞好的自己,去接納不好的自己。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nUwTbnIBiuFnsJQVxVG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