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綜合徵自救指南

2019-10-07     變相怪姐


十一長假嗖的一下就快過完了,明天即將回歸社畜身份,大家生物鐘調過來了嗎?

此時此刻,如果你感到焦慮、抑鬱、煩躁,或是還在逃避即將上課的現實,那麼恭喜,你已經患上了「假期綜合徵」!

假期綜合徵,又名節後綜合徵,多發於城市白領,一般是指在節後三天至一個禮拜里感到意志消沉、疲乏厭倦、注意力不集中,並且上班期間工作效率低下,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記憶力衰退、幻聽、神經衰弱等症狀。

為此,貼心的怪姐特別整理了一份假期綜合徵最佳治療方案,保證讓你從心理到生理,全方位瞬間回神!

症狀一:起床困難

無論是外出旅行還是在家葛優癱,估計大家的作息時間這幾天都不在北京時間吧?於是生物鐘大亂的你,明天要怎麼戰勝時差,成功準時上班呢?

物理療法:

上班第一天,為了保證準時起床,務必在今晚使用手機鬧鐘,每隔5分鐘設置一次,最低配置10次,確保你的瞌睡無法戰勝你的忍耐力。

然後在臨睡前把手機放在躺著夠不著的位置,鬧鈴聲建議選用《月亮之上》等廣場舞金曲,這樣就算鬧鐘叫不醒你,家人鄰居也會聞歌起舞,順便吵醒你。

心理療法:

早上起不來只是問題之一,經過了七天的夜夜笙歌,晚上睡不著才是更大的問題。

怪姐建議,有條件的可以點上香薰,它的香味可以助你放鬆神經,加速入睡。

沒條件的,可以使用一種幫助睡眠的4-7-8呼吸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先大口呼氣,閉上嘴,用鼻子吸氣,在心中默數1到4。然後停止吸氣,屏住呼吸,默數1到7,最後再次大呼氣,並在心中默數1到8。

照此步驟依次重複3遍,就能幫你減輕焦慮,快速入睡。

症狀二:逃避性工作障礙

經歷了七天的假期,很多人對於重新回歸崗位是感到抗拒的,內心充滿了對上班的恐懼,尤其害怕手機響,不少人甚至會突然產生上班很辛苦,考慮辭職的想法。

調理療法:

對於這種逃避心理,面對現實是最簡單粗暴的治療方法。拿出手機打開支付寶帳單、銀行卡餘額和信用卡帳單等一系列帳單,再回憶一下假期支出後回答以下問題——

這次十一出門旅行又花了多少?上個月的信用卡和花唄還了麼?年終獎有著落了嗎?

所以,我還有什麼底氣不專心工作?

心理療法:

物理療法雖然簡單粗暴,但有時也會產生反作用,所以更好的方法是消化這種負面情緒,化「逃避」為「期待」。

期待是快樂的源泉之一,因此人為地製造一些小期待,有助於我們擺脫喪氣滿滿的現狀。

比如節後一個星期,在穿衣打扮上多費點心思,每晚提前規劃好第二天的打扮,穿著自己最喜歡的衣飾出門,可以大大提升我們出門上班的幸福感。或是抓住今天最後的機會,淘一些感興趣的東西,等待快遞上門,可以讓我們對未來幾天充滿期待。

症狀三:開啟瘋狂模式

此時此刻的你,是不是已經約上了三朋四友,決定在假期的最後一天再嗨一把?那麼恭喜,你已喜提「假期綜合徵」中級患者稱號。

在假期最後一天報復性娛樂是典型的「假期綜合徵」狀況,但這種操作,不僅不會讓你感到愉快,反而會加重因即將上班而產生的抑鬱、焦急、失落等心理問題,所以建議把假期最後一天,留給「安靜」。

物理療法:

提前今天進入穩定模式,從最簡單的規律做起,做一些在上班期間會做的事,比如看看新聞報道、和同事朋友交流一下,把自己的心理調整到平穩的狀態上。

心理療法:

呵,宅了七天,知道比「上班如上墳」的心情更沉重的,是什麼嗎?

你!的!體!重!

上秤感受一下,華麗的數字背後,全是自己扎紮實實吃出來的,明天就要上班見人了,還吃嗎?還敢吃嗎?

症狀四:放假妄想症

每次長假一結束,就有一部分人患上「放假妄想症」,他們外表看起來一切正常,內心卻在幻想一些不存在的放假安排:

比如「單身狗和情侶都在過」的光棍節、「上班也不耽誤吃羊肉」的立冬、「並不知道是在感恩誰」的感恩節,以及「無論信不信教都在嗨」的聖誕節。

此病症目前還沒有立竿見影的治療方法,一般來說,妄想會隨著時間漸漸減弱,但如果已經病入膏肓,唯一的治療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大聲地在他們耳邊說:

清醒一下,2019年所有法定節假日已經全部用光!

好了,明天就要開始忙碌生活了,怪姐祝各種患者早日康復,心情愉快~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nUoEqG0BMH2_cNUgFW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