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好14億人口的衣食住行與安全健康生活,是人類歷史上都沒有經歷過的命題。未來在災備、防控、防災、應急等方面,如何更好地服務14億人口,讓大家更好地增加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會帶來一系列的產業機會。
文/ 馬 冬
可能誰也沒能提前預測到,2020年會是以「宅」這樣的方式開始的。新年至今,疫情防範迅速席捲整個國家,所有人都過了一個家裡蹲就能為防疫做貢獻的春節。
「口罩」脫銷、「賀歲」撤檔、「文旅」謝客、「假期」延長、取消各種聚餐活動,一眾春節民俗在這位「對手」面前黯然失色。文化消費勢頭急轉直下,可以想像,翹首企盼的春節紅利「覆水難收」。而最可怕的莫過於,疫情帶來的一連串的「蝴蝶效應」。
一時間,幾乎整個中國只有一個主題,就是如何共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這次疫情對對未來的經濟產業影響會有多大?沒有人能夠準確計算出來。
雖然宏觀層面影響沒有那麼嚴重,但是微觀層面上看,影響卻不小,尤其是服務業,比如餐飲、酒店、旅遊、線下消費、線下商業等等,甚至包括珠寶奢侈品、肉製品消費等等。
這種微觀層面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是每個人都身在其中的。
當整個中國進入到了疫情防治的行動之中,各地採取限制流動措施,對各個實體經濟行業的打擊都是巨大的。
蝶變,網際網路世界推陳出新
對比了2003年「非典」後的產業影響。餐飲、酒店、線下消費、線下商業在疫情解除後,基本一個季度左右就可以修復;入境游、大型會議等行業,基本上需要3個季度左右才能全面修復。很多產業可能會從業務特點上,從商業形態上發生變化,甚至影響到產業整體走勢。例如當年「非典」情況下,崛起了一批像淘寶、京東這樣的電子商務公司。
疫情對消費行為產生了重大影響,繼而進一步左右網際網路企業的商業模式、行業發展趨。那麼,疫情之下網際網路世界又發生了哪些驚人的變化?
一、關於14億人口現代化治理的相關產業,未來一定會上升到更高的高度
如何管理好14億人口的衣食住行與安全健康生活,是人類歷史上都沒有經歷過的命題。未來在災備、防控、防災、應急等方面,如何更好地服務14億人口,讓大家更好地增加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會帶來一系列的產業機會。
所以在社會整個治理體系升級方面,網際網路企業有了巨大的產業升級機會。
業務上體現為智慧城市、交通管理、醫療體系、農產業供應鏈、物流效率、應急災備、信息溯源等等。
「網絡」與「渠道」下沉是很重要的趨勢,並且結合大數據等相關的技術,受制於疫情後物理「隔離」等帶來的影響,三四五線地區的居民、特別是農村地區的居民活動可能被迫轉到線上,疫情的影響將強化這一趨勢。
另外,在產業鏈上,體現為整個社會治理體系的科技能力升級。包括更全面的數據化、智能化、更大範圍的系統平台、甚至具備人工智慧的災備預測等等。各種新型科技力量會不斷應用在如何更好地服務14億人口的現代社會治理方法上。
甚至包括一直以來討論的醫療配套體系的問題,在這一次疫情中,分級診療問題再一次被放大,如何更加有效地配置中國有限的醫療資源,是個重大命題。
分級診療在國內其實是一個長期問題,這裡涉及到各種配套設施的完善,包括醫共體的進一步建設、醫療數據化的進一步完善、遠程診療的升級、健康檔案的數字化與雲端化建設等問題,乃至包括未來進一步待開發的特種機器人、智能醫療看護等等,還有各種快速檢測試劑、疫苗、藥品等等領域,都是值得關注的產業機會。
二、「線上行為替代」,即線上場景對線下場景的加速替代
《囧媽》的免費放映,意味著整個線上娛樂進一步對線下娛樂的替代,很可能《囧媽》會導致線下院線革命的開始,最後院線可能只剩下基礎的社交需求,未來大型電影的首發可能會越來越多的在線上展開。
再比如一直被看好視頻會議領域。過去中國主要做終端應用,買單者主要是政府與行政事業單位,但這一次疫情可能會全面加速中小企業的視頻會議行為。在疫情環境下,視頻會議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方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此次很可能會加速這個行業未來十年的成長。
還有在線辦公,多人協作任務管理工具、線上業務流程管理、在線教育等等領域,這些行業可能會進一步加速原本線下的行為轉移到線上。最開始的契機是因為躲避疫情,而一旦成熟後,可能成為一個常規工作方式。就好像當年電子商務,一開始是因為「非典」無法購物,但時間一長發現,這是一個更有效率、更加便捷的方式,由此帶來了萬億級的電子商務產業二十年黃金髮展期。
「線上替代」這件事,意義非常深遠。長期來說,它會影響到未來中國產業網際網路的進程,影響中國區域經濟分布、房地產行業。
多點開花,全員進化
娛樂模式3.0
疫情影響下,全員宅在家,遊戲、短視頻在內的在線娛樂得到了異常活躍。今年春節,國民對手游的熱愛超過了預期。《王者榮耀》和《和平精英》兩款明星遊戲更是展現了超強的吸金能力。有網際網路研究團隊經過計算《王者榮耀》除夕當天的日峰值流水高達20億元人民幣。
除了遊戲,「宅經濟」也推動了長短視頻平台的發展,各個視頻平台日活月活出現了大幅增長。
危機中一些商業模式也在演進和分化,比如直播和很多行業的結合會加速,像直播相親、直播教育、直播健身。
整個電商產業鏈有多個沉澱價值點,引流、獲客,最後才是轉化。正常時期,用戶獲取環節可能面臨其他營銷方式的分流。但在特殊時期,通過線上的內容運營,用戶聚合效果更明顯,在線時長變多,也變得更有耐心。疫情期間,背靠網際網路整個電商產業鏈前面幾個環節的效率和比例明顯放大。
相對依賴線下零售或線下轉化的業態,擅長內容營銷的電商公司依託抖音、快手等平台能夠提高轉化率,待工期間可以通過內容運營積累大批潛在用戶。等到復工,就會把營銷價值轉化成最終銷售額。
生活服務3.0
疫情催化了配送到家各種相關業務的快速增長,主要幾個平台在春節期間都出現了訂單量暴漲。
線下需求轉到線上後,各大電商和O2O平台獲得了一批新客戶和潛在客戶。尤其是生鮮電商,很多消費者在疫情發生後才開始接觸生鮮電商平台,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此前線上平台獲客成本高企、獲客難度加大的緊張局面。
更重要的是,由於大家都集中在線上買菜,導致各大生鮮電商平台訂單量爆發,而電商平台事先也沒有預想到此次疫情的嚴重程度,因此即便調動所有的資源一時間也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有數據顯示叮咚買菜大年三十訂單量較上月增長300%;近期整體訂單量增加約80%,客單價增加約70%;每日優鮮官方公布的數據,從除夕到大年初八,平台累計交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50%,春節七天的總銷量突破4000萬件。
另外,像盒馬鮮生、美團買菜也都出現了訂單量顯著增加的現象。
陡增的訂單,對於依靠網際網路發展的生鮮電商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第一,讓用戶習慣了線上買菜。即使線上消費帶來的體驗感,與線下消費的感覺大有不同,但是培養習慣一旦養成,即便等到疫情結束也會保留下去。
此外,生鮮平台的200g、300g等小包裝,也更加迎合現在年輕消費者的偏好。
第二,消費者接受了生鮮電商平台菜品的「貴」。相比於菜市場的價格,生鮮平台絕大多數的菜品價格其實更貴。只不過,為了降低消費者對「貴」的敏感性,平台將菜品拆分成150g、200g和300g不等的小包裝,在感官上造成更便宜的錯覺。
在疫情面前,出於自我保護的需要,用戶只能通過平台下單,通過「搶菜」這樣的行為,在用戶心目中「價格因素」不再排在第一位,取而代之的是「安全」和「方便」。因此儘管疫情對整個經濟來說意味著極大的困難,但對生鮮電商來說卻是難得的歷史性機遇。
企業服務3.0
在眾多上班族無法坐辦公室的時期,兼顧在家隔離與在線工作的遠程辦公工具也迎來了高光時刻。
企業遠程辦公涉及到即時通訊、協同文檔、在線會議、雲盤以及客戶管理、合同管理、員工培訓等等多個領域產品和服務。任一細分應用場景背後都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阿里的釘釘、騰訊的企業微信、位元組跳動的飛書作為巨頭公司產品,已擁有大批用戶;石墨文檔、小魚易連等創業型公司也曾獲得上億人民幣融資。部分公司基於既有產品,在疫情期間針對「在家辦公」推出了新舉措,比如升級原有功能、上線健康板塊、免費開放等。
除了遠程辦公場景中的各種協同工具之外,企業運營在線化這一趨勢也將加速發展。
有人分析,供應鏈數字化和線上化是一大趨勢。當年「非典」之後,京東、淘寶使得C端消費開始線上化。這一波疫情和上一波「非典」的典型不同之處是B端(企業運營)的數據化和在線化。
另外,雲計算也會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受,視頻會議、協同辦公、視頻點播都會較快增長,5G的推進速度可能也會更快。因為在5G支持下,這些應用會得到更好地發揮。
以變求變,疫情過後,你我皆可是黑馬
對於所有的行業來說,這次疫情是一隻意想不到的「黑天鵝」。對於網際網路行業和相關領域來說,經歷過這次疫情會加速其整體發展。
疫情是危機,既是短期的壓力,也是一個行業格局變動的機會。寒冬讓企業優勝劣汰,挺過去的企業將會拿下「春天到來之時」更大的市場份額。
劇烈的市場動盪往往也是資本和企業抱團求生、行業進行戰略整合的好時機。最初的恐慌消退之後,有實力和遠見的資本和企業,可以和大企業、銀行合作,操作超大型一級市場交易。這些交易往往會重新定義下一輪市場恢復後的行業格局。
而且疫情結束後,消費的報復性反彈是可以預見的。如果創業者能在這次疫情和全球封鎖中深刻反思,抓住機會,同時開啟科技創新的新增長引擎,就有希望往前走出更大的一步。
不過,在疫情期間,尤其是對創業公司和中小企業來說,資本還是很難幫上大忙,考驗的還是企業自身的實力和韌性。於此,商界傳媒針對中小企業在疫情之中的困惑,推出了相應的服務,與企業一同共渡難關,詳情見後文商界傳媒「企業馳援行動」倡議書。
每次大事件背後,都孕育著商機,這次疫情之下,隨著人們宅在家裡的時間越來越長,網際網路行業里也會有一些企業悄然崛起,疫情之後,誰能脫穎而出成為黑馬?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