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農曆臘月初八,臘八節是也。
說起這個「臘」字,內涵豐富,年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
一曰「臘者,接也」,有新舊交替的意思;
二曰「臘者同獵」,指獵獲禽獸來祭祖祭神,也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臘者,逐疫迎春」,寄託著驅逐時疫,迎接新春的美好心愿。
臘八一過,年味就濃了,就像大家耳熟能詳的「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吃過臘八飯,就把年來辦」所說的那樣。
關於臘八節,有著許多的名篇佳筆,在名家的筆下,臘八又是什麼樣子的呢?那些令人懷念的年味,究竟是在懷念什麼?
01
臘八粥
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鬍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
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併攏來糊糊塗塗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的裝著,大匙大匙朝口裡塞灌呢!
——《臘八粥》· 沈從文
「甜甜的膩膩的」、「糊糊塗塗煮成一鍋」,沈從文用隻言片語就將臘八粥的香甜軟糯寫得淋漓盡致,就連讀者也忍不住咽起了口水。
關於臘八粥的來源,流傳著各種各樣的傳說,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朱元璋的故事。
據說朱元璋小時候家裡很窮,某次餓極了,在屋裡發現一個鼠洞,裡面有米、豆、紅棗……他把這些東西煮成一鍋粥,填飽了肚子。後來朱元璋當上皇帝,在臘月初八想起這事,讓御廚依樣再做,然後命名為臘八粥。
02
臘八蒜
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
——《北京的春節》· 老舍
老舍筆下「色如翡翠」、「色味雙美」的臘八蒜,桃子老師還沒吃過呢。一口臘八蒜,一口餡料飽滿的餃子,就是最正宗地道的老北京吃法。
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同音,這是因為古時候人們要在臘八這天清帳,一年的收支,都要在這天算清楚 ,「臘八算」就是這麼回事。
原來吃個蒜也有這麼多的寓意!桃子老師在一瓣瓣臘八蒜中,看到的是人們對過去的告別,和對新年的期盼與嚮往。
03
臘八面
臘八節前幾天,各家母親們就開始準備做臘八面臊子要用的菜蔬了。
按老人們的說法,這臘八面的臊子,放齊了八樣東西才為最好。那時日子過得緊巴,誰家也沒有能力湊夠八樣東西,能有二、三樣菜蔬做臊子,就是很豐盛很奢侈的臘八面了。
臘八面臊子,有紅紅脆脆的蘿蔔丁、有白嫩白嫩的小豆腐塊與碧綠碧綠的菠菜,還有黃澄澄、被煮熟後變得胖大了許多的黃豆,這一碗臘八面,看起來就香。
——《臘八面》馬騰馳
北方人喜吃麵食,因而在臘八這天,很多人家不煮臘八粥,而吃臘八面。
湊不齊八樣菜蔬做臊子的臘八面,吃起來依然是香的,因為那是兒時的回憶,更因是母親親手準備的,而倍顯珍貴。
一碗豐富多彩的臘八面,飽含母親對家庭的付出,和對子女的愛意。
04
臘八豆腐
臘八節里,許多人家趕著大晴天曬豆腐。鄉親們將曬過的白豆腐,與炸過的油豆腐統稱為「臘八豆腐」。
一串串柔韌又硬朗的臘八豆腐,曬硬了可以雕花刻字,還可以在出門時穿上繩一溜溜系上帶走。既能直接食用,也能切丁、切絲、切片、切塊,可炒,可煲,可煎,可腌鹵,箇中滋味,妙不可言。
——《臘八豆腐》· 曾海波
有「田中之肉」美譽的豆腐,不僅美味而且營養價值高,而臘八豆腐,更易於儲藏,既可單吃,也可與肉蔬同煮,咸鮮香甜,「箇中滋味,妙不可言」。
小小一方臘八豆腐,能在整個冬天,給人們帶去口腹的慰藉。臘八豆腐里,藏著人們生活的智慧和對自然的領悟。
看完這些名家這些文字,你對臘八節有沒有產生一些新的感受呢?
從古至今,人們習慣在節日裡寄託情感,那些未能說出口的話、未能表達出的盼望,都融合進食物里,從胃暖到心。
無論是臘八粥、臘八蒜、臘八面還是臘八豆腐,因為節日而被賦予了特殊含義,它們不再是簡單的食物,轉而化身為了人與人溝通的橋樑。